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不想小孩两边跑? 欧美「鸟巢式」家庭成新潮流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离婚后组建鸟巢式家庭成为新兴趋势。(pixabay)(photo:UpMedia)
    离婚后组建鸟巢式家庭成为新兴趋势。(pixabay)(photo:UpMedia)

    与配偶离婚总是不容易,特别是孩子被牵涉其中。近来欧美掀起一波「鸟巢式」(nesting)的家庭解决方案,让离异家长不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又可以照顾到共同拥有的小孩。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这种概念缘起于鸟窝,鸟爸鸟妈将鸟宝宝放在窝里,交替飞进飞出照料孩子。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过多影响,在约定的监护时间里,轮留待在原本住宅中陪伴小孩。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尼可拉斯(Niklas Björling)说道:「我们希望小孩维持稳定,而非一下子把所有东西毁掉。」他与前妻分居后,让小孩留有原本的家、学校与朋友,「避免他们两边跑,增加过多压力」。尼可拉斯住在自己母亲留下来的空房间,前妻则与人合租房子。

    「鸟巢」家庭概念仍算是前卫,主要在美国、澳洲、荷兰、瑞典等西方国家中产家庭兴起。北欧国家离婚后共享子女监护权的现象早已普遍,最早可追溯到1970年代。

    对小孩真的更好吗?

    由于「鸟巢」家庭对多数地方是新兴潮流,没有足够数据以分析对于儿童的确切影响。

    加州心理治疗师布修(Ann Buscho)指出,如果询问孩子意见,多数会说「离婚一点都不好玩」,而经历过「鸟巢」阶段的孩子,无法想像直接离婚并分开是什么感觉。

    36岁的莉安娜(Linnea Andersdotter)分享,11岁时父母决定分居,告诉她不必搬家,「这帮助我不害怕状况发生,他们解决事情时,有点像是处在安全泡泡之中」。

    也有人批评,「鸟巢」家庭是一种「中途之家」,无助于小孩理解并处理父母分居的现实。28岁林德(Eline Linde)说,小时候在挪威奥斯陆经历了「鸟巢」阶段,直言过程「奇怪、令人困惑」,「我不清楚待的地方到底是爸爸的还是妈妈的,他们有要复合吗?」

    《NBC》报导,婚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夏马(Sherri Sharma)表示,「鸟巢」对好聚好散的家长很有效,但最好只维持几个月,若超过半年,不确定性可能让孩子感到困惑与焦虑,「导致一种虚假的现实感,期望父母重归于好」。

    对家长的影响呢?

    即使「鸟巢」状态可以为家庭争取更多时间以缓冲压力,带来喘息空间,但可能阻碍了夫妻去创造自己的新生活、面临婚姻离异的能力。

    平面设计师里文(Åse Levin)透露,待在「鸟巢」像是被困住了,什么都做不了,无法向前迈进。她跟前夫在原本的住所都备感焦虑,很不舒服。

    情况可能比想像的更复杂。从「吃了妳买的肉」、「你吃了我的奶酪」、情绪失控、再度吵架,到其中一方先开始约会,回到家发现前夫或前妻疑似有与新对象使用过的保险套,种种未知状况可能带来冲击,必须在「鸟巢」内建立规则。

    《Psychology Today》指出,「鸟巢」比较适用于有良好沟通与信任、尊重,关系之中没有暴力因素影响,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