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对峙迈入严冬 印军难题浮现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ChinaTimes,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印边界对峙迈入严冬 印军难题浮现。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photo:ChinaTimes)
    中印边界对峙迈入严冬 印军难题浮现。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photo:ChinaTimes)

    中印两国今夏处于40年来最严重的边界对峙,双方陈兵喜马拉雅山区争议边界,随僵局延续进入冬季,海拔近5000公尺、摄氏零下30度的严酷环境,让印军难题逐一浮现。

    印度在夏季结束后紧急向美国加购高海拔冬季服装,另依据与美国签署的「后勤交流备忘录协议」(LEMOA),採购食物、润滑油、备用零件等,想赶在冬季前为边防部队储备高海拔帐篷、燃料等配给。

    印度媒体「Indian Defence Review」刊出一篇退役将领摩尔(Yashpal Singh Mor)的专文指出,印度过去从无像这次般,在中印边界的东拉达克(Eastern Ladakh)部署如此多部队,这次的冬前军需储备空前忙乱,在不宜人居的地域增兵衍生的严峻挑战是军事决策者的难题,目前要对付的重点已从共军转为高山酷寒。

    ● 后送困难前线医疗匮乏 难支应数万大军

    文章认为,维持部队健康恐为印军最棘手任务。对峙前线印军的医疗资源是拉达克当地一个小镇列城(Leh)的军医院,虽已从原本200张病床量扩充至300张,但前线将士每个单位顶多只能配到一位年轻医官,而酷寒造成的失温、冻疮、脑静脉窦血栓、心脏病、肺高压等,通常都严重到需以空运后送至旁遮普省首府昌迪加尔(Chandigarh)。

    但光是把伤、病士兵从驻地送至列城与后续的治疗就已是恶梦,遑论变化多端的天候根本不容空运后送,因各种天候因素导致的殉职令人痛心,也会对其他士兵的心理造成冲击,印军需定改善列城医院加护病房的计画。

    ● 水电供给匮乏

    文章指出,当地印军的住所是比照战时紧急搭建,很多施工恐还在进行中,光是搭建能抵挡酷寒的特殊住所并不够,还须能供暖。在缺乏发电设备的当地,仅能仰赖柴油发电,因此会大量消耗柴油与煤油,但供暖所需的燃料却未能及早储备,现地也没有地下储油能力,全赖车辆运送增加额外困难。

    水源随可供饮水的河流全达冰点而冻结,部队除饮水外还需盥洗与煮饭,从较低海拔开车行驶极其狭窄的道路送水至当地,是后勤高层难以理解的难题。

    ● 无温控维修棚 装备保修遇问题

    今夏与共军对峙期间,印军就已部署大量高端装备到当地备战,其中包括T-90与T-72战车、机械化步兵战斗车、防空与早期预警雷达、特殊无线电装备、火砲与迫砲,还有监控与光电装置,这类装备需在温控维修棚保修,但当地根本就没有。

    相关设施需要的电力加深燃料的需求,等于和前述供暖时遇到的难题相同,此外,保养这类装备的各种润滑油也增添难题,因为都仰赖进口,须提前置办。

    ● 道路简陋 运补困难

    当地的供应能力本已复杂,简陋的道路基础设施更是雪上加霜。楚舒-班公错(Chushul-Pangong Tso)地带只靠来自列城的一条跨越荒凉之地的道路连结,由于大量降雪,这条路常无法供车辆通行,且只要一有卡车挡道或发生事故,这条窄路就能停摆好几小时,其他替代道路因距离过长也难以发挥持久输运效果。

    ● COVID疫情

    对已与中国濒临开战边缘的印军而言,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来的绝非时候,虽然边界对峙区的部队确诊例已获控制,但仍令军方领导层关切。5月底增兵时后勤已是焦头烂额,强制隔离2到3週等防疫措施更是加重负担,当时很多时候因缺乏隔离处所,官兵被要求待在家不要回部队。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