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驶入改革深水区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智谷趋势

    谁想推倒围墙?

    两位中国 20 万亿经济生态的现任话事人,不约而同地向外界释放着信号。

    在 8 月 18 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说,

    腾讯的生态系统根本上是开放的,原则是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在此原则下推出了很多工具指南,达成支持的愿景。

    而在半个月前,8 月 3 日阿里巴巴财报会议上,阿里 CEO 张勇表示,

    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也是数字生态共同建设的基础。平台之间的大循环,会带来新的改革红利。

    从两马不相见,到二代接班人的遥相呼应,今年 3 月开始就不断有人吹风阿里、腾讯要握手言和。

    7 月 14 日,外媒首先曝出:阿里、腾讯都在考虑开放其围墙花园。

    消息一出就炸了锅。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强强联合,是双巨头要转向卡特尔结构?

    AT 如果打通,最受人瞩目的无疑是淘系电商和微信的对接:一个是占据中国 60% 网络零售份额的电商平台,一个是日活 12 亿的社交流量池。

    从 2013 年开始,两巨头看似寨墙高筑,不过直接互联虽然停滞,但用户层面的操作互通却未停止。乱码一样的淘口令被发明出来,就在现在,每天有一亿条淘口令被分享到各种群聊——对用户来说,那堵 " 不可逾越的高墙 " 并不存在。

    *(photo:MyZaker)

    不过对于平台来说,又是另外一种意义。毕竟,微信的流量就在那里,淘宝的流量池如果有微信的活水注入,其在面对拼多多、京东、抖音、快手、小红书、网易等的夹击,会更加笃定。

    有一句斯瓦西里谚语说:大象打架,遭殃的是草地,大象嬉戏,遭殃的还是草地。

    两者拆墙,即使停留在传闻阶段,对于其他电商参与者和它们的中小企业客户来说,就是一个恐慌。消息出来的当天,拼多多、京东、有赞等股价齐齐下跌,拼多多跌幅超 5%,又激起了大众更激烈的反应。

    考虑到中小商家,互联互通到底可行不可行,怎样可行值得玩味。

    刘炽平其实在回应生态开放的问题时,已经意有所指:

    涉及过程复杂、商家众多、平台规则重要,由此产生的复杂问题当前还没有很好解决,必须要审慎对待。

    因为,微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所有品牌和商家能自由在微信生态上运营,像微商这种业态也能在微信上做生意,这个过程中作为平台的微信不会收取佣金。

    " 草地 " 何去何从,恐怕一时半会还说不清。

    但是像是面临版权、假货、诈骗等问题的责任界定,信息和数据的管理问题,也都是需要司法、监管和理论共同去研判决策,绝非一两家巨头的事情。

    虽然杯酒释前嫌,双赢的故事听起来很美好,但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问题。

    互联网驶入深水区

    经验最丰富的水手,往往能从海风里嗅出涨潮、风暴和危机的信号。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 20 年顺风顺水,最终驶入了改革的深水区。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诞生,往往是对美国老师的模仿,然后进化出不同的商业模式来。

    那时监管的思路是放任其野蛮生长,进行扶持和鼓励,以带动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反垄断、数据安全和专利保护往往是用来偏袒和保护中国互联网的大伞。

    BAT 成为中国的创业明星,代表了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形象,也成为政府的座上宾。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盛赞,互联网企业家是 " 阳光的一代 ",他们身上没有背负老一代企业家的 " 原罪 "。

    而中国互联网公司从 1 发展到 100,到 10 万亿时,流量无可避免地走入终局,而大部分公司选择了相互抢夺流量,复制竞争对手的商业生态,做出行的插足社区团购,做电商的搞内容直播,做短视频的研究外卖……在入侵对手阵地的同时,又继续巩固自己的阵地,继续干着 " 收佣金 "" 收铺租 " 的互联网 " 地主 " 本业。

    交不起高昂推荐费的中小商家们难以为继,自然会用脚投票,逃往那些门槛更低、更易生存的地方。

    互联网颠覆了很多的行业,但当这种 " 破坏性的创造 " 不是源于技术的颠覆,而是效仿他人模式大收过路费、试图借监管之力吸取对手平台的流量时,对于中小企业的效率提升、鼓励创新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就会是一种压制。

