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差别?为何勇看见兵就躲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ET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众所周知,清朝是借由武力建立的王朝,清军是清朝统治天下的基本力量,其中满族建立的八旗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我们在看电视剧时,常可以看到清军中的军服,分为胸前有写「勇」和写「兵」的,这又分别代表了什么呢?其实,一字之差,待遇天差地别。

    *(photo:SETN)
    *(photo:SETN)

    ▲清朝是借由武力建立的王朝,清军是清朝统治天下的基本力量。(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要解释这个「勇」和「兵」的差别,必须从清军的组成说起;清军中的兵包括前期的八旗和绿营,清军入关的时候,八旗都是满人组成,也就是所谓的八旗子弟兵;绿营则是以汉人为主,顺治初年,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

    *(photo:SETN)
    *(photo:SETN)

    ▲清军入关的时候,八旗都是满人组成,也就是所谓的八旗子弟兵。(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清朝中期以前,八旗和绿营尚称精锐,但以后承平日久,营务废弛,日趋腐败。在清朝中期和晚期,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不堪重用,于是就开始招募一些地方部队,简称为「乡勇」;乡勇在绿营之外别自成营,随军战守,时称「勇营」,从此相沿成例。但在咸丰以前,勇营额数多寡不定,武器更是良窳不一,没有创建营制,有事招募,事后即予裁撤,不过是一种临时性质的非正规部队。

    *(photo:SETN)
    *(photo:SETN)

    ▲绿营以汉人为主,又称绿旗兵。(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然而古代封建社会阶级森严,当兵的也一样,正规的兵瞧不上乡勇,乡勇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看到兵过来一般会回避,甚至转身就跑。所以胸前有写「勇」和写「兵」,待遇和阶级是差很多的,只不过清朝虽将八旗兵视为子弟兵,给予旗人豁免税赋与劳役,但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日渐颓废,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八旗兵到清朝后期根本是寄生虫,一点战斗力都没有。

    *(photo:SETN)
    *(photo:SETN)

    ▲清朝招募一些地方部队,简称为「乡勇」。(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但乡勇在清朝中晚期越来越重要,太平军起义后,咸丰二年(1852) 曾国藩在原乡勇基础上创建营哨之制,编练了一支有独特制度的正规军,称为湘勇,通称湘军。咸丰十一年(1861) 李鸿章遵照湘军的营制、营规组建了淮军。随后其他各省也相继招募乡勇,仿照湘军营制编练部队,使勇营成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主力军。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后,乡勇成军的「勇营」,最终代替了绿营兵,成为清代后期镇压反抗和维护统治的极为重要的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