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改变台海现状后果是灾难性的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法国学者:改变台海现状后果是灾难性的(photo:RFI)
    法国学者:改变台海现状后果是灾难性的(photo:RFI)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 确定中国为战略对手后就开始采取合纵联横的策略, 并从多个领域对抗中国, 双方明争暗斗,张力焦点体现在南中国海和台海地区,目前都呈现出非常紧张的气氛,引起广泛关注和担忧,南海危机是否一触即发?如何应对台海危机?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亚太研究所主任巴尔特莱米·固尔蒙(Barthélémy Courmont )先生对相关议题予以分析。

    法广:首先,要谈到世界格局,就不得不关注美国的外交政策,您对拜登上台后的外交政策如何评价 :

    B. Courmont:拜登的外交政策到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首先是安东尼-布林肯被任命为国务卿,之后美国官员也都做出了相关的重要声明。拜登上台两个月后,他的首要外交任务就是与华盛顿的传统盟友重建关系,特朗普执政期间让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盟友眼中的形象被破坏了。拜登明白需要尽快在注重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重修旧好。当然,我们也看到,他也强调了(与盟友)共同关注的威胁问题。比如他针对普京的言论,目的是要试图与北约的一些成员国修复关系,对这些国家而言,俄罗斯的威胁最直接。我们也看到在阿拉斯加,布林肯与中国外交官员见面时,他要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西方国家,而是整个“自由世界”,目的自然也是要重建在特朗普执政期间被疏远的的盟友关系,从这个层面上看,拜登所做的就是要消除他的前任四年执政留下的痕迹。

    法广:拜登政府目前联合盟友的目的显然就是为了对抗中国和俄罗斯,但是我们也看到中俄目前也在密切接触建立“联盟”,中国与伊朗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盟友朝鲜也有所行动,您认为这样两个“阵营”雏形出现是否对全球的安全会造成威胁?

    B. Courmont:当然,我们说拜登政府在全球结盟的时候,并不是说这是一个和平的联盟,它有可能会引起新的张力,有形成两极世界的危险。

    特朗普执政期间的缺陷是,美国盟友不再将其当成领袖,拜登当选后,通过“美国又回来了”这个口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美国希望重塑领袖角色。但问题是,这样也可能会让盟友感到担忧, 他们也需要自问是否愿意卷入两极分化,或者说新“冷战”的局面中,因为这并不是很积极正面的。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被华盛顿点名为对手的国家做出反应。当拜登说普京是“杀手”时,普京就用诙谐的,幼儿园小朋友的方式回应说,“谁说谁才是”,这是对美国总统的嘲讽。同样,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中美战略对话上,我们看到布林肯用挑衅的口吻对中国谈香港,新疆和台湾问题,这些当然都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关注焦点所在,但是如果采用这种口吻就显得像是在“教训人”了。杨洁篪回答时,除了不予接受外, 也采取非常强硬的语气回应说:美国不能代表世界,甚至不能代表西方世界。这也是一种嘲笑美国的方式 ,进而导致双方关系非常紧张。目前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关系也异常紧绷。对于拜登政府的新外交战略,需要担心的是未来可能会看到新的紧张关系或两极世界的出现,这当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的。

    法广:目前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历史拐点吗?

    B. Courmont:我想一部分美国五角大厦的人可能希望新的“冷战”,出现新世界两极的局面 ,从而让美国得以再成领袖,但这和其他人对冷战2.0局面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比如,在欧洲,就很难想象与俄罗斯或者中国突然决裂。一些主要的欧洲国家领导人 都和美国的这种说法保持着距离,不愿进入“冷战”逻辑中。其次,并不因为拜登政府在此问题上大力投入就能达到目标。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冷战不是一方的事。

    但是,我并不认为现在是一个历史拐点。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不是新鲜事,也不是从拜登上任后才突然 开始的。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双方关系就很不好,特朗普注重经贸,忽视其他议题这一点不够高明,但双方关系很差世人皆知,新冠疫情更加剧了关系恶化。之前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美中关系也不好,当时就已经形成了竞争和对抗的状态,根据不同的议题寻找攻击的角度,关系时好时坏。但“中国是对手”这种思维一直都没有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要挑战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所以,总体上说,拜登上台没有带来重要的转变,也还没有进入两极时代,我个人也高度怀疑今后会进入这样的局面中。

    法广:在美国保守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著作 « 文明的冲突中»中,有关中国的章节里,非常清楚地描述了中国崛起后在可能引发的南海,台湾等地的紧张局势,他也认为这是美国和中国之间争夺霸主地位的较量,他的预言正在实现吗?

