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峰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热情降温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17+1峰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热情降温(photo:RFI)
    17+1峰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热情降温(photo:RFI)

    缅甸政变后的局势、美国参议院对卸任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案引发的争议、欧盟新冠病毒疫苗战略面对的批评、欧盟与俄罗斯困难重重的双边关系等,是10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报纸重点关注的国际话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近日再次举行17+1峰会。《解放报》和《回声报》分别发表文章,梳理变化中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

    17+1峰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热情降温

    《解放报》的报道从往来于中国与欧洲间的中欧班列网络快速发展入手,指出,如今,包括法国在内的15个欧洲国家都有来自中国的货运班列。从中国西安或重庆到欧洲,只需要15天到20天,是海上运输速度的一半。新冠疫情也没能阻止这种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数据,2020年前5个月,中国通往欧洲的铁路货运量成长44%。去年11月的货运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达到73%。铁路货运因此可能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刺激中国对欧洲铁路运输设施的兴趣。中欧班列因此是本周二召开的17+1中东欧峰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总部设在捷克的智库“中国在中东欧观察”近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有必要在该地区发展海运之外的货运网络,以便能更快速地达到目标市场,舒缓中国的过剩产能。拉脱维亚里加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向《解放报》表示,虽然新丝绸之路概念仍然很模糊,但铁路网对于中国来说,是这项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解放报》文章指出,尽管中国与中东欧铁路运输网迅速发展,但中东欧国家在这次17+1峰会上并没有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现出热情。罗马尼亚上周启动程序,不明确点名地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其国家建设工程项目市场之外。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都只派部长参加这次峰会。但匈牙利则在总理欧尔班推动下,对北京明确表示友好,在去年四月宣布与中国就连接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的铁路建设资金问题达成协议。但协议内容在十年内保密。外界只知道,该线路建设资金85%来自中国。报道指出,这是中国第一次将中欧班列项目推进到该地区的欧盟成员国。在此之前,中国资金承建的基础设施只限于巴尔干地区非欧盟成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还与芬兰以及爱沙尼亚就建设连接这两国首都的波罗的海海底隧道达成一项议定书。拉脱维亚里加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这些项目更是受地缘政治利益趋势,而不是商业利益。爱沙尼亚政府明确反对该项目由中国出资建设。至于中国企业关注的连接塔林与华沙的高速铁路线建设,该地区国家不接受线路由私人承建。欧盟将提供85%的资金,中国企业的介入能力因此大幅缩水。拉脱维亚里加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向《解放报》表示,欧盟会尽一切努力避免中国私营或国营企业介入欧洲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17+1峰会:波罗的海国家更在意跨大西洋关系

    《回声报》的报道也指出,自2012年开始的 17+1峰会开始有些力不从心。这次在线上举行的峰会直到最后一刻才确定举行。中国外交部在峰会前一天的例行记者会上甚至没有提及。中方不久前才正式发出邀请。这种在最后时刻才加速安排的做法被解读为北京想在美国新政府重返欧洲前,与该地区国家重温友好关系的记忆。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表现出特别的热情。立陶宛和爱沙尼亚都决定不由总统或总理代表出席,只派部长与中国国家主席对话,这是很有意义的外交动作。这篇报道解释指出,在该地区,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因此美国是该地区的天然盟友。12月底,欧盟仓促推动与中国签署投资协定时,波兰就呼吁不要着急,强调在与北京进一步合作前,听听美国的意见。面对俄罗斯威胁的波罗的海国家尤其在意与美国的跨大西洋合作。而中欧投资协定也让这些国家更加认识到,以欧盟27国的形式面对中国,明显更为有效。布鲁塞尔一家智库的研究员也向《回声报》表示,从经济层面说,中东欧国家开始对中国的各种承诺感到疲劳。中国不断向该地区阐述新丝绸之路的潜在利好,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他指出,中国投资自2016年起开始减少。中东欧国家期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北京更注重获得高科技。

    缅甸政变对中国未必有利

    另外,《解放报》网络版针对中国面对缅甸政变的微妙处境发表文章,认为这次政变行动未必对中国有利。中缅关系一向有彼此间的不信任、以及作为权宜之计的联盟。中国外交部这次在试图淡化事件之后,最终还是签署了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缅甸局势的声明。文章引述香港大学东亚论坛网站韩恩泽指出,这项联合国声明明确向昂山素季及其政府表达支持,不赞成军事政变,这表明中国默认政变不是好办法。文章指出,中国外长1月11日和12日还曾访问缅甸,并与昂山素季会谈,这被解读为中方对去年11月的缅甸选举结果的认可。但三周后缅甸就发生政变。有外交人士向《解放报》表示, 这令中国两面为难,也面对中国国内丢了面子。中国已经因为维吾尔人问题,香港问题、新冠病毒疫情等饱受国际社会批评,实在不需要表现为一个军政权的主要支持者。但是,文章也指出,如果西方对缅甸采取经济制裁,那中国有可能因这次政变而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