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回升 但双循环战略愿景仍面临挑战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VO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北京一处建筑工地林立的塔吊。(2021年1月13日)(photo:VOA)
    北京一处建筑工地林立的塔吊。(2021年1月13日)(photo:VOA)

    华盛顿 - 中国日前公布的1至2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正在从疫情中大幅回升。但是内需消费增长不尽如人意,企业投资能力和信心尚待恢复。中国要实现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集中力量提振内需消费。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今年1到2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大幅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高于英为财情(Investing.com)30%的预期,比2019年同期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

    在消费市场方面,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高于经济学家32%的预期,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速为3.2%。

    今年1、2两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比2019年同期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为1.7%。

    中国今年头两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出现超过30%的较大增幅,主要跟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有直接关系。当时正值中国新冠病毒疫情高峰,武汉等城市封城,中国经济几乎全部停摆。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在3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同比的大幅增长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她说,虽然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的态势,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但是她也承认“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工业生产领跑 消费投资落后

    从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来看,工业增加值的两年平均增速是8.1%,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的两年平均增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

    刘爱华说,消费增长得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接触性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如餐饮消费收入下降了2%。在投资方面,她说,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3.4%,恢复的势头比较缓慢,显示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尚待恢复。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指出,在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1、2月份的出口增长强劲,其中医药制造业出口增长高达92.2%。但同期消费增长缓慢,餐饮业甚至在持续下降,以及尤其是制造业投资的下滑,说明了中国经济复苏和回升过程中的乏力,以及消费者和企业在疫情大流行的不确定因素下谨慎小心,驻足观望的心态。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说,中国出口强劲,实际上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是世界其他国家需求加大的结果。例如美国,由于疫情大流行,医疗防护用品需求大幅增加,人们在家远程上班,加大了对有关办公用品需求的快速增加。

    他说:“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大因素,实际上是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中国个人消费不能回升的话,对中国经济真正的成长,实际上没有太多的助力作用。一旦其他国家也开始恢复了,那个时候中国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优势地位了。”

    提振内需消费面临诸多挑战

    去年5月23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称,中国领导人做出这种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称,扩大内需和消费,是中国当局目前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之一。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消费需求不足,提振需求端不易,要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还面临很多挑战。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说,中国提出内循环,是迫于国际上,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期间对中国贸易制裁等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闭关锁国”策略。但是,他说,中国的通货膨胀,老百姓手中可支配收入的缩减,要提振内需和消费,谈何容易?

    他说:“我们知道,中国的内需市场是不振的,因为老百姓的钱都被他们割韭菜一样,一拨一拨地割光了。大部分人的收入,投入到房地产、健康和教育后,基本上没有太多可支配性收入来促进内需。这就是中国现在的问题。”

    提振消费和内需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老百姓有工作,有稳定和不断提高的收入。中国当局承诺要通过稳定扩大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发展健康文化旅游等服务类消费。

    提振消费和投资为两个目标

    但是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今年2月的失业率为5.5%,比1月略微上升0.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底的5.2%。中国当局承认,目前在就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压力,就业市场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错配,一些有技能的人才,熟练工的招工比较难。

    在中国失业率不降反升的情况下,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日前结束的人大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今年的赤字率将从2020年的3.6%下调至3.2%。中国政府减少投入和支出,对扩大内需和消费,尤其是内循环的战略愿景将产生什么影响?

    对此,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博士说,在促进消费方面,今年开局表现得很强劲,所以中国说要降低赤字率,但是到头来,中国政府今年可能不会减少预算赤字,因为现在说要减少很容易,但到年底再说要减少就很困难。

    他说:“因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比2020年第一季度要强劲得多,因此现在说要减少财政赤字是很容易的。按官方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强劲很多,甚至好于根据更精确统计数据得来的去年同期国内消费,因为官方的数据更趋于乐观。”

    面对内需消费和投资增长滞后于工业产出增长的发展趋势,中国当局该如何落实“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呢?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博士说:“提振消费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目标。中国过去曾把二者合为‘内需’,但是投资主要是增加供给。在年度计划中,制定一个有效地支撑国内消费和非国企投资的政策,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因此,为了能真正取得成功,中央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其中一个。”

    过于保守的GDP目标

    受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中。经合组织2021年3月9日发布的一份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都是负增长,其中欧洲地区平均-6.8%,美国-3.5%,但唯独中国增长了2.3%。经合组织预计,2021年欧洲平均增长3.9%,美国6.5%,中国7.8%。

    去年在延迟至5月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中国没有设定当年GDP增幅的目标。但是在日前结束的人大会议上,中国政府为今年设定的GDP增长目标仅为温和的6%。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称,尽管中国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常常受到外界的质疑,但是6%的GDP增幅是过于保守的预期。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博士说:“今年很容易超过6%的GDP增幅。若没有发生大流行,我们粗略估计中国去年的GDP增幅在5.5-6%之间,今年在5-5.5%之间。”

    他说,中国报告去年GDP增幅是2.3%,但实际数据应该更低。因此,在这个低的基数下,今年很容易超过官方的GDP增幅目标。有些中国经济分析人士甚至提出,今年中国GDP增幅还有可能超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