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自我推销大师:信件显示菲利普·罗斯曾通过拉关系赢得文学奖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JieMia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菲利普·罗斯在纽约,摄于2007年。图片来源:Orjan F Ellingvag/Getty(photo:JieMian)
    菲利普·罗斯在纽约,摄于2007年。图片来源:Orjan F Ellingvag/Getty(photo:JieMian)

    身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几乎把所有文学类奖项都拿了个遍,包括普利策奖。人们可能会认为,单凭他的作品本身就足以承载这些赞誉,但最近披露的一批信件却表明,他其实是个自我推销、拉关系和相互帮衬方面的大师。

    教授雅克·波林纳布劳(Jacques Berlinerblau)在撰写一本有关罗斯的书时,对其信件来往进行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这位作家对人情世故极为谙熟,凭借其高超的交际手腕,游刃有余地出入于出版、文学批评与学术三界的友人与同事之间。“在他的自传里根本不可能读到这些东西,他向来自诩自己的作家生活过得很孤独,”波林纳布劳说。

    罗斯于2018年去世,享年85岁。他的小说包括《鬼作家》,其中引入了他的另一个自我,一个名叫内森·祖克曼(Nathan Zuckerman)的青年作家,在罗斯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牧歌》一书里担任旁白的也是此人。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档案里收藏的几十封书信则体现出罗斯的关系网之宽广。

    *(photo:JieMian)
    *(photo:JieMian)

    波林纳布劳任教于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曾发表多篇有关罗斯的论文,开设有关罗斯作品的课程达三十余年。他表示:“透过研究这些材料,我发现罗斯在拉关系、帮人捧场、安插亲信以及为这些人撑腰之类的事情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无论在出版界还是文学界,均有数不清的朋友在帮他做事——有些人甚至是评奖委员会的成员。基于这些人的反应,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罗斯对他们也是付出了对等回报的。”

    “罗斯小说的绝大部分篇章里——有关一位和罗斯相似的作家——都找不到有关他生活里的这些方面的蛛丝马迹。我也被迷惑了一阵子,我一度天真地以为,这位伟大的作家只关心艺术及其尊严,严守艺术家的克己要求。”

    “我们怀着对这样一位伟人的浪漫化观感,以为他完全陶醉在了自己的志业中,而罗斯在《鬼作家》里就写到了这一点,这本书大约是他最出色的小说。他想要全身心投入写作——艺术,艺术,艺术,除了艺术还是艺术,生活绝不能打扰到艺术。罗斯所贩卖的‘罗斯’人设就是这样。”

    这位作家还下了不少功夫来打造自己的身后名声,他赋予获得自己授权的传记作家布莱克·贝利(Blake Bailey)以独家渠道,将海量的档案材料开放给他参观。2021年上半年,在传记出版后不久,有多名女性指控布莱克有性方面的不轨之举及侵犯行为(他否认了这些指控),美国方面的出版商因此而将这本传记下架,尽管如此,后来还是有一家出版社表示愿意接手。

    *(photo:JieMian)
    *(photo:JieMian)

    波林纳布劳提到,在2012年的某次访谈里,罗斯表示自己曾要求手下在其身故后毁掉某些材料:“通常的说法认为……罗斯希望在死后也能控制他的遗产。透过对这本书的研究,我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罗斯生前也为这种事而煞费苦心。他这个人堪称‘八面玲珑’,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上花了很多心思。”

    波林纳布劳坦承,所有作家多少都会想办法推销自己,罗斯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为出版其1959年的小说集《再见,哥伦布》而打点过各种关系。但他又补充道:“罗斯受益于人脉关系、私下安排和优待的程度,乃是其他作家望尘莫及的。”

    他说,这些信件表明了“暗箱操作程度之深”,例如有一次罗斯曾向某位撰文称赞过他的学者表示,他会设法帮助这位学者找到某份特定的学术工作。

    波林纳布劳还提到,罗斯和某位文学评论家的通信也很频繁,其中有一些关于文学的讨论:“但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在谈双方如何能够互相帮衬,以便得到某个奖项或者拿下某个职位……这令我不禁对出版界有了一丝怀疑。拉关系走后门的太多了。”

    在一封信里,那位评论家——一位密友——就获得某项重量级文学奖向罗斯表示了祝贺,而授意评审委员会做出此决定的正是他。作为回报,罗斯则帮了他的忙。评论家对罗斯表示:“我也在申请某项研究资助……如果方便的话,我想麻烦你再写一份最近寄出的推荐信,重复利用一下。”

    *(photo:JieMian)
    *(photo:JieMian)

    与特德·索洛塔罗夫(Ted Solotaroff)的信件来往则显示,某次他在申请经费时曾向罗斯寻求支持。索洛塔罗夫正是后来接手罗斯传记的出版商,也是编辑和书评家,多年来屡次撰文力挺朋友罗斯的作品。罗斯不仅照办,更在回信中称索洛塔罗夫为“最优秀的文学评论家之一”,表示一定想办法帮索洛塔罗夫把这笔经费批下来,另外又谈了谈自己申请访学的事。

    面对如此明显的私相授受,波林纳布劳“倍感震惊”:“我是个倾向于自由派的学者,对保持批判性的距离和同行盲审深信不疑。”他又说:“我无法想象小说里的第二人格祖克曼其实是代表另一个人写信的,而他的朋友回信说没问题,这次一定帮你拿到奖,我已经在评委那里说了不少好话,你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他尽量避免谈及这些手法的‘徇私舞弊’一面,即便他在小说里写到了很多像他这样的作家。”

    波林纳布劳在即将出版的新书《菲利普·罗斯的不为人知一面:性、种族与自传》(The Philip Roth We Don’t Know: Sex, Race and Autobiography)里系统地研究了这些信件。该书将于9月上市,由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他说,归根结底,这些事之所以出人意料,仍在于罗斯毕竟是一位“享有崇高声望的作家”。

    另一位资深学者、《菲利普·罗斯:一种反生活》(Philip Roth: A Counterlife)作者伊拉·纳德尔(Ira Nadel)认为:“这千真万确。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擅长推销自己。我觉得他并没有必要这样做。他在玩一场游戏,一场出版的游戏。他明白,自我推销乃是维系你的声望、令你的书能够出版以及大卖的不二法门。”

    (翻译: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