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舆论要转向!骂她你就胜利了?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最近,想必大家都被 " 一朵棉 " 引发的公愤事件刷屏了。

    H&M、NIKE 等 BCI 会员品牌,吃着中国市场的饭,却联合抵制我国棉花。

    其吃相难看、行为龌龊,有目共睹。

    *(photo:MyZaker)

    谴责这些品牌,本来是一场不必多言的保卫战。

    只不过,所有 " 不必多言 " 的正确,往往会使人情绪上头。

    而任何行为,只要是被情绪主导的,无论初衷多么义正辞严,都容易走向变质。

    这场公愤的火星,随便崩在普通人身上,会怎样呢——

    在 H&M 事件被爆后,有人直接跑到 H&M 的线下门店,质问店员知不知道此事。

    视频发布在 3 天前,事件才刚发酵,很多人没有接收到信息,于情于理,本都应理解。

    但店员由于上班不能玩手机,没看新闻,就要被扣一问三不知的帽子。

    *(photo:MyZaker)

    而信息滞后,仍在店内购物的顾客,仿佛就更 " 罪孽深重 " 了。

    评论区不乏刻薄内涵者,甚至还舞起了性别歧视的大旗。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但这还不是最难看的。

    而是,有人直接跑到 NIKE、阿迪等品牌的直播间,对导购主播进行人身攻击。

    有催促她辞职的——

    *(photo:MyZaker)

    也有人肉警告的——

    *(photo:MyZaker)

    甚至有女主播满头雾水,生生被骂哭。

    有个心理比较强大的女主播试图和辱骂者沟通,诉说自己难处。

    解释这是自己的工作,如果不做就会被算旷工。

    还好声好气地恳求直播间里的人 " 你们可以不要买,别人身攻击就好。"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了,依旧有很多人不买单。

    有的挑她措辞上的骨头进一步打压——

    我们的心情?

    你不是中国人?

    发给你爸妈看真是光宗耀祖

    *(photo:MyZaker)

    有的直接让她闭嘴,乖乖挨骂——

    不要卖惨

    *(photo:MyZaker)

    所有受雇于品牌方的店员,都成了一个个情绪靶子。

    而情绪,显然不能让行为,通往正确的目标。

    试想,这群底层员工身上的品牌 logo,于他们而言,是什么?

    是立场选择、身份认同么?

    不,不过是一个讨生活的饭碗。

    他们身份,本质和我们一样,都是本分打工人。

    今天我们刁难这些同胞,并不会使时事扭转。

    这种情绪的宣泄,不过是一种挑软柿子捏的卑劣。

    是一种掌握了 " 正义 " 这项权力后,便借机戕害身边人的恶意。

    如果抵制 BCI 企业的公愤,只是很多人用于打压他人、滋养自己那无聊的优越感的工具——

    我这也算苦口婆心了吧

    *(photo:MyZaker)

    那么,这,注定只能是一场情绪游戏。

    并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公愤情绪,是怎么沦为私怒的?

    一者,是盲目。

    有的人的盲,是对自己盲。

    先对自己的鞋子下手。

    某平台上,不少人上传了自己扔鞋、扔衣服的视频。

    *(photo:MyZaker)

    扔的过程中,发誓再也不穿这些外国货。

    *(photo:MyZaker)

    还有大学生扔鞋的新闻上了视频热搜——

    这类主角,拍摄时站在一堆 AJ,耐克,阿迪里,自己穿着解放鞋或是老北京布鞋。

    把这些鞋扫地出门,之后拍了拍解放鞋上的灰,以示爱惜。

    还有更愤怒的,一把火,烧了自己的 AJ。

    最后的主角,还要把镜头落在一双解放鞋上。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自己没偷没抢,花钱买的东西,本来大可不必如此。

    同样,有一定要这样才能表达情绪的成年人,私人物品是扔是烧,别人也管不着。

    但,与这些鞋、衣服的对抗,仿佛已经上升到了爱国与否。

    有了不烧不是中国人的意味,盲,就会从自己,波及他人——

    如果你不像我一样,那就是卖国贼。

    这种头脑过热,夹带私货的情绪游戏,没有任何建设意义。

    它唯一的效果,就是除了扰乱社会秩序,打扰国内百姓正常生活的步调。

    *(photo:MyZaker)

    你看,如今,战战兢兢的,又何止 H&M 和 NIKE 店员?

