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0天测试2次弓三增程2型飞弹 为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暖身(视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科院1月连2次密集试射天弓三增程2型飞弹,主要观测最大高度与飞控等项目,为年底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测试作前期准备。图为汉光36号九鹏基地空军防空部射击天弓三。(国防部提供)(photo:UpMedia)
    中科院1月连2次密集试射天弓三增程2型飞弹,主要观测最大高度与飞控等项目,为年底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测试作前期准备。图为汉光36号九鹏基地空军防空部射击天弓三。(国防部提供)(photo:UpMedia)

    中科院从去年下半年到1月在屏东九鹏基地密集试射「天弓三增程2型飞弹」,来测试型飞弹性能,据指出,去年下半年的2次测试,主要是测试该型飞弹在高空拦截的各项性能,都达成原计划设定作战需求;1月连续2次的测试,则是观测其最大高度与飞控等项目,为年底「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测试作前期准备。

    据了解,1月7日与15日上午各发射一枚弓三增程2型飞弹,这2次的飞弹试射的角度略有不同,一枚主要是测试在高空第一节与第二节分离,飞行与导控的各项稳定度与轨道等状况;另一枚则是测试其预定500公里的最大高度;这2次的测试都算达成原规划的设定。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1月7日上午,中科院发布射击通报,警戒危险区域自台东外海向北延伸至宜兰外海,最大弹道高度为「无限高」。(取自渔业署官网)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1月15日上午发射一枚弓三增程2型飞弹,测试预定在500公里的最大高度。(取自民视新闻翻摄)

    弓三增程2型飞行导控达标 戟锋中程可能发展多头弹

    据指出,仿美国潘兴二型飞弹构型的弓三增程2型飞弹,因中科院代号「W99」小组长期研发火箭与飞弹的发动机与引擎,加上固态燃料研发已有不错的成果,弓三增程2型飞弹已可达成500公里的高度,目前的计划已将高度调整到700公里,这已是可进入低轨微型卫星的轨道高度,也是代表可以将地对地飞弹的射程提升到2000公里。

    据了解,1月2次的弓三增程2型飞弹试射,在飞行与导控项目都达到预定的设定,这2次的测试就是为取得年底进行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测试的一些数据,因导控等技术已成熟,未来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不排除同时发展「多头弹」技术,增强对多目标的打击能量。

    至于去年9月与12月两次的试射,媒体拍摄到由三仙台附近,或是台东成功镇基翚渔港发射升空的飞弹,都是由天弓二型飞弹改成的「靶弹」,再由屏东九鹏基地发射弓三增程2型飞弹进行高空拦截,其中虽有一些状况并未达成预定目标,但事后都找出未启动或发生问题的原因,在逐一修正后,弓三增程2型防空飞弹的性能测试还在今年再规划进行测试。

    点击上图播放视频

    2019年通过弓三增程2型测评 拚弹体轻量化

    代号「强弓专案」是将已进行量产的天弓三型防空飞弹系统,进行增程型性能提升案,从2015年到2019年进行拦截高度从45公里,提升到70公里(已超越平流层),由低层提升至中层,提升反飞弹的拦截效能,将可拦截中程弹道飞弹。其中构型上加入加力推进器的两节式的防空飞弹,进行各项测试,「强弓专案」已在2019年通过作战测评。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强弓专案」是将已进行量产的天弓三型防空飞弹系统(如图),进行增程型性能提升案,已在2019年通过作战测评。(中科院提供)

    近年来美方对台解禁多项用于飞弹导控系统模组与技术,加上中科院也获得更大效能的第一段加力器,并参考了美国潘兴二型飞弹的两段式构型进行修改,弓三增程2型飞弹弹体部分也进行轻量化,除原有的金属材质外,部分採用了复合性材料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后,经国防部同意后以「弓三增程2型防空飞弹」再次进行各项测试。

    据了解,在2019年规划弓三增程型防空飞弹测试的同时,与中程地对地飞弹相关的研究与预算都已编列启动,因此其1月2次的最大高度与飞控测试等项目,也是为年底「戟锋」中程地对地飞弹测试作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