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分刷爆!黄渤这良心神作,就不可能打低分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文 | 十点电影原创

    有些良心作,闷着闷着,居然习惯了。

    每一季,豆瓣破 9。

    待到下次归来,还是悄咪咪地回来了。

    从 2019 到 2021,三年,放下赚钱的,热闹的,持之以恒。

    谁看了能不为之动容。

    黄渤,带着《忘不了系列》,再度回归——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别急,老妹儿刚替你们看过,餐厅还在。

    两季《忘不了餐厅》,第一季在深圳,第二季在上海。

    节目结束后,上海的忘不了餐厅,线下仍在继续,大众点评 4.8。

    *(photo:MyZaker)

    黄渤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关注,诚意肉眼可见。

    他从未将节目定位成患者的卖惨,家属的诉苦。

    而是希望他们能有机会,被真正地 " 忘不了 "。

    所以在两季节目中,我们遇见了擅长 " 心算 " 的小敏爷爷,见谁夸谁的孔奶奶。

    *(photo:MyZaker)

    正因为这些老人在节目中,敞开心扉,让所有人都接触到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

    才让我们对未来,不全是满布阴霾的悲伤:

    新一季,出乎意料:

    从餐厅到农场,从阿兹海默出发,到关注整体社会老龄化。

    想想也是。

    毕竟变老,从来都不只是我们一个人的事。

    都说《忘不了餐厅》是 " 卸妆综艺 ",经常是 " 从头哭到尾 "

    其实,在这档节目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种将破碎衰颓,重新拼合复原的尊重和守护。

    第二季,节目组选择了新城市:成都。

    新地点:农场。

    *(photo:MyZaker)

    当然是因为,这是许多中国老人们最熟悉,也最享受的生活氛围。

    果然,老人们一来就感到了惊喜。

    " 度假胜地。"" 天然氧吧。"

    *(photo:MyZaker)

    垂钓区,黄渤张口就是 " 这里面据说有八千多条鱼 "。

    *(photo:MyZaker)

    采摘区,这可是常逛菜市场的爷爷奶奶的地盘。

    地瓜苗、小蒜苗、茄子含花青素最丰富,空心菜嘌呤多,得焯一焯再吃……

    *(photo:MyZaker)

    如数家珍。

    俩老大爷连院子里的鸡都惦记上了。

    *(photo:MyZaker)

    城市变了,地点变了,连餐厅的菜色,都从红烧肉变成了蒜泥白肉。

    但人,还是那些人。

    " 忘不了家族 " 嘉宾,主打一个喜剧色彩:

    黄渤 + 辣目洋子 + 佟丽娅。

    *(photo:MyZaker)

    别看嘉宾 " 乐子 " 十足,咱们爷爷奶奶这边也不差。

    十七岁参军的沈祥武爷爷。

    山东菏泽人,一提起家乡就成了牡丹花代言人。

    *(photo:MyZaker)

    " 川菜大厨 "" 咪咪奶奶 "

    *(photo:MyZaker)

    土生土长成都人,泡菜坛子必不可少。

    奶奶说了,来《忘不了农场》就是来推广川菜的!

    军医奶奶张霞玲。

    老本行不能忘,人还没到,关于认知障碍的书都读了好几遍。

    *(photo:MyZaker)

    还有大大咧咧热爱拍照的

    爷爷。

    *(photo:MyZaker)

    以及一来就成了整个团队带领人的肖玉萍奶奶。

    以往总有人问:综艺是不是也有剧本?老年人是不是也有挑选?

    三季下来,老妹儿只感受到了一种标准:

    自信,强大,勇敢。

    *(photo:MyZaker)

    可千万别觉得,他们老了,就不再拥有这些珍贵的品质。

    正如肖玉萍奶奶所说:

    *(photo:MyZaker)

    不得不说,《忘不了餐厅》的好评,大多来源于它持续不断的活力。

    这绝非一档用过即抛,收割流量和噱头的综艺。

    老观众不难发现:节目组真的很 " 敢 "。

    从第一季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科普,到第二季自己给自己加难度。

    选择患病程度更严重的老人作为嘉宾。

    *(photo:MyZaker)

    风险更大,难度更高,尤其容易出意外。

    在节目中也彰显了阿尔兹海默症给家庭带来的负担:

    老人们可能转瞬就忘了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急着要找家人。

    *(photo:MyZaker)

    中重度带来的困扰,使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家属们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生活。

    要么就是全方位的照顾,要么就是老人只能呆在家里。

    这是最后不得不做的选择。

    为了尽可能不让每个人都身处困境,我们能看到,许多老人都在互助,自助。

    *(photo:MyZaker)

