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同意澳货船卸煤? 中国制裁不成反临电荒窘境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VO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资料照:煤堆上的两片黄叶(photo:VOA)
    资料照:煤堆上的两片黄叶(photo:VOA)

    台北 - 英媒10月5日报道,为解决电力紧张的问题,中国不顾进口禁令,近期开放少量澳大利亚煤炭卸货。澳中专家分析中国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是否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中国缺电的原因与替代能源、以及澳大利亚面对中国制裁的解决方案。

    制裁澳媒杀敌一千,自损两千

    英国《金融时报》在10月5日的分析报道中说,中国悄悄同意澳大利亚货船进港卸煤,这或显示中国面临缺电的严重程度。澳大利亚政府呼吁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后,引发中国抗议,中国在去年的年中宣布禁止澳大利亚煤炭进口。

    悉尼科技大学(UTS)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James Laurenceson)(照片提供: 罗震)(photo:VOA)
    悉尼科技大学(UTS)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James Laurenceson)(照片提供: 罗震)(photo:VOA)

    悉尼科技大学(UTS)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James Laurenceson)对美国之音表示,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对于中国造成的伤害肯定是非同小可的。

    他说:“中国的发电供货商和钢铁生产商此前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澳大利亚煤炭在价格和质量方面都具有高竞争力。当北京阻止进口时,这些中国进口商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寻找竞争力较弱的供货商。然而在中国停止进口之后,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在寻找替代市场方面非常成功。由此可见中国可以控制自己国境内的输入,但不能控制全球的市场,特别是当全球市场不断地在迅速调整。所以中国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其实对中国自己的伤害最大。”

    西澳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陈杰(照片提供: 陈杰)(photo:VOA)
    西澳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陈杰(照片提供: 陈杰)(photo:VOA)

    西澳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陈杰(Jie Chen)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中国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只是一系列经贸制裁的一部分,但是从今年9月已有10多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形,可见中国在民生和经济方面的损失反而更大,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因为拉闸限电不仅是造成人民生活上有所不便,真正造成的损失是在直接涉及到人民的收入与工厂生产等,而且在政治上也非常不利。

    他说:“在这个节骨眼上限电,政治上来说对于北京当局也是一个非常不利的现象,因为电力在中国实在太关键了,一旦停电,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会马上下降。之前北京刚刚宣布中国已经达到不再贫困的小康社会,称今年为历史性的转折,习近平又面临20大连任的问题,凡事必须要让人民觉得满足。在这个时候却出现象征意义不佳的拉闸限电,我认为对当局来说在形象上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煤价上涨破记录 中国发电企业不积极供电

    武汉光谷自贸科技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对美国之音表示:“我不觉得中国能源危机和对澳大利亚的煤炭制裁之间有必然联系。因为两者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而缺电问题有一个从积累到爆发的过程。而且很难想象中国政府会为了制裁澳大利亚而让自己的生产受阻、使民生受困。因此,这两者应该是比较独立发生的事件。”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9月16至23日,电煤采购价格达每吨人民币1086元,价格年增近一倍,较年初则上涨56.26%。

    罗震指出,虽然澳大利亚煤炭的缺乏只是导致中国电力短缺的一个次要因素,但中国自己的发电供货商也不会积极想供应燃煤发电,因此缺少澳大利亚煤炭造成的煤价飙涨,在供电的层面肯定造成很大的影响。他引述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施训鹏(Xunpeng Shi)的分析报告说:“由于煤价不断高涨到破纪录的程度,以及电价受到监管,燃煤发电商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发电并没有经济利益。中国的电价只是偶尔调整,因此在当前电价下,电厂平均煤价为每吨600元,不到市场价格的一半,意味着发电商甚至无法收回其可变成本。因此,经济上合理的决定是停止燃煤发电。”

    替代方案:远水救不了近火

    对于舆论提及为何不用其他能源替补的问题,9月29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韩雪对新京报说明:“与水电类似,风电瞬时的发电量取决于当下的风速情况,且风电总体占全国和东北的发电比例很低,2020年风电发电量占东三省用电量的比重不足11%,目前对于整体电力供需影响不大。”

    陈波说:“中国电力的70%以上都是煤电。风能和水能受到今年夏天天气异常的影响比较严重,供给不足,更不可能替代煤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供给稳定,但是存在较大的供给瓶颈,短期内无法有效替代煤电。”

    陈杰表示,水电和核电等其它方式发电当然潜力巨大,中国当局也确实有宏大的减低碳排放的蓝图, 但就目前来说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缺电为中国政府为了落实“碳中和”才有意限电的说法,陈杰说:“中国政府确实是有长远的规划,想要在2060年达到所谓的无排放经济。但以此解释目前拉闸限电的限电是说不通的,何况央视也承认电力供应有问题。因为这种的解读对北京当局非常不利,如果真是如此,反过来等于是告诉社会电力是足够的,只是政府故意不让人民使用,故意让人民狼狈受苦,这样是会激起民愤的。”

