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斯克更有信仰,Twitter 创始人要出手拯救比特币了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前段时间锣鼓喧天的币圈突然熄火了。

    5 月以来,不管是主流的比特币、以太币,还是非主流的狗狗币、shi 币全部大跳水,几十万人瞬间爆仓,各大数字货币交易所一度宕机,百亿资金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而这种血崩的态势还一直延续至今日。

    随着币圈血流成河,投机者们大量出逃,此前大肆宣扬数字货币牛市到来之风偃旗息鼓,看涨比特币到 10 万美元的人们不见踪迹,币圈领袖马斯克也有了点 " 叛变 " 的味道。这几天,甚至连 " 过气网红 " 特朗普都来凑热闹踩上一脚,大斥比特币就是一场骗局。

    虽然是一派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景象,但仍有一批比特币信仰者们在顽强作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 Twitter 和 Square 创始人、硅谷传奇创业家 Jack Dorsey 。在市场动荡不安的当下,这位 " 重量级 " 硅谷大佬依然高举着比特币大旗,选择坚定不移地与信仰者们站在一起。

    6 月的迈阿密,已经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但即使 35 度的高温,也阻挡不了比特币信仰者们的热情。来自全球 1 万 2 千名比特币支持者相聚在今年的比特币大会上,共同讨论比特币的当下和未来,Jack Dorsey 也是其中一员。

    " 比特币绝对改变了一切。对于我来说,比特币不只是投资,而是我余生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事业,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放弃 Twitter 和 Square 的工作,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留给比特币。" 当穿着花衬衫、留着大胡子、翘着二郎腿的 Jack Dorsey 云淡风轻地说出这样一番话时,在台下观众的眼里,他俨然已经变成了闪着金光的 " 比特币天使 "。

    *(photo:MyZaker)

    图片来自于 bitcoin magazine,版权属于原作者

    实际上,早在多年以前,Jack Dorsey 就已经成为了 " 比特币信徒(bitcoin maximalists)",这个名称专指那些坚信比特币是改变未来金融体系唯一出路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是只信仰比特币,而并不包括以太坊、莱特币、狗狗币在内的其他数字货币。

    这个群体还有常常使用一个专业用语叫 HODL,是 hold on for dear life 的简称,代表着他们对比特币改变世界的期盼。简单来说,他们不是投机者,更像是卫道士,而 Jack Dorsey 绝对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从 2015 年来,他在公开场合对比特币的表态基本都是力挺到底的态度。他曾说比特币白皮书像诗歌一样美,称其是过去 30 年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出现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认为比特币在 10 年内会成为全球单一货币,而此次的大会上,他又再次强调比特币将是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唯一选择。

    Jack Dorsey 对比特币的爱还不仅仅停留在说一说的层面。

    为了推进比特币合规交易,Square 早在 2014 年开始就能够支持比特币购买。为了在全球推广比特币,他跟美国著名说唱歌手 Jay Z 一起创办了一个名为 trust 的基金,用以鼓励非洲和印度地区的比特币发展。为了解决比特币总是被诟病的耗能和污染问题,他还向比特币清洁能源计划投资了 1000 万美元,推动更环保的采矿方式。

    而当此前 Facebook、Youtube 在数字货币监管风波下对加密货币避之不及时,也只有 Twitter 始终对数字货币报以开放的态度,甚至还为比特币开发了专属的表情符号。

    今年 3 月,Jack Dorsey 在跟皮柴、扎克伯格一起参加线上听证会辩论时,他家里摆着的那个比特币时钟意外爆红出圈,这个名为 BlockClock mini 的时钟专为比特币设计,可以随时显示比特币的价格、矿工发布的区块还能 Wi-Fi 链接数字钱包查看余额。

    支持者们都调侃,哥这看的不是时间,看的是未来啊。

    人们都说,日久现原形,患难见真情。很多此前把马斯克视为比特币领袖人,此时才发现自己简直是拜错了码头,这位留着大胡子的 Jack Dorsey 才是比特币真正的领军人。

    说起在硅谷以及科技界的份量,Jack Dorsey 可以说是一点都不逊色于马斯克,甚至曾一度被称作 " 乔布斯第二 ",认为他是全硅谷最像乔布斯的那个人。

    他是天才,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但从小自学编程 15 岁就开始做程序员,先后创办的 Twitter 和 Square,分别改变了世界资讯的交换方式和带来了商业支付的革命。他是艺术控,曾经学过小提琴、插画、服装设计,痴迷于美学设计和细节建构。同时,他也是怪咖,每天只吃一顿饭,坚持冥想二十年,鼻环、纹身、大胡子都曾是他特立独行的标签。

