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巴马大力推动的「精准医疗计画」!如何让这些癌症案例获得长期控制?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取自台湾癌症基金会)(photo:UpMedia)
    (取自台湾癌症基金会)(photo:UpMedia)

    追溯历史,历经不断尝试与失败,促进医疗越往「精准」方向提升。从人类使用芥子气(Mustard Gas)治疗癌症时,就已经知道会造成癌细胞 DNA 断裂,同时也会造成正常细胞部分断裂,产生严重副作用,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掉发。

    随着芥子气逐渐演变,人类研发出针对核酸、核苷酸的药物,乃至于后期出现抑制有丝分裂的小分子抗癌药物(Micro Tubulin),都有类似标靶的概念,只是它们无法在精准之外,区分好的细胞和癌细胞的差别。

    当标靶药物能抑制癌细胞内的讯号传递,精准到针对一个基因或一个蛋白上,于是,标靶药物的应用,被认为是精准医疗的滥觞。

    癌症生物学演进,开启精准医疗大世代

    传统治疗比较希望偏向一体适用,给一种药就适用于所有病人,但随着医疗进步,逐渐了解这方面的难度很高。自 2000 年人类基因体解码开始,癌症可能跟先天性遗传因子或环境因子有关,会影响药物的反应、疗效或副作用,医学界期待透过基因体解码了解基因资讯,以达到个人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

    过去癌症的影像科技已经很进步,从早期的 X 光、超音波,到电脑断层扫描(CT)、磁振造影(MRI),甚至正子断层造影(PED)可侦测 0.3 至 0.4 公分的肿瘤,影像最大的价值是属于非侵入性,能让医师了解病人体内有不正常的组织、大小和位置等。然而,单纯透过影像,并无法得知更细部的资讯,例如有没有基因突变,或是特定致癌蛋白分子上的过度表现。

    「要做到精准医疗,一定不能只有影像资讯,必须仰赖分子生物资讯。」人类所有的 DNA 共有三十亿个硷基对,只要一个基因密码突变,就有可能变成致癌因子,并依此决定使用哪个药物才有效果。

    所幸,基因的定序(Sequencing)进步与普及,能够读取 DNA 片段的硷基序列,成为医学界如虎添翼的工具。标靶药物所打击的基因,如果被辨识出特定突变,而有高度的表现,表示标靶药物对于这个基因突变特别有效;更重要的是,定序技术使标靶的突变点和高度表现的蛋白可以明确化,于是,精准医疗应运而生。

    台湾开始注意到精准医疗的趋势,大约是在 2015 年「精准医疗」一词经由美国前总统欧巴马登高一唿,遂成为医学界和生技产业热门讨论和争相竞逐的议题。

    欧巴马在 2015 年宣布启动「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2016 年初,他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癌症登月计划」(National Cancer Moonshot),内容包括将募集十亿美元,应用于癌症预防、研发疫苗、早期筛检、免疫疗法、基因体学、组合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大力推动治疗和预防癌症。

    精准医疗应用于癌症案例

    癌症生物学的突破,借由发现突变的致癌基因,加以精准配对有效且低副作用的药物,让疾病可以获得长期的控制,在血癌、肺癌、乳癌等疾病一再出现突破性进展,精准医疗的大世代就此展开。

    现阶段最多精准医疗应用的例子当属肺腺癌,主要是肺腺癌已被证实有许多驱动基因(Driver Gene) 的突变, 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NTRK、ROS1、KRAS、CMET、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HER2 等,能够选择的标靶药物也比较多。

    以 EGFR 常见的突变为例,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 T790M、L858R,分别是在 790 的地方,T 错掉了,变成 M;858 的地方,L 错掉了,变成 R,都适合选择相对应的 EGFR-TKI 标靶药物。

    由于这些驱动基因的突变已被证实与癌症相关,现今大部分已列入肺癌的常规检测和治疗,可以单独挑出来做单基因检测,不需要做到全面型(或称广泛型)癌症基因体检测和次世代定序(NGS)。累积越多基因突变的知识,治疗癌症病人就能越精确,效果和存活率也更好。

    目前转移性肺腺癌病人能选择的标靶药物众多,如果医师想要帮病人掌握各种治疗的管道,在初诊断时就可以建议先做基因检测;在其他癌别,例如当标靶药物选择还没有这么多的时候,也许先走完原本的常规治疗,当常规治疗都失效,想找新的治疗药物时,再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在所有卵巢癌病人当中,与 BRCA1/2 基因突变的机率约占了百分之十五。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出的治疗指引,已纳入将卵巢癌病人应做 BRCA1/2 基因突变检测的建议。

    基因突变分成两种,一种是天生基因是好的,但后天某些诱发因子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癌症;另一种是先天遗传就有基因突变,后面又遇上诱发癌症的因子,造成癌症。

