新冠疫情严重,但盗窃文物猖獗啦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冠疫情之祸殃及文物保护(photo:RFI)
    新冠疫情之祸殃及文物保护(photo:RFI)

    的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意到,在疫情期间,博物馆成为盗窃目标,考古场地盗掘案例惊人,网上艺术品商场销量大幅上升,而且交易速度加快。

    首先,博物馆或考古挖掘现场等地因为新冠防疫措施而或关门,或停工,正常的监控、巡视等防范保护措施部署减少,为偷盗和抢劫提供了可乘之机。今年3月底,因为疫情而闭馆的一家荷兰博物馆就发生梵高画作被窃事件。盗贼破门而入,然后骑摩托扬长而去。因严重火灾受损的巴黎圣母院修复过程因封城防疫措施而停工。期间也发生过圣母院建筑的砖石偷盗未遂事件。而据国际刑警组织打击艺术品走私贩私行为部门的协调人Corrado Catesi介绍,在封城禁足期间,最常见发生的盗窃行为是野蛮挖掘文物。这类事件在阿拉伯世界,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拉美国家等都有发生。在那些因战火而陷入混乱的国家,情况尤其严重。这类野蛮挖掘活动盗走的通常只是相关文物的局部残片,但文物自身的整体性因此受到破坏。

    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门一名负责人认为,这次新冠疫情是文物保护的一次灾祸。因为偷盗行为增多的同时,资讯流通、调查巡视、监控等措施都因为疫情而减少。 国际刑警组织打击艺术品走私贩私行为部门的协调人Corrado Catesi表示,国际刑警组织虽然没有非法挖掘行为增多的具体证据,但可以想象在各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时候,对那些远离市区的考古现场的巡视监控相应减少。

    其次,网络交易为非法获得的文化物品非法转卖提供了新的条件,而新冠疫情也格外加快了各种行业的网站建设。一名叙利亚大马士革博物馆古文物实验室前任负责人指出;早在2013年-2014年,他就注意到文物抢劫活动并不一定通过传统渠道,转卖手中物品,交易行为开始转向社交媒体。脸书、Whatsapp, 或eBay等平台上都可以找到买主。一个专门研究文物走私活动的非政府团体2019年时在脸书平台上统计到90个以文化财产交易为主题的群组,涉及30万用户。2020年,这些群组的数字上升到近130个,涉及近五十万用户。世界海关组织也注意到,网络非法交易行为呈上升态势。有专家在脸书平台上 发现,只要进入一个相关群组,脸书的算法机制就会自动建议其它与艺术品交易相关的网页。专家们因此而发现了无数的文物图片,也发现很多关于如何挖掘墓穴、如何避开监控巡视等资讯的交流内容。专家表示,在网络上找到这些咨讯其实非常容易。也正是在这些专家以及教科文组织和一切其他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脸书及其下属的影像社交平台Instagram近期决定禁止在他们的平台上从事历史文物交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估计,整体而言,屡禁不止的文物走私贩私活动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 该组织总干事指出,这种非法交易是对各地人民的历史记忆的偷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早在1970年就通过了《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希望能有效打击文物走私活动。这是第一份关于在和平时期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文件。50年后的今天,教科文组织193个成员国中,有140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公约。该组织在今年6月特别组织了“打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法贩运文化财产——非法挖掘和网络交易”主题的在线讨论,希望推动专家和利益相关各方协调行动,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额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