    AUKUS或可免于中国加大制裁

    澳、英、美三国元首在9月15日联合发布声明,建立“澳英美三国安全伙伴协议”(AUKUS),分享先进的防御技术及情报,包括美、英将协助澳大利亚打造至少8艘核动力潜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9月16日表示,AUKUS涉及协助澳大利亚取得核动力潜艇,称这三个国家在损害地区和平与稳定。

    关于中国是否会因为AUKUS而加大对澳大利亚的贸易制裁,陈杰教授表示,AUKUS算是澳大利亚联美抗中走到了极点,但中国是否会加大制裁澳大利亚的其它能源产品,难以肯定。他指出,前不久的铁矿砂大跌价就不是因为制裁引起,而是起因于恒大倒闭等经济因素。据陈杰的估计,中国已经看到了制裁澳大利亚价廉物美的煤炭对自己造成的惨痛后果,往后会更加谨慎。再加上中国刚刚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CPTPP,成员国之一的澳大利亚也已经表明不会轻易同意中国加入,因此中国应该明白无休止玩弄制裁会适得其反。

    悉尼科技大学(UTS)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并不认为AUKUS会令澳大利亚受到中国施以特定的贸易惩罚。

    他说:“中国通常以针锋相对的方式响应澳大利亚的动作,例如今年稍早澳大利亚取消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订的两份一带一路协议,中国发改委就宣布无限期暂停澳中两国经济战略对话,并对牛肉、大麦和葡萄酒等一些澳大利亚产品实施限制或加征关税。但是 AUKUS协议没有任何直接、具体、及时的可能成果,因此虽然中国不会对AUKUS所发出的长期战略讯息感到高兴,但很难想象中国会做出什么具体制裁来响应。毕竟中国是基于现实而购买澳大利亚的铁矿砂和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因为这样做符合中国的利益。”

    与中国脱钩: 澳开展多元市场

    陈杰表示,澳大利亚的外交贸易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从去年就开始进行贸易市场多元化。一是检讨关键物资供应链上对中国的依赖,二是把自己对外出口市场多元化。

    他说:“澳大利亚也承认在留学生、红酒出口等方面,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一时还难以取代中国的市场,但这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现在澳大利亚的替代市场主要是以东南亚国家、印度、韩国、日本,希望在新的贸易协议全面开展之后,能进行更加自由的经济框架,让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能够更加稳定的运作。我认为以长远来说,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陈杰指出,澳大利亚稀土的藏量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 所以澳大利亚其实深知自己在稀土资源上的优势,已经与美国一同协商开发加工,以减低西方在此战略资源上对中国的依赖。

    罗震表示,中国制裁澳大利亚出口商品越多,澳大利亚企业在其中国业务承担的风险溢价就越大,将很自然地导致澳大利亚企业向其他市场发展,设法让市场多元化。至于是否与如何开展多元化市场,是由企业决策者做决定,澳大利亚政府不能做决定。

    罗震说:“我的评估是,许多铁矿砂等大件商品的出口商有信心北京不会打击他们,因为在供应量上面澳大利亚的铁矿砂几乎没有对手。相较之下,其他商品更容易受到中国制裁的影响,但供货商还是可以善加利用全球市场等有效的缓解机制。当然,开展多元市场有其风险存在,但澳大利亚的供货商也理解面对目前中国贸易制裁的状况,必须在风险与机会之间取得平衡。 ”

    罗震强调,总体来说,目前澳大利亚所拓展出的所有多元市场在规模上都还不算太显著,因为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过去二十年那样每年增加 6000 万中产阶级,20年等于增加12亿,有如此强大的消费市场。他表示,澳大利亚优质食品生产商、大学和旅游经营者都明白这一点,还是会在风险与机会中不断重新寻找平衡点。

    武汉光谷自贸科技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说:“我认为澳大利亚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这种说法是比较可笑的。因为经贸的规律虽然短期内会受政治影响,但一般是独立于政治的,除非发生冷战或者热战。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例如戴琪前几天所说的,中美之间脱钩是不可行的,要求同存异,寻找重新挂钩的方法才是现实的做法。”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于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演讲时被问及与中国脱钩的问题时表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停止彼此贸易是不现实的。她说:“我认为问题可能在于,我们在‘再挂钩'中寻求达成什么目标。”

    西澳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教授陈杰指出,中国是所谓“举国体制”,一旦把经贸武器化, 其力度远远超过一般的所谓”经贸外交“, 他国确实难以招架。但是总的来说打击效果是逐年递减的, 而且最后还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说:“经过美澳的努力,西方国家已经了解中国式把经贸武器化的行事方式,各国都因此已经蒙受损失或阴影,所以美澳等国已经开始协商如何共同应对。

    我觉得中国本身也已经注意到这种方式的效果与发挥的余地会递减。东盟国虾与欧盟国家现在都了解与中国做生意,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一旦进行到相当程度,只要不小心得罪中国政府,关系就会马上被切断,因此大家都开始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