    BRCA1 可以是先天突变,也可以是后天导致。如果卵巢癌病人的家族病史中有很多成员罹患癌症,就会怀疑是遗传基因突变,在身上每颗细胞都找得到,会建议病人做检测;如果是后天的,只有在卵巢找得到,在其他细胞找不到。

    因卵巢癌的病人带有 BRCA1 基因突变的机率约占了百分之十五,也很明确,目前可以运用 PARP 抑制剂(PARP inhibitor),快速让难搞的卵巢癌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罹患乳癌的女性中,约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患者带有 BRCA 突变。当 BRCA1/2 基因中的其一或两者发生突变,会增加罹患乳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

    此外,约有百分之十的乳癌是遗传性癌症,BRCA1 和 BRCA2 是遗传性乳癌与卵巢癌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使用标靶药物 PARP 抑制剂,能有效使 BRCA1/2 基因有缺陷的癌细胞凋亡。

    还有一种常听到的是 HER2 基因过度表现,与肿瘤迅速恶化和复发相关,约有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的乳癌病人,会出现 HER2 过度表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第二蛋白(HER2)是 HER2 基因的蛋白质产物,使用针对 HER2 蛋白的单株抗体标靶药物贺癌平,可专门治疗 HER2 过度表现的乳癌,改善这一型乳癌病人的预后。

    子宫内膜癌是近十年成长最快的癌症,且有年轻化趋势;然而,临床上多以高度侵入性的方式检查,容易造成出血、感染或子宫内膜受损。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副院长赖鸿政和研究团队,历经多年试验,找出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基因,能免除多数妇女接受侵入性检查的痛苦和风险,让真正高风险的人再做侵入性的检查和诊断就好。

    研究团队运用全球最大的子宫内膜癌基因资料库,分析约350个子宫内膜癌的约一亿四千万个甲基化基因序列讯号,筛选出 180个基因。经过测试和验证后,找出 BHLHE22、CDO1、CELF4、ZNF662 这四个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中会发生高度甲基化现象。甲基化是基因出现了许多甲基,基因本体并没有突变,但是基因上的副器变了,已证实跟癌症相关。

    研究团队发现,三个基因中,如果有任两个基因检测结果出现高度甲基化反应,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36倍,检测准确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五,透过子宫颈抹片的剩余检体就能检测得到。

    大肠直肠癌位居癌症发生人数首位,临床上已证实,在治疗大肠直肠癌方面,标靶药物合併化学治疗,可缩小肿瘤和延长存活期,卫福部也已核准晚期大肠直肠癌可以多线使用标靶药物。

    事先检测 KRAS 及 NRAS 基因,可预测标靶药物疗效。例如,透过基因检测,确定 KRAS 和 NRAS 基因没有突变的转移性大肠直肠癌病人,可以使用标靶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合併化疗,作为第一线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邱仲峯医师曾有一个案例,有位病人在锁骨处罹患罕见的结缔组织肉瘤。一开始以为只是肩颈痠痛,做了一年复健仍未好转,后来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癌症。

    这位病人开完刀后,经过快两年复发,辗转于不同的大型医学中心谘询及治疗,但是病情仍每况愈下。

    后来这位病人来找他谘询,除了接受放射线治疗之外,也搭配基因检测和个人的癌细胞培养,成功找到专属于这位病人的特效口服标靶药,目前疾病控制良好。

    曾经有位罹患淋巴癌的病人,所有能做的治疗都做了,却还是复发,导致治疗面临瓶颈。

    这时,刚好有一个新的药物发明,但需要染色体第十七对的变异,才能使用这个药;侦测后,发现病人的第十七对染色体确实有短臂缺失的状况,药物有健保给付,一用果然完全缓解。

    原本这位病人的肿瘤很大颗,化疗做得相当辛苦;透过基因检测找到口服标靶药物,历经一年多,这位病人已经恢复正常。赵祖怡医师肯定基因检测的帮助:「这一定要做检测,不做就不会知道。」

    即使找出突变点,仍须突破难关

    借由精准检测揪出突变因子,搭配精准选药,让癌症病人又多了一项抗癌的新利器;不过,并不是每个检测都能顺利找到相符的治疗药物。若是面临此状况,则有以下四种建议:

    一、 如果检测报告显示国外有药物,但是台湾尚未上市,则病人做了这个检测、用了这些药物会有效,在国外可以申请自费使用。

    二、 有些药厂有「恩慈使用」(Compassionate Use)药品,指的是经过科学研究,但全球尚未核准上市的试验用药,医师可以帮病人申请。如果药厂愿意,则会提供免费的药物供病人使用。

    三、 如果是已经上市的药物,只有被核准用于治疗某种癌症,但是基因检测发现,对于另一种癌症的某基因突变可能具有效果,可以考虑申请「药品仿单标示外使用」(Off-Label Use)。

    四、 有些癌症基因检测报告会显示全球哪些地方在做临床试验、在哪些医院做、在第几期试验,如果病人符合收案条件,也可以考虑参与临床试验,替自己争取可能使用新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