    从创新的主体,变为新型的寻租者,这才是 " 阳光一代 " 互联网公司的背面。

    好在,中国在推动科技转化为增长点的努力上,是不遗余力的;以鼓励科技创新和共同富裕作为破局关键,是刻在中国人新时代的 DNA 之中的。

    因此,中国的监管也不会成为哪一家公司 " 躺赢 " 的捷径,而是将整个社会的福祉放进考量的天平。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互通已经不是 TOP2 巨头的共谋密谈,不是喂饱一两个平台的流量渴求,而是涉及到整个行业、无数中小商家和消费者。

    共同富裕,将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当然也包括互联网领域。

    互联网企业拿的剧本人设,变成了科技创新的主体、创造社会价值的标兵、第三次分配的参与者,在大局上与国家利益站齐一致。

    最有自觉的企业已经在行动,腾讯先一个 500 亿的 " 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后一个 500 亿的 " 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百度的苦攻 AI 技术使它独善其身,成为硬科技转型标杆;微博让国资进入股权……

    在出行、外卖、短视频、直播、社区团购,甚至是游戏领域,互联网公司们都在重新思考格局的演变。

    腾讯总裁刘炽平称,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结构化监管,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且严格的,目前监管相对而言比较松,但在收紧。

    如何在监管规则、鼓励创新、财富分配的 " 不可能三角 " 中做平衡,是一道大题,决定了中国数字经济接下来的走向。

    万物互联的前夜

    熟读 " 硅谷创投教父 " 彼得 · 蒂尔的著作《从 0 到 1》的人,往往将中美的互联网企业简单定义成 " 从 0 到 1" 和 " 从 1 到 N" 两个类别。

    有人开始反思,为什么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 这些硅谷明星企业,好像没有谋求 " 生态融合 " 的联手行为。

    难道真的是美国的商业文明,更倾向于 " 从 0 到 1" 式的竞争吗?亚马逊的云计算,谷歌的人工智能,特斯拉的无人驾驶……仍然代表了新兴技术的顶尖水平。

    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本质。但相对于人类推进法律和制度进步的周期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和进化时间太短太快了。掘开流量互通的入口,对企业、商户和用户是否有利,这牵涉亿万人生计的大事,必然需要监管部门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因此在大洋彼岸,拜登启用了一大批反垄断专家进入白宫担任重要职能。吴修铭(Tim Wu)出任总统技术和竞争政策特别助理,也就是美国反垄断的政策设计者。

    吴上任半年时间里,美国通过了首个专门针对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法规;

    拜登发布了竞争行政令,涉及银行、铁路、农业、海运等多行业的监管;

    成立了白宫竞争委员会,负责协调多个政府部门推动反垄断。

    欧洲因为没有自家的互联网巨头,在保护规则制定上毫不留情,天价罚单动辄数十亿欧元。谷歌累计被罚 80 亿欧元,亚马逊正在一个可能被罚 200 亿的反垄断调查中。

    *(photo:MyZaker)

    欧盟《数字市场法案》《数字服务法》等规则相继落地,用来保护市场、消费者权益、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规则都已出台,坚决竖起数字壁垒。特朗普时期,美欧因此一度闹到了 " 数字贸易战 " 的地步。

    随着平台公共化,对其约束也会加码,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平台内自营、非自营业务的差别待遇、禁止通过并购强化主导地位、违规后巨额罚款、剥离有利益冲突的业务……

    这也意味,某些本身就是大平台的企业,在试图进入其他大平台的时候,绝不应该视为 " 普通 " 的参与者。它们必须做出可信的承诺措施,保证自己不会利用互联互通巩固垄断地位,不会向中小企业施加压力。

    互联互通,不应该成为垄断者的狂欢。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产业,探索更深层、更宏大的互联互通,这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真正发展为世界级的契机,也是 " 万物互联 " 的大时代到来前的必经之路。

    但是同样的终点,有不一样的道路和走法,还得看是谁在推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平台间要互联互通,首先面临挑战的是法规和监管。这个进程由行业推动,少数几个平台推动建立 " 大循环 ",还是由监管领头动刀斧,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这是一次对监管智慧和决心的考验。

    只在少数平台之间强推 " 开放 ",追求表面上的互联互通,恐怕只会让那些已经站在垄断舞台上的中心化平台获得新的流量入口,与反垄断的大趋势背道而驰。但好在中国的监管经历了试炼,有足够的智慧和决心去处理这一切。

    真正需要做出选择的,是互联网公司自己。

    市场监管需要创新,既要提升效率,也要保证公平,促发展和强监管如今并重;

    中小企业要有同台竞争、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不能是几家寡头的对台戏;

    消费者能真正得到实惠,也能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

    互联网公司要走上一条转型之路:从内卷化、赢家通吃的横向竞争,转向全链路创新、创造增量、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