    B. Courmont: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亨廷顿的书远离了“ 文明的冲突”这个主题,因为这主要涉及到的是两个强国之间的战略对抗。另外,在上世纪90年代亨廷顿提出这种观点时,中国的活力已经爆发,尽管也有人不愿意看到这个现实,坚持认为中国将继续留在第三世界,但那时就能预测到中国崛起并不是困难的事。

    毫无疑问,成为强国后, 中国就显露出地区称霸的野心。另外,关于台湾的冲突,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台湾海峡的紧张局面也同样非常激烈,因此,这些预测都算不上创新的思维。关于南海呢, 1992年在牙买加蒙特哥贝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1994年正式实施,这也是亨廷顿写书的时期,遗憾的是,从那时起,南海局势开始紧张后就不断升级,力量对比已经非常明显了。

    另外,要强调的是亨廷顿的这本书是在天安门事件后写的,而89,90年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很紧绷,在亨廷顿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预料到,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关系将十分紧张,甚至可能会给全球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所以,要将事情放在历史背景下来看。亨廷顿的确指明了一些后来成为战略焦点的复杂问题,这一点他没有看错,但是否能因此说这就是“文明的冲突”,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法广:您如何看目前南海的局势,不少分析认为中美之间在这个地区的紧张关系也在不断升级,您认为从短期,中期看这里会成为地区冲突的爆发点吗?

    B. Courmont:几年以来,这个地区的紧张情势一直存在,老实说,我不认为南中国海会是引发大型冲突的热点地区。说到南海,首先要清楚谈的具体是什么,实际上这里的领土主权问题很小,因为涉及到的主要是一些本来并没有人居住的岛礁,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声称拥有主权,尤其是航行自由的问题,但这里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阻碍航行自由会对谁有利?当然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无论是西方,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那些周边国家。紧张关系毋庸置疑的确存在,但要说这里是对地区和世界安全造成威胁的热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我认为,实际上台海问题情势更紧张,因为如果中国真的将习近平上台几年来一直不断重复,不断升高的对台言论付诸实施的话,就会有导致军事冲突的危险,会让很多国家卷入,对整个地区形成更大威胁。相比之下,南海的局面更像不均衡的力量对比,一边是中国,另一面是东协国家,在加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介入,虽然造成了很大的张力,吸引全球的关注,但这并不能说未来在此会产生冲突,而如果真的会因为一些没有人居住的岛礁而产生冲突就太令人遗憾了。

    法广:正如您所说,台海局势从多个层面上讲都更加紧张,中国对台湾咄咄逼人的阵势越来越明显,不论是出于对其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的窥视,还是民族主义或者习近平本人的政治野心等原因,您认为如何避免这种危险局面的产生?

    B. Courmont: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有一种感觉,比如中国对半导体的依赖,都需要有和平的环境。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依赖时,当然不能对他发动攻击,所以这应该是台海维持和平的保证。但是,现在除了这个事实外,也不能忽略中国军方将领和习近平的强硬讲话,习近平甚至将解决台湾问题当成个人威望的象征,但当个人的成就感超越国家利益时,就会导致危险局面的产生,这就是令人担心的地方。

    所以,应该传递出来的信号是,如果因此在台海爆发冲突,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为这种“荣誉感”付出代价,这是不能让人接受的。因此,与其让紧张关系升级,不如理智地让中国领导人明白,入侵台湾的后果与他们的初衷或中国的利益南辕北辙,而且尚不清楚有多少把握可以实现……

    法广:所以更应采取赫阻而不是直接对抗的方式吗?

    B. Courmont:威慑赫阻也不能通过力量抗衡来实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不太信任美国的做法,美国说:如果中国入侵台湾就会对抗回击。这就是军事威慑,但我更倾向理性的方法:也就是要让北京清楚,如果你们单方面决定入侵台湾,后果对所有人都是灾难性的,受害者首先就是你们自己。所以,他们要自问是否真的决定为了一个与国家利益无关,仅关系到个人在中共政权内的地位或威信的问题做好了失去一切的准备。中国如果入侵台湾的话,后果就是将失去一切,经济增长毫无疑问荡然无存,经济将倒退,陷入严重危机,入侵台湾与天安门事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也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外交危机,遭到全面隔离和封锁,这样就会导致冷战的结局。另外,不仅台湾,中国方面军事和人员损失之严重也将难以估量。随后当然还有中共政权是否能继续维持的问题,我自己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或许我错了,但是我坚信,如果北京对台湾发动攻击的话,中共政权或将难保。

    非常感谢Barthélémy Courmont蒙先生接受法广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