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的日本工商业活动相当发达 为何没有像英国一样发生工业革命?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名作《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的第一幅《日本桥》,绘于1833年(图片取自维基百科)(photo:UpMedia)
    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名作《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的第一幅《日本桥》,绘于1833年(图片取自维基百科)(photo:UpMedia)

    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曾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影响深远的工商业活动,可终究还是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是最为关键的、有说服力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过剩」。随着战国时代的结束,日本迎来了人口的大爆发;到了1800年,日本和中国一样进入了人口过剩时代。

    人口压力一大,就很容易僱用到只需最低生存费用的劳动力。这对于需要手工操作的工业或者农业的发展当然是好事情,但是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也就是「工业化」来说,就成了相当不利的因素。

    而英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以詹姆斯.瓦特(JamesWatt,改良蒸汽机,图表3-4)为首的英国的发明家们,能倾注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研发?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图表3-4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大是文化提供)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19世纪初期日本和中国的情况相当类似。中国在人口数量勐增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却在倒退。中国的历史学家们研究了当时长江下游的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发现「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力增加」导致了人均生产量的下降。

    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边际效益递减」。例如,种一亩地的庄稼,两个人一起工作时比一个人收获多,但是如果两个人变成三个人,三个人变成五个人的话,生产效率就会急剧下降。

    (延伸阅读:江户时代有吃有喝还能到处玩!全都归功于「它」的使用率提升)

    在农业生产中,如果没有投入带有超级效果的种子或化学肥料,都会出现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所以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了超过适当数量劳动力的社会,其生产效率就会下降,人均所得也会随之减少。

    所以,近代化的发展,就是透过提高生产效率来主导整体经济的成长过程;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将培育重点放在制造业。

    制造业的「收获递增」现象不同于农业生产的「收获递增」现象,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具有革命意义的福特T型车(FordModelT,图表3-5)。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图表3-5 福特公司生产的福特T型车(1910年)。(大是文化提供)

    1908年T型车刚刚投入市场时,年产量不过1万辆,销售价格是825美元,换算成2017年的物价是2.25万美元(按:约新台币62.8万元,一美元折合新台币约27.9元)。

    那个时候福特生产的T型车外观粗糙,价格昂贵,所以没有什么人气。但是随着福特在1910年成立的「高地公园」(HighlandPark)工厂,引入了划时代的工程技术──流水线作业(图表3-6),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图表3-6 1913年的福特汽车生产线。(大是文化提供)

    当然,流水线作业不是福特的发明。是福特在访问了芝加哥屠宰工厂之后,才产生使用流水线配装汽车的相关灵感。当时屠宰工厂的模式是,先用铁钩把家畜挂起来,使之移动,然后有数十名工人上前,每人只卸下自己负责的那个部位。但是汽车太过笨重不便挂起来,福特就把流程改为将汽车放在巨大的输送带上。

    结果,生产效率从1909年的年产1万辆勐增至1918年的66.4万辆,而到了1922年,产量已达到130万辆。劳动力的投入相同,产量却急速增长,所谓的「学习曲线」就出现了。

    (延伸阅读:上古最高权力的「天皇」如何取得政权?国名什么时候开始被定为「日本」?)

    工人熟悉自己的工作,可以省略没有必要的技术环节,同时也解决了生产流程中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人均生产量逐渐提高。工人人均生产量的持续增加,降低了生产一辆汽车所需的成本,而且流水线的作业也降低了不良率。

    后来,福特T型车的价格从1909年的825美元降到1914年的440美元(见下页图表3-7),而到了1922年则降至319美元,如果按2017年的物价来换算的话,只需4,662美元就能买到。在短短的13年间,福特T型车价格直降60%,民众再也没有理由不买汽车了。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观察此图可以发现,T型车产量暴增的同时价格也在持续下降。所谓「规模经济」的出现引发了产量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和价格下降。1917年前后产量增速减缓是因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福特公司开始生产军需品。(大是文化提供)

    为了避免误解,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1800年前后的日本德川幕府也好,同时期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也好,并不是停滞不前、没有发展的。当时日本有人培育出了新品种菊花和喇叭花,而中国则开始利用剩余劳动力栽培棉花,经济在整体层面开始了「分工」操作,并出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新产品。之前各个农户单独生产的棉布,也开始由专业农户专门生产,这些当然是毫无疑问的进步。

    不过,这些进步还不能被称为工业革命,更适合被称为「勤勉革命」,这是由两个革命之间的性质差异所决定的。如果说工业革命是减少人的劳动,提高对机器的依赖度的话,那么「勤勉革命」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廉价劳动力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19世纪的日本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在1660年和1810年,以名古屋为中心的浓尾平原地区,家畜数量分别为17,825头和8,104头,也就是说整整减少了54%。这说明在1660年代人们还使用牛马进行耕种,而到了1,810年农民几乎不使用家畜耕种了。

    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变得廉价,所以农民用人力替代家畜从事农耕生产了。也就是说,当时的社会是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来增加社会总生产量。

    *本文摘自《金钱决定历史,我决定好好读史:国家能否强盛,隔壁邻居是关键;我若要有钱,就别跟央行作对;致富的答案,都藏在历史里。》,大是文化出版。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洪椿旭
     
    毕业于延世大学史学系,并取得明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1993年起担任韩国金融研究员,于韩国国民银行与国民年金等代表性的金融机关中担任经济顾问。

    2016年被《朝鲜日报》选为「最令人信赖的股市分析家」。着作有《让钱滚动吧》与《汇率的未来》等十多本的着作,最近开通了YouTube频道「洪椿旭的经济课笔记」,致力于将困难的经济及金融市场知识,用简单的方式传达给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