    *(photo:MyZaker)

    这些年的 Jack Dorsey,图片来源于网络,硅星人整理

    虽然 Jack Dorsey 身上有很多面,行事作风也一直让人难以琢磨,但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爱得专注而深沉,而他对比特币也是如此。跟马斯克经常 " 嘴嗨 " 一下又反悔的无厘头做派不同,Jack Dorsey 对比特币十分专一,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他都始终如一。

    而且可以说,马斯克今年关于比特币玩的东西几乎都是他玩剩下的。

    比如,马斯克今年 1 月把自己的 Twitter 简介曾短暂地改成了 bitcoin,推动币价瞬间飞升 6000 美元,而 Jack Dorsey 早在 2020 年 4 月就把 Twitter 的个人简介改成了 bitcoin,在推动比特币上涨之后他并没有虚晃一枪就跑,而是把简介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photo:MyZaker)

    图片截自于 Jack Dorsey 的 2021 年 6 月 9 日个人 Twitter 主页

    再比如马斯克今年 2 月宣布特斯拉投资了 15 亿美元在比特币上,而 Jack Dorsey 从去年 10 月开始就让 Square 持续投资比特币,并且通过 Square 的 Cash APP 支持比特币购买交易,为合规资金入场打开通道。

    而当马斯克在抨击比特币耗能时,并暗戳戳地暗示特斯拉要跟比特币分手时,他立马站出来发声反击,发推文为比特币辩解,认为比特币挖矿反而会加速全球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步伐。

    图片截自于 Twitter

    相较于马斯克从大力鼓吹到翻脸不认人的 " 渣男 " 做法,Jack Dorsey 对比特币明显专情许多。有网友甚至调侃说,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像 Jack Dorsey 爱比特币那样爱你的人,就嫁了吧…

    这些年来,从宣传到投资,从基金到社群,Jack Dorsey 为比特币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而他还会继续行动下去。

    2018 年时,Square 曾通过旗下的应用程序 Cash app 首次开启了比特币购买交易的功能,当时比特币正值低谷所以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反响。但近两年来,随着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比特币的交易量激增,已经成为了 Cash App 最重要的业务。

    最近,Jack Dorsey 发推表示,Square 将打造一款专门为比特币设计的硬件钱包,旨在让消费者对自己拥有的加密货币有更大的控制权。这个钱包的特点是,用户所持有的比特币不会被 Square 或任何其他公司控制,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体钱包,可以随取随用,不用的部分则安全地归本人保管。

    而之所以要开发这个钱包,是因为他想要让比特币的交易和储存都变得更简便,更接近日常人的生活。他还考虑把这个钱包跟手机集成,并且以软、硬件均开源的方式与社群共同开发。

    " 我们并不想与那些硬件钱包竞争,只是想把比特币交易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

    *(photo:MyZaker)

    图片来自于 The capital 网站,版权属于原作者

    其实一直以来,让更多普通人接触到比特币都是 Jack Dorsey 的目标。他曾经投资过 Celo,一家探索使用电话号码作为公钥,旨在向全球数十亿智能手机用户引入加密货币交易的公司。他还投资过 Coinlist,一个帮助数字货币融资和销售平的平台,旨在拓展建立社群、推进数字货币交易。

    而 Square 除了支持比特币交易和投资比特币之外,还在 2019 年成立了一个名为 Square Crypto 的独立团队,专注于比特币开源工作以及资助比特币项目的开发。去年 9 月,Square 又成立了加密货币开放专利联盟 ( COPA ) ,联盟内成员必须保证将其专利免费提供给所有成员,旨在扫清区块链创新之路上的专利障碍。

    在比特币之外,虽然 Jack Dorsey 对其他数字货币兴趣不大,但他对区块链相关技术的拓展与转化却非常着迷,认为区块链是一个待解锁的伟大技术。

    今年 3 月,他将自己在 15 年前于 Twitter 发出的第一则推文以 NFT 形式卖出了 275.5 万美元的高价,他把相关收益转换成比特币,捐赠给了非洲慈善基金会 GiveDirectly。他还在 Twitter 上推行一个名为 Blue Sky 计划,旨在打造一套共识性的平台标准,将现阶段高度中心化的平台权力下放。

    如今,随着 Jack Dorsey 跟比特币、区块链的羁绊越来越深,也有很多人担心他的一腔真心错付了人,比特币并不能如他所愿地发展,反而最终会像泡沫一样消散。

    但对于 Jack Dorsey 来说,无论结局如何,一句 " 爱过 ",可能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