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紧张】贸易战中寻出路 澳洲龙虾业本土化帮助销量回升(视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上海贸易展销售来自澳洲的龙虾。(汤森路透)(photo:UpMedia)
    上海贸易展销售来自澳洲的龙虾。(汤森路透)(photo:UpMedia)

    澳洲龙虾每年出口产值高达10亿美元(约新台币280亿元),在当前中澳关系恶化、导致北京禁止进口澳洲商品前,94%的澳洲龙虾都出口到中国市场。

    综合外电报导,受贸易战冲击的澳洲各行业自寻出路之际,龙虾厂商们透过当局修法协助本土化,获得当地民众的热烈反应而逐步恢复收支平衡,度过贸易战危机。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

    中澳贸易战冲击澳洲行业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与澳洲之间政治局势愈发紧张,中国陆续针对澳洲的进口商品包括煤炭、糖,大麦和龙虾等等,提高进口税并发出限制令,这场中澳贸易站是源于政治争端下「影子贸易战」的一部分。

    澳洲渔民卡玛达(Fedele Camarda)接受《法新社》(AFP)採访时表示:「中澳贸易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我们的收入已大大减少。」

    中澳争端可以追溯至澳洲于4月份表示支持对新冠疫情起源的进行全球调查,并特别指出对中国责任的追溯。

    争执中已经看到10多个澳洲行业受到进口关税的打击,其中大麦和葡萄酒行业遭受的打击尤其严重,出口商损失多达20亿至40亿美元(约560亿至1490亿元新台币)的销售额。

    截至目前为止,澳洲经济已经撑过最危急的经济风暴,上一季经济恢复增长,开始摆脱新冠疫情引发的衰退。

    然而,为了避免财政赤字、大裁员或破产,企业被迫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客户和市场。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澳洲现任总理莫里森。(汤森路透)

    产业本土化

    中澳之间发动贸易战,导致许多澳洲商品无法顺利出口至中国,澳洲大麦农夫转将农作物出口到中东,酿酒商也致力转往日本销售,而澳洲龙虾则面向本土发展。

    据澳洲当地媒体报导,12月的澳洲即使炎热夏日阳光下,一排排的当地人顾客们却仍徘徊于弗里曼特尔港( Fremantle harbour)附近徘徊。对于饱受中国贸易禁令折磨的澳洲当地渔民而言,这是将产业本土化以代替失去的出口生意令人欣慰的景象。

    为了帮助受贸易战影响的行业澳洲当局近期修改法律,放宽标准以允许商业龙虾捕捞者在12月和1月期间直接渔船进行交易,大量出售捕捞渔获。

    澳洲民众对此反应热烈,为卡玛达和其渔夫同伴们提供了一线生机。

    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澳洲龙虾的价格最高可达每公斤80美元(约新台币2240元新台币),平均则在每公斤53美元(约新台币1484元)上下。然而今年圣诞节前顾客却能够以每公斤34美元(约新台币952元)的价格购买举世闻名的西方岩龙虾,降价幅度达36%。

    尽管价格大幅下降,卡玛达说:「这已经足以达到收支平衡,我们几乎每天都卖光了。」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

    目前整个澳洲当地人对于龙虾的需求量飙生,以至于超市不得不对顾客的龙虾购买量下限制。

    对此卡玛达指出,渔业同行们致力于各路超市设置供应窗口,并学习管理订单即时向大量顾客提供商品确实是突如其来的「速成班」。

    《海崃时报》(The Straits Times)报导中採访了艳阳高照下,于渔船船尾排队购买龙虾的当地顾客,该顾客表示:「我此程就是为了支持澳洲本地的渔民,并表示我们对自己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如此能够直接从船上获取龙虾,确切知道我都买到了什么。」

    • 「龙虾通常真的很贵,所以我认为借此机会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它们对当地社区来说是很棒的。

    本土化仅是短期策略

    尽管本土化策略挽救了原先面临窘境的澳洲龙虾业,这样的行销策略却只是短期的。

    从长远来看,澳洲的渔民希望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市场提高价格,而不仅仅是强度依赖中国的进口需求。当地的专业渔民协会前主席皮尔斯说:「过去中国愿意支付大笔金额,整个澳洲出口市场基本上转移到了那里。」

    他补充说:「然而市场需要多样化,才不会遇到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卡玛达乐观地认为,尽管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只要能时刻从现况中调整经营方式,龙虾业仍能持续发展。

    卡玛达的祖父于四年前从义大利来到澳洲弗雷曼特尔(Fremantle)并于1912年开始从事渔业,希望家族传统能够延续下去。

    卡玛达说:「我的家人已经从事这个行业了几代人,这是我们不时要忍受的事情。」除了他,21岁的儿子詹姆斯(James Camarda)也开始学习渔业技巧。

    • 「如果他想走这条路,并有机会以此来发展事业,那就太好了。我们是在打的是一场长远战,我们将找到生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