    我国已经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的社会。

    要求每个年轻人都放下工作,照顾父母,显然不现实。

    所以有无数老年人,和伴侣、朋友在一起,互帮互助。

    他们大多有自理能力,对生活也有着充沛的热情,渴望再晚一点,走向生命的末端。

    *(photo:MyZaker)

    这集里的战永安战爷爷,轻度认知障碍 4 年。

    爱旅游,爱拍照,爱逛菜市场。

    但拎着黄瓜回到家才想起来,明明早上就已经买过了。

    *(photo:MyZaker)

    他们作为 " 病友 "" 老年人 ",比年轻人更为关心彼此的病情。

    *(photo:MyZaker)

    战爷爷虽然已经确认自己是轻度认知障碍,但在确诊后再没有体检复查过。

    肖奶奶听说了这个情况,立刻就劝他:

    回家之后要去检查一次。

    *(photo:MyZaker)

    还拿出了自己的见闻说服他:

    在养老院里,有不少老年人都和战爷爷一样。

    过去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当下的事情却转瞬就忘。

    这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初期表现:认知功能下降。

    *(photo:MyZaker)

    为什么肖奶奶如此在意?

    因为她的丈夫,五十岁的时候就倒下(生病)了。

    *(photo:MyZaker)

    这一倒,就是 27 年。

    曾经的肖奶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从来不做饭。

    但是在这 27 年间,她什么都学会了。

    做饭、换灯泡、修水龙头、装电风扇……

    *(photo:MyZaker)

    有一次在家里摔倒,丈夫的双脚卡在了橱柜里。

    肖奶奶弄了 45 分钟,都没能成功帮丈夫脱困。

    两个人只能相视而笑,苦中作乐,开玩笑说正好可以量一量这一处的面积。

    *(photo:MyZaker)

    甚至,丈夫人生的最后一程时,儿子还在外地出差,只有肖奶奶自始至终陪伴着他。

    这是一场漫长的搏斗,持续长达整整 27 年。

    在最初那几年,肖奶奶怀抱着强大的愿望:

    要拼命地把他拉回来。

    *(photo:MyZaker)

    挽回每一点记忆碎片,与时光逆向而行,一刻不停。

    这就是衰老的一部分,只不过阿尔兹海默症将它的速度,骤然加快。

    我们能做的,只有让它们慢一点,再慢一点。

    从第一集追下来,我们确实发现。

    作为一档 " 慢生活 " 的综艺,《忘不了农场》的娱乐性,有待提高。

    它注定没有竞技类综艺的刺激。

    没有淘汰,没有厮杀,更没有矛盾冲突狗血连连。

    甚至它也没有变身一档纪录片,将阿尔治海默症患者家庭的伤痛,血淋淋地扒给观众看。

    它只是记住了:

    治愈>伤害。

    *(photo:MyZaker)

    甚至,将最开始没看到的,没做到的,逐渐变成 " 大有可为 "。

    在第一季里,有观众希望节目变得 " 更实用 "。

    所以就有了专业人员参与。

    有了适老化改造专家,讲解家居设置,如何让老龄家居变得更安全。

    *(photo:MyZaker)

    在这一季里,则从

    两方面入手。

    更为全面地讨论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学问。

    甚至,不知不觉中,连 " 忘不了 " 的含义也在逐渐拓展。

    曾经,黄渤做了这档节目,才真切地感受到:

    " 面对认知障碍,我们原来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photo:MyZaker)

    而今天," 忘不了 " 不再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和志愿者这么简单。

    " 忘不了 ",不只是对认知障碍消除记忆的反抗。

    更是老人对重拾人生的过程。

    *(photo:MyZaker)

    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价值,不应忘记对生活的热爱。

    社会和家庭,更不应当将他们视若无睹,简单忽略。

    一则冷知识:

    随之我们对阿尔兹海默的进一步了解,早发性的病例也越来越多。

    *(photo:MyZaker)

    阿尔治海默的病发年龄,曾经被限定于 65 岁。

    65 岁以前发病,是早老性;65 岁以后发病,是老年性。

    而如今,已经有许多 50-60,甚至 40 岁左右的病例出现。

    在这里,我们当然需要唯美的风景,需要暖心的故事,更享受爷爷奶奶们带来的欢声笑语。

    *(photo:MyZaker)

    但我们更希望,它的方向始终是深度化,它的步伐始终坚定不移。

    不断去升级认知,升级理解。

    直到我们彻底攻克阿尔兹海默症的那一天。

    我们相信,那个所有人共同沐浴春风的日子,总有一天会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