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摸鱼学导论》走红,摸鱼 = 偷懒吗?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最近,清华大学的一门课在网上意外走红了,引来无数人的关注,但这并不是因为名校课程的光环,而仅仅是因为这门课程的名字——《摸鱼学导论》。

    摸鱼,不论是下午课堂上听着老师照本宣科昏昏欲睡的大学生,还是坐在工位前从脖颈僵硬到腰椎的打工人,都被这两个字戳中了。

    *(photo:MyZaker)

    因为这种广泛的共鸣,「如何看待《摸鱼学导论》」的话题,直接冲上了知乎热榜第一,热度有 700 万之高。

    为什么当代人这么爱摸鱼?摸鱼不是偷懒和享乐吗?难道是当代人都不爱勤奋工作了吗?

    从《摸鱼学导论》摸起

    《摸鱼学导论》其实并非一门真实的清华课程,而是因为清华的荷塘雨课堂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人人都可以创建一门课,于是一位想要 " 整活 " 大一学生,就半开玩笑地创建了这门《摸鱼学导论》。

    他的本意,不过是 " 在令人昏昏欲睡的下午打起精神,顺便在模仿老师说话时获得一些快乐。"

    然而课程的名字,意外戳中了每天都在卷的学子们,原本 500 人的课程群很快就满了,课容量一下扩到了 2000 人。

    *(photo:MyZaker)

    而这位 " 老师 " 为了不让大家误解这是一门正经的课程,连忙制作了课程说明上传。

    虽然这只是一门玩笑课,但从课程介绍、学习资料到课后作业等等,都详细到足以以假乱真。

    *(photo:MyZaker)

    热度退去后,这个小小的玩笑竟然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恐怕也能让人产生一些疑问与思考。

    为什么无数人毫不顾忌地宣称 " 上班就要摸鱼 "?当代人的压力,真的大到非摸鱼不可了吗?

    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

    它仅仅是普通的压力吗?

    如果你问一个打工人为什么摸鱼,十有八九他会回答:压力太大了。

    是的,摸鱼,对被内卷、996 包围的打工人来说,是对抗巨大精神压力的良方。

    *(photo:MyZaker)

    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生活,英国资深互联网记者、剑桥政治学者罗伯特 · 科尔维尔提出了一个概念——大加速(great acceleration)。

    科技正在使不同领域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也让每个人面临名为 " 效率 " 的巨大压力。

    去年,一篇名为《互联网大厂的厕所难题》的报道,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快手的厕所顶部有一个计时器,精确到秒显示里面的人究竟蹲了多久;

    拼多多的厕所墙上贴着:上厕所不要带手机;

    字节跳动的厕所没信号没网,墙上还挂着 " 要提高用户体验 " 的漫画;

    在 2019 年时,阿里厕所的内宣屏幕上都在宣传马云的「福报理论」:「能做 996 是一种巨大的福气 ……」

    *(photo:MyZaker)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在这个大加速的世界里,连上厕所都让人充满了压力。这种加速通常让我们有失控感,科尔维尔在《大加速》一书中这样写道:" 曾经,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我们的祖辈闲庭信步,我们的父辈大步流星,如今,我们连跑带跳。"

    而事实上,这种加速和压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而已。

    美国神经病学家乔治 · 米勒 · 比尔德研究认为," 现代人的大脑在方方面面比古人的大脑负荷更重 "。

    他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持续运作和承受焦虑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它对这些能力的需求的提升而提升。在科技的发展下,大脑受到的刺激剧增,大脑的负荷运作远远超过了大脑发育的平均速度 …… 现代人的焦虑正是大脑神经系统难以招架环境压力和刺激而发出的呼声。

    *(photo:MyZaker)

    而更进一步加剧了我们摸鱼渴望的,是我们不仅要应对应接不暇的信息、要求与消息,还被告知我们回应这些要求的能力决定了我们的自我价值和幸福感。

    当速度代表进步和成功,慢下来意味着失败和亏损,为了找回某种控制感,我们又陷入了其他嗜好——下午茶、刷剧、游戏等等摸鱼活动。

    *(photo:MyZaker)

    这种摸鱼,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大脑的一种应激反应:当我们发现威胁时,我们脑中的杏仁核就会发出熟悉的 " 战或逃 " 信号。

    而这种压力应激系统一旦触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归于平静。当我们特别紧张时,或者属于尤其容易紧张的体质,皮质醇和其他荷尔蒙会停留在我们的体内,慢慢地,压力不再是偶尔一次的经历,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摸鱼 = 偷懒吗?

    摸鱼能解决一切压力吗?

    我们到底应该认真工作,还是应该摸鱼?这其实也是哲学家们吵了几百年的辩题。

    黑格尔认为,人就不应该闲着,社会本来就是要靠人的工作来运作的,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因为人类通过劳动来解放自己,成就自己,不工作就会被社会淘汰。

    而卡尔 · 马克思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理想的工作是人们自己主动去做事,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不应该是被人强迫的。只不过现在的社会条件,还没达到这种状态。

    *(photo:MyZaker)

    哲学家们关于闲散与工作的争论,仍旧在进行中。但生活在压力之下的我们,最急迫的心情,并非是听他们辩出个结果,而是更希望得到一些解答:小小的摸鱼后往往转瞬即逝的快乐,我们到底要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

    首先,应该是良好的睡眠。

    不少人上班摸鱼,下班回家后更是熬夜摸鱼,几乎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

    *(photo:MyZaker)

    我们十分需要睡个好觉,按照科学家的一种说法,大脑在睡眠状态下会重新排列和组合我们白天所经历的问题,从而使我们能以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并且,大脑在睡眠状态下会修剪掉白天清醒时形成的神经突触,重新连接神经回路,使大脑不至于过度拥挤。

    所以,熬夜摸鱼并不能带给你长久的快乐,反而会加剧你的精神压力。

    其次,减轻压力不仅仅在于少加班,更在于我们使用大脑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斯说:" 能够一次又一次自发地将游走的注意力抓回来,从根本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判断力、性格和意志。" 的确,事实证明,执行性注意,即控制自身冲动、集中思维的能力,大概是我们应该培养的最重要的素质。

    以工作为例,确实,让你分神的事物频频出现,但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供你使用。比如设定无网时间,或者使用时间管理技巧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忽略不重要的事情。

    *(photo:MyZaker)

    而最重要的减压方式,应该是一种张弛有度的工作 & 生活节奏。

    比如减少随时随地的摸鱼,尽量提高效率,让自己拥有更多可支配的休闲时间。

    人体警觉性周期是 90 分钟,这段时间用来高效工作应该足够了。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再小摸怡情。

    *(photo:MyZaker)

    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提倡松懈下来,而是为了充分利用个人认知资源。心理学家布里吉德 · 舒尔特称之为 " 张弛的力量 ",即在状态好的时候奋力工作,在状态变差的时候好好休养。

    《摸鱼学导论》的热度或许会很快过去,但它远不止是一个草率的玩笑,它提醒着我们正面临两种选择:是甘于沦为压力的奴隶,还是积极成为引导、利用压力的主人。

    来源:未读

    编辑 曲传依

    值班主编 寇青

    *(photo:My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