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陈佩斯,你也配?!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春晚小品,大家都看过。

    如果要选巅峰之作,你想到的是哪个?

    《卖车》《卖拐》《不差钱》……

    " 小品王 " 赵本山有前辈:陈佩斯。

    1979 年,陈佩斯试水电影之作《瞧这一家子》。

    为中国喜剧电影一举开创了 " 父子情境喜剧 "。

    *(photo:MyZaker)

    1984 年他与朱时茂合作《吃面条》,又开了央视春晚小品的先河。

    *(photo:MyZaker)

    其后,喜剧事业双开花——

    小品:《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

    电影:《父与子》《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

    可在 2000 年,他突然离开大众视野。

    为了一份事业,深耕 20 余年。

    而最近,陈佩斯突然出山了,参加了一个访谈节目,他有什么话必须要说?

    但,观众反馈两极分化。

    有人听了他的话,叹为观止。

    有的人听了云里雾里,破口大骂。

    他究竟讲了什么,竟惹来众怒?

    一代喜剧大师翻车了?

    今天,派爷就把那些 " 丑态百出的言论 ",掰开揉碎了展开讲讲。

    《圆桌派 第五季》

    *(photo:MyZaker)

    陈佩斯来《圆桌派》,想分享的是自己的

    派爷实在没想到,这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抵触。

    概括一下,不满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陈佩斯聊的东西没用。

    二、陈佩斯的格局太小了。

    三、陈佩斯太假了,换人!

    还有些人身攻击的话,派爷就不放了。

    先表态吧。

    派爷觉得,这些声音幼稚且肤浅,他们太自以为是,曲解甚至侮辱了陈佩斯这样一个传道者。

    没错,传道者。

    为什么这么评价?派爷先卖个关子。

    先说最重要的信息——

    陈佩斯到底说了什么。

    派爷概括一下,陈佩斯讲述的东西全都围绕着两个字而来:技术。

    比如,喜剧来源于什么?

    自我伤害

    *(photo:MyZaker)

    翻译一下就是,

    这是喜剧的原理,陈佩斯一直奉行。

    就比如《吃面条》。

    故事背景,80 年代,人们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

    陈佩斯一出场就是傻小二形象,帮别人排戏纯粹是为了自己出名。

    *(photo:MyZaker)

    再加上早上没吃饭,就想贪点小便宜。

    一开始吃面是偷偷的,像个窃贼,总共两句台词,怎么都记不住。

    *(photo:MyZaker)

    随后,戏没演好,一桶面条逐渐下了肚,小二撑得是蹲不下去、站不起身。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陈佩斯塑造这个人物,就两个要点:

    观众 " 俯瞰 " 这样一个丑角,笑得前仰后合。

    *(photo:MyZaker)

    能叫原理的东西,一定是规律,用得对了一定会奏效。

    即便换了形式。

    电影,有《西虹市首富》的 " 卧龙凤雏 " 梗。

    *(photo:MyZaker)

    脱口秀,有最近很火的脱口秀演员,徐志胜。

    他拿自己的颜值开涮,屡试不爽。

    导演就我这个长相

    你让我卖面和卖馍都行

    但卖面膜是不是太危险了呀

    *(photo:MyZaker)

    所以,说陈佩斯讲的东西没用?

    纯熟扯淡。

    陈佩斯对于技术的讨论还不止是这些。

    比如 " 技术 " 的正确使用方法。

    *(photo:MyZaker)

    还有些观点就有

    了。

    陈佩斯瞧不上很多喜剧爆款电影,原因很简单,那些作品在堆叠笑料。

    他真正推崇的,是诸如《张协状元》这样的 " 结构喜剧 "。

    *(photo:MyZaker)

    现在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远远不如几百年前(南宋)古人的作品,耸人听闻?

    那就要了解,什么是结构喜剧。

    若以电影举例,派爷想到的是《你逃我也逃》《虎口脱险》。

    简单说就是,这样的喜剧作品,笑料自然,且可以随着情节的进展,三翻四抖,最终构筑起故事的高楼大厦。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而现在的喜剧爆款的,笑料和情节往往是割裂的,生硬、拼凑,就像在

    例子太多,派爷就不点名批评了。

    *(photo:MyZaker)

    这就惹来许多网友的骂声,要问缘由就是——

    " 观众笑了不就好了。"

    " 陈佩斯管得太宽,格局太小,儿孙自有儿孙福。"

    格局小?

    这是派爷最想反对的一点。

    陈佩斯为何会躲开聚光灯、躲开流量,而是一门心思研究技术,探索喜剧本质

    他有忧患意识。

    他从历史角度来看文明。

    文明曾被戕害,好多次几乎断了根,后来侥幸死灰复燃。

    *(photo:MyZaker)

    陈佩斯做了什么?

    研究喜剧本体,研究笑的起源与意义。

    让年轻人学到做喜剧的技术和知识,让后进者有饭吃,让文明薪火相传。

    这就是派爷前面所说的,陈佩斯在用心做一个" 传道者 "。

    他有这种体悟的原因是,在 80 年代,他与朱时茂苦心竭力研究小品该怎么搞,笑料该怎么做。

    殚精竭虑,才有了从 0 到 1。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而一查历史才发现,这些技术原理,

    *(photo:MyZaker)

    如果延续下来,他们就不必再费那么大劲。

    没人去仔仔细细地研究它

    *(photo:MyZaker)

    " 没人搞?我来!" 这是他的心路写照。

    2000 年后,他远离影视市场,一头扎进话剧行业,有了《托儿》《阿斗》《阳台》《戏台》三部曲 ……

    《阳台》更是被上海戏剧学院选为教学案例。

    另一方面。

    他苦心钻研喜剧理论,创办大道喜剧院,为的就是传承手艺。

    我怕这个东西传不下去

    *(photo:MyZaker)

    如今的陈佩斯,看任何问题,都带着

    举个比较落地的例子。

    《爸爸去哪儿》。

    按照常理说,这应该是文化人、知识分子不稀得提及的节目。

    陈佩斯则不然。

    他说,他跟老婆孩子全家人围着看,跟着傻乐。

    *(photo:MyZaker)

    他看的是什么?

