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展:动态中的水墨——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复兴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动态的水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展览招贴选用张大千的水墨荷花图。(photo:RFI)
    动态的水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展览招贴选用张大千的水墨荷花图。(photo:RFI)

    位于巴黎蒙索公园(Parc Monceau)旁边的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是流亡法国的意大利商人和、和党人亨利-赛努奇(1821-1896)创建的,拥有重要的亚洲艺术品收藏。藏品来自中国,但也有日本、越南或韩国的,是这位实业家在旅行中大量购买的,或是他将博物馆和产品遗赠给巴黎市之后,由巴黎市财政拨款收购的。

    在最近充实收藏的作品中,有众多20世纪和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少有机会离开收藏保护区二出现在常设展览中。但博物馆今年的季节展 ——"动态中的水墨 "的举办,藏品在这个耐人寻味的标题下,展开了中国20世纪绘画史画卷。从清朝结束到抗战,从1949年建国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这个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而对于画家来说是个机遇,当他们有机会走出国门时,首先前往日本,然后是去欧洲和美国,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长久以来用水墨进行创作的艺术,在其他地方观察它的技法和笔触。

    由大约30位艺术家,其中7位仍在世,创作的70件绢本或纸本水墨作品,在博物馆的5个展厅里展出,柔和的光线保护着这些脆弱的作品不至失真。几位艺术家在创作中的视频伴随着整个展览,展示了他们艺术的笔法。其中一个平放在地板上的屏幕,方便参观者体验画家在创作时的姿势,邀请观众的目光观察张大千(1899-1983)的作画过程,镜头仿佛贴在画家的肩膀后面,他跪在地上,占满墨汁的画笔在他是手中,随心所欲地在纸上起舞。

    自然和动物

    展览从1912年民国到来开始,清朝的结束伴随着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复兴,特点是古代青铜器或石碑上的古文字。康有为(1858-1927)的纸本水墨《乔夫人的回忆》(1920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的表意文字粗糙得令人吃惊。

    日本之行是中国年轻艺术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那里,他们在法国老师授课的艺术学校里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并将色彩引入他们的调色板。同时,紫禁城的前皇家艺术收藏品也向公众开放。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分,其中以自然和动物为主。于非闇(1889-1959)的纸本作品《牡丹》(1947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工笔牡丹是以粉色和紫色设色为主,花茎和花叶则是水墨,并配有书法题诗。

    1937年日军侵华迫使中国新创建的艺术学校迁往西部,在那里艺术家们找到了新的灵感。庞勋钦(1906-1985)结合水墨和色彩创作了一系列苗族男女像。20世纪40年代初,敦煌佛教石窟中色彩丰富的壁画重现人前,引发一些艺术家的迷恋,如张大千从敦煌归来就创作了《番女掣庞图》,身着红色藏袍的藏族女性,手中牵着黑色的藏獒。

    世界艺术工作室

    而那些去欧洲学习的人,特别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批前往巴黎的中国学子,发现了在中国文化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艺术体裁:裸体。潘玉良(1895-1977)在她的纸本彩墨作品《披红旗袍坐着的女人》(1955年)中优雅地展现了女性人体。

    西方的影响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领域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画家们被要求为民众的意识形态教育做出贡献,在严格控制下进行创作,为党争光。被视为过时的、黑暗时代象征的水墨画,不得不让位于以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题材的油画。

    为了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艺术家离开故土,与欧洲和美国出现的文化浪潮一较长短。在画布或宣纸上,赵无极(1920-2013)用水墨或油画创作了抽象作品。此外,在台湾,也成立了前卫艺术团体,画家的作品综合了西方风格和中国传统。丁雄泉(1929-2010)用墨水和水粉创作的作品《美人》(1970),将法国画家马蒂斯和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影响,交织在这幅画作中。

    毛泽东时代的结束和中国国门对外部世界的重新开放,使得1980年代以来,各种文化艺术影响更加广泛。书法重新出现在与改变了古典文化规则的作品中,但并没有与之决裂。吴冠中(1919-2010)用一句话很好的描述了这种趋势:“不要剪断风筝的线”。

    《动态中的墨水——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Cernuschi博物馆,7, avenue Vélasquez, Paris 8e. 直到2023年3月5日结束,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0点至下午6点。价格:10欧元(减为8欧元)。展览目录由巴黎博物馆出版,256页,35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