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老年人专利! 40岁壮男手抖竟是「这疾病」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ET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记者简浩正/台北报导

    还记得金曲歌后詹雅雯,近日惊传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消息吗?其实帕金森氏症并非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可能发生。从事灯具生意的张先生,40岁时毫无预警出现手抖、走路拖行等动作,一开始以为是嵴椎病变压迫神经,后来确诊为帕金森氏症;后透过药物控制10多年,但渐渐出现抗药性,变得容易跌倒。

    经北医大附医团队建议下,张先生决定透过深部脑刺激术协助,改善生活品质。张先生日前出席见证会、切下象征重生的蛋糕外,更打算挑战路跑活动,生活与心境均开朗不少。

    *(photo:SETN)
    *(photo:SETN)

    ▲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张先生(右二),透过北医手术协助下改善,并切下象征重生的蛋糕。(图/北医大附医提供)

    北医大附医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表示,台湾已迈入高龄社会,帕金森氏症是仅次于失智症的第二常见神经退化疾病,好发于55岁以上,但不代表没有年轻型帕金森氏症患者。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年轻型患者,都能找到与帕金森氏症相关致病基因。

    叶笃学说,据统计,帕金森氏症好发年龄为50至60岁,65岁以上的人口约有1%罹患,80岁以上人口约有2%至4%,全台近4万人罹病;然而,门诊也有40岁发病的中壮年,由于正值人生颠峰,冲击可想而知。

    北医大附医儿童神经外科主任陈淑美表示,帕金森氏症是因人体的中脑黑质退化细胞渐渐凋亡,负责神经传递的多巴胺减少,无法正确传递神经讯息,多巴胺减少50%到60%时,即会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初期会单边手部颤抖、肢体僵硬、动作迟缓而不自知,多是亲友察觉有异而后续就诊。

    叶笃学表示,多数帕金森氏病病人为偶发性,但有约10%的患者为遗传性,包括有家族史、年轻发病,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台湾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为PRKN、PINK1和GBA,偶有ATP13A2、PLA2G6,而LRRK2(G2385R及R1628P)为危险因子。

    在治疗上,陈淑美说,初期与中期可透过药物改善症状,但若药效衰退,影响正常行动能力和生活品质时,可考虑透过深部脑刺激术,做为辅助药物的治疗方法。北医大附医由神经内外科组成治疗团队,迄今完成4例深部脑刺激术,健保署于2015年纳入部分给付电池刺激器、2019年起给付全套器材含植入电极与电池刺激器。

    不过她也提醒,并非每位患者都需要手术,术前需接受左多巴药物的反应、排除其他脑部疾病等多项评估,经医师建议下再以手术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