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替代文字
    11月1日是西方传统万圣节,今天出版的法国左右两大倾向的两份大报头版关注的焦点各有不同。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之际,年轻一代积极行动、向各国的决策者们呼出心声,这是《解放报》突出的话题;《费加罗报》聚焦:世界主教会议前夕

    联合国第26届全球气候大会周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没有亲临现场与会。不过,中国承诺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引发关注。《回声报》报道指出:习近平不会前往出席格拉斯哥大会,这位强大的中国领导人自2020年1月以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他更情愿隐居在在中国边境竖立起来的卫生长城的后面。然而,本届气候大会的大部分结果将与中国立场相关。作为全球第一大污染国,中国在关于气候未来的国际谈判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习近平承诺: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却没有具体谈及如何达标。对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化石能源的中国经济来说,此一目标可谓雄心勃勃。

    实际上,为了打造负责任的形象,习近平曾在去年创下惊喜、做出承诺表示:中国力争在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对此,报道引述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García-Herrero)的观点指出:不能确定中国是否真的为采取必要措施、以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做好了准备。2020年,煤炭仍占中国能源结构57%的主导地位,且补贴力度较大,没有迹象显现将很快出现转变。2021年,应是中国煤炭消费创纪录的一年。

    中国目前发生的大规模停电凸显了该国面临的挑战规模、以及重新启用燃煤电厂以满足需求与实现气候目标之间的矛盾。最近,中国宣布停止在海外建设燃煤电厂,“绿化”丝绸之路的决定,受到国际社会的热烈欢迎。美国与欧洲视其为各自气候外交的首次胜利。

    不过智库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分析认为:中国的做法并不表明:面对全球气候承诺的压力,北京的表现有所松动、北京也没有改变美中气候合作的现状。真正的挑战在中国。

    中国在今年3月提出的第14个5年计划,没有就实现既定气候目标的路线图和具体行动给出更多细节,颇令观察家们困惑。

    不过,中国当前的能源危机可能加速向清洁能源的转变。它展示了一个富有煤炭储量却造成危险依赖的国家的脆弱性。习近平最近宣布启动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其规模超过印度所有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和。

    报道最后指出:中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实验室和投资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