    不只是父子之间的互动。

    而是这个节目的情境,真人秀是假的,制作者知道,大人们知道,但,孩子们不知道。

    参与者的认知存在着错位。

    于是,喜剧的一个根本条件就出来了

    这节目一开始就是个天然的喜剧。

    作为喜剧人我觉得这是成功的

    必须得从理论上去支持他们

    *(photo:MyZaker)

    在节目中,同样如此。

    有一种说法是:" 艺术起源于巫。"

    在陈佩斯看来,种种祭祀活动是在给神演喜剧。

    诸如踩高跷、丑婆子、傩戏、画脸 ……

    这些仪式都都和创作笑声有关,其作用是" 酬神娱人 "。

    *(photo:MyZaker)

    而这些喜剧形态都可以借用,成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陈佩斯抓取了历史长河里、民俗传统里的养分,吸收、运用。

    说他格局小,派爷绝不同意。

    当然,陈佩斯在《圆桌派》里的表现不是尽善尽美的。

    他的问题在于,不善于多人聊天的形式。

    很多时候,他是沉默的。

    别人抛出一个话题,他有时反应慢,有时还接不住,需要马未都这样的老炮儿热场。

    *(photo:MyZaker)

    从节目效果看,陈佩斯这些问题算是短板。

    但,那第三种声音,派爷依然还是要反对。

    陈佩斯这样的人,不该被 " 请下去 ",更不该消失于大众的视野。

    看节目 Slogan:" 言值,就是生产力。"

    陈佩斯分享了什么?

    ——更接近于喜剧本质的研究或感悟,独特的观察角度。

    比如,笑和进化有关。

    *(photo:MyZaker)

    观察 1:人在笑之前会快速吸气、屏气,这是水中哺乳动物才有的动作。

    *(photo:MyZaker)

    观察 2:前仰后合那种笑,这种动作是痛苦的挣扎,却是以快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photo:MyZaker)

    笑,不是人类先天获得的。

    *(photo:MyZaker)

    笑,也不是观众本来就能享受的。

    他的这些认识,真的有用吗?

    说起来,年轻的观众可能不信。

    陈佩斯在节目中分享,他在 80 年代巡回演出时,很多农村的观众是不会笑的。

    因为生活太过贫困,他们丧失了笑的能力。

    而在文艺创作上,笑也是不雅的,被鄙夷的

    *(photo:MyZaker)

    84 年的《吃面条》现在早已被公认为难以逾越的经典,可本子在送审时,几次被打回来。

    原因很可笑:好笑是好笑,但就是不高级,能不能在结尾提升一下格调?

    *(photo:MyZaker)

    当时,这个节目竟无人敢拍板。

    总导演黄一鹤一人力保,才有了小品的开山之作。

    再看看观众们的反应。

    *(photo:MyZaker)

    笑声,成了对痛苦生活的对抗方式。

    陈佩斯非常看重笑,他说 " 笑是人与人之间的柔化剂 "。

    *(photo:MyZaker)

    一个社会是否安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看看人们脸上是否挂着笑容便可知晓。

    *(photo:MyZaker)

    发现没?

    陈佩斯对于笑的体悟,有技术理论之深度,有兼收并蓄之广度,

    再回看那些谩骂声。

    其本质是什么呢?

    对知识的抗拒。

    派爷看到一种观点,《圆桌派》就该多请王晶那样的嘉宾,能聊,有料。

    王晶是怎样的人?

    永远一副 " 我就是商人,爱钱 " 的低姿态。

    因为坦率,所以受欢迎。

    *(photo:MyZaker)

    以及,他在分享时,着重的是

    比如同样讲喜剧,他只有概括的语句:" 笑就是推翻规范。"

    *(photo:MyZaker)

    他还会聊到周星驰为什么不演戏了。

    一个人到了某一个年龄

    面对不了自己(龇牙咧嘴)

    *(photo:MyZaker)

    再比如,他断言大陆好的喜剧演员只有沈腾。

    但沈腾也演不动喜剧了。

    所以他要参与《飞驰人生》,进入一个父亲角色,面对死亡。

    *(photo:MyZaker)

    这些观察当然是准确的,但不够系统深入。

    而观众听这些内容,如同听些八卦,当然也是满足的。

    在派爷看来。

    王晶和陈佩斯代表了这个时代创作者的两面——

    一面,拥抱世俗,以商人的思维经营一切。

    就算是最普通的聊天,他都能精准打击。

    另一面,背对大众,以传道者的身份传递文明火光。

    派爷觉得,这两类人,我们都需要。

    而更值得珍视的,一定是远离我们视野、默默作出贡献的陈佩斯们。

    很有意思,节目中放了一段陈佩斯讲课的视频。

    课堂上,不少学生呵气连天。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曲高,自然和寡。

    那些呵欠让派爷想起了那些弹幕:陈佩斯太无聊了,下去吧。

    那,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当有人抱怨技术型的陈佩斯枯燥乏味时,他为何依然苦苦坚持走着这条窄路呢?

    而这,也是派爷反对那些谩骂声的根本原因。

    对知识,对技术,我们理应心存敬畏。

    对艺术家,我们理应以学习的心态,给予足够的尊重。

    唯有如此。

    古今文明方可相通。

    文明薪火方可传递。

    *(photo:My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