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外企要加倍谨慎的几个理由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在中国,外企要加倍谨慎的几个理由(photo:RFI)
    在中国,外企要加倍谨慎的几个理由(photo:RFI)

    让-米歇尔-布扎曾在法国医生日报供职5年,法国经济类报刊回声报供职5年,自1995年以来加入法国世界报,为该报的大众健康,社会保护,就业等社会问题写作,后关注法国议会的政治议题,自2005年以来加入世界报经济版面,成为能源版负责人,代表作领域涵盖放射学科,法国政治,经济生活,法国制造业面临的全球化冲击等等。因长期关注上述领域,让-米歇尔-布扎对中国在全球掀起的国际风云也格外关注。

    有关“自习近平掌权后,中国政权的愈发强硬化使得众外国企业加倍小心谨慎”的观点,他列出了让在华外企不得不加倍谨慎的如下几个理由:中国事实上一党制的现实情况所导致的信息传媒封锁,让不透明的土壤里滋生出了阴谋论,阴谋论又在中国不输于西方的集体强国情感当中被放大;与中国合作,为中国提供技术合作的外国企业,不时面临着无法获取必要信息这一大敌,和在其他会激发中国怒火的话题上,不得不做出以噤声来保全自身的夹缝之举。

    首先是近期发生的台山核电站风波,让-米歇尔-布扎发问:台山核电站风波,从后果来看,它既不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不是福岛事故,甚至在衡量各种与核能相关的事件所造成的安全影响的“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上面,都没有留下多少痕迹。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件事,却引发了如此多的疑问和担心呢?答案是:首先,它涉及核能,其次,它发生在中国。因为中国的代名词,是“沉默的世界”,信息透明度这种事情,在民主国家一直是一件需要不断捍卫,不断挣扎,不断争取的动态元素,然而在中国,信息透明度显然更轻,更弱。

    让-米歇尔-布扎指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揭露了台山核电站运转异常之后,中国政府十分愤怒,愤怒之余,不忘对信息做了筛选和蒸馏。法国电力公司从它历史性的合作伙伴-中国广核集团那里,没能拿到全部想要拿到的信息。中国广核集团只是告诉法国电力公司,称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情况属于正常范围,仅此而已。法国电力公司拥有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30%的股权,发出了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会紧急会见的请求。一周之后,还在等。而法国电力公司的形象,也从平等的合作伙伴,变成了苦苦追在中方后面,讨要数据的模样。

    其次,哪里有不透明,哪里就充满了阴谋论。让-米歇尔-布扎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党与国的融合体,掌控着传媒的口径。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员今年冬天的武汉之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这群调查人员没能拿到所期待的所有数据。或者再比如,2015年发生的天津毒性物质爆炸事件,我们还能期望有那么一天,政府会把所有已知信息公之于众吗?还会有这么一天吗?

    再说回台山核电站的问题。这场风波完全可以归咎于法国法马通公司工厂的制造缺陷,这样,中国就可以抖一抖肩上的责任,从这件事当中毫发无损地走出来了。除非是中国广核集团为了不让相关地区电力缺乏的困境继续恶化,按照上级指令,让机组继续运转,致使2020年10月以来的燃料棒泄漏加剧。在核能这种敏感的行业当中,一旦不透明,就会滋生阴谋论。这在中国又被放大,放大的原因,是“中国模式不可能出事”这种信仰,还有习近平治下,变得更浓烈的情绪:“中国模式比西方模式要更优秀”。

    “中国模式不可能出事”和“中国模式比西方要优秀”这种信仰,或者教条,在中国是没有对手的。毛泽东之后中国出现的最强的掌舵人-习近平-他自从上任以来,所做的一切让法国电力集团这种外国企业不得不小心再小心。法国电力集团,是中国的朋友:它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帮助中国发展核能工业,而作为中国的朋友,它要尽力避免触及中国逆鳞,让中国不愉快。这种有所保留的克制,实际上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愿卷入中国与美国不睦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思前想后,左右衡量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法国电力集团希望把两座欧洲压水反应堆卖给中国,还想把欧安诺集团的一个核燃料处理工厂,也卖给中国,双方从2007年以来就在谈这个100亿欧元的项目。

    那么,外国企业正在自愿被中国绑架吗?让-米歇尔-布扎指出,目前大部分的在华跨国公司都保持着这种自我克制,因为你该叫人怎样拒绝这份丰厚的中国市场呢?又该怎样说服他们不沾染这一巨大的世界工厂呢?看看卷入新疆棉事件的瑞典海恩斯莫里斯服饰公司(H&M)就知道了:这家公司鲁莽地决定不再采购涉嫌强制劳动的新疆棉花,这给它招致了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谴责和抵制。中国官方媒体也趁机对它“教育”一番:“你怎么能在中国赚取巨大利益的同时,诽谤中国呢?”“毫无基础的商业道德可言”。

    耐克也碰到了同样的遭遇。苹果公司就不太一样了。苹果在中国组装手机,依靠中国完成销售的20%。这一事实让它没办法不去与中国政权妥协,起码,近期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的结果,就是如此。苹果要尊重中国的网络安全法,所以同意把中国用户的数据放置到中国政府控制的服务器上,同时从当地的苹果应用商城里,把令中国共产党不悦的数百个应用程序做下架处理。

    在让-米歇尔-布扎眼中,众多的在华跨国集团,它们在政治议题上显得沉默又尴尬,在这种尴尬的沉默之上,又添加了面对中国不公平竞争的默许。与公平竞争精神不符的国家补助,对外国公司技术的攫取,这些是否让外国公司陷入了不得不自愿被中国绑架的境地?让-米歇尔-布扎引述了今年5月金融时报亚洲部主笔的一份控诉,称在华跨国集团“正在集体陷入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症状严重到甚至会去谴责各种关注人权的媒体和人权协会,认为媒体和协会对人权的聚焦,成为了他们在中国做生意的绊脚石。当然,这些抱怨的话可是上不得台面,只能私下里说,毕竟这些企业还要保住道德领域和价值观方面的颜面。所以,一言以蔽之,如果想要在华谋财,就必须要遵守“党的规矩”。对于金融时报的这份评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环球时报上毫无意外地 驳斥了一番,并强调,在中国做生意的大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优渥,尤其是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外资第一大目的地国家。让-米歇尔-布扎点评称,当然,在经济上,这一论据的确是势不可当的,至于外资在华生存的其他方面,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