    这份紧逼感导向了任何一个曾经购买过这些,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牌子的平头百姓。

    在这民愤难消,且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就连退货,都那么小心翼翼。

    拿着 H&M 的袋子过于招摇,所以在袋子上,专门贴上 " 我去退货的 " 字条。

    没人看得见这种无奈,反而被夸 " 求生欲满满 "。

    *(photo:MyZaker)

    害怕、惶恐,成了民众在这一潮水之下,随波逐流中被迫产生的负面情绪。

    甚至陷入焦虑——

    " 我穿 H&M、NIKE、优衣库出门会不会被骂?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会不会被骂?

    真的可能会。

    飘同事的室友,就因为戴 NIKE 的帽子,被路人辱骂。

    *(photo:MyZaker)

    最终她不得不用胶带,把 logo 贴住。

    *(photo:MyZaker)

    这种矫枉过正的 " 捉鬼 " 活动,让人不禁想起《让子弹飞》里的一个桥段。

    老六只吃了一碗凉粉,却被诬陷吃了两碗。

    为自证清白,他在胡万的撺掇下,不得不剖开肚子,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凉粉。

    而最令人寒心的是,在场围观者,无一人制止。

    反倒在他证明清白后,失望地作鸟兽散。

    *(photo:MyZaker)

    荒谬的,不是这老六剖开肚子,验明正身的行为。

    而是,那群需要旁人以血明志的,唯恐事情闹得不够大的小人们。

    都藏着一张嗜血的脸。

    所有拿公愤做武器,迫害他人的行为,其终点,必定不是通往道德。

    而是施害围观者们,对权力和优越感的馋欲。

    群体热衷于用统一尺度衡量个人行为,而 " 爱国 " 不过就是借机发作——

    让这场 " 抵制 " 行为,成了一群人成为对另一群人,的合理猎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永远有人上头宏大叙事,而不能拿出一点基本的共情力,体谅一下身边有血有肉的人。

    于是永远都有自己人折腾自己人的事。

    有个名字可能有人已经忘了——

    蔡洋。

    还有一年,他就要结束服刑出狱了。

    他是 2012 年 9 月 15 日的一场 " 抵制日货 " 的示威行动中的施暴者。

    但其实,何尝不是牺牲品。

    当时,这个青年情绪上头,用一把 u 型锁,砸穿了一位日产车车主李建利的脑袋。

    *(photo:MyZaker)

    造成对方右半边的身体机能严重丧失,长期以来需要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

    这一锤之下,砸毁的是两个家庭未来的幸福。

    十年,并不好过。

    这十年间,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

    2016 年,河北乐亭抵制肯德基事件。

    而持反对意见的赵大龙,最后,也被带头抵制肯德基的 " 爱国市民 " 叫出来围攻,殴打。

    *(photo:MyZaker)

    这个抵制肯德基的事儿,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2018 年,杜嘉班纳为了宣传上海举办的时装秀,发布了三则短片。

    模特用刀叉一样的方式用筷子,以及,影片中的妆发造型。

    都在说明杜嘉班纳队亚洲人的刻板印象。

    *(photo:MyZaker)

    网上掀起了一阵 " 杜嘉班纳辱华 " 的热议,并强烈抵制杜嘉班纳。

    可是一年后的结果?

    *(photo:MyZaker)

    杜嘉班纳道歉了,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也渐渐淡去。

    很多时候,完全只被情绪驱动的行为,当情绪过去,就什么也不剩。

    这次,这些全民皆知的运动品牌,会从大众视野里 " 消失 " 到什么程度," 消失 " 多久。

    飘不知道。

    但今时今日,国人该体现的,其实不就是玩得起的风度和魄力。

    你品牌正常点,有尊重,就合作互利。

    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也有应对方法和其他选择。

    无端发表欲加之罪,实则自嗨,威胁不到我。

    要欺负、污蔑,还要赚钱就绝不可能。

    或是通过合理抵制,或是以舆论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真实性。

    这些态度和行为,大概才是正常、有效的方式。

    而不是只在那为难自己人。

    在《联商网》的这则新闻里,飘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

    与大多数人预想的不同,杜嘉班纳店员告诉《贵圈》,即便在品牌深陷辱华风波时,店员中也无一人提出辞职。并非出于对公司的忠诚,更谈不上无视国家利益—— " 要养家啊。" 她明白群情狂热可能带来的风险,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她只是个讨生活的人。

    店员的不辞职,只是要养家。

    这话很好地解释了,如今这种非理智的抵制行为,带来的伤害远比造势来的大。

    在任何情绪裹挟下,我们都不可以无视身边具体的、有血有肉,战战兢兢生活的人们。

    因为我们就是我们。

    我们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