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在现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14篇通讯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NYTimes,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4月,东德里为新冠病人设立的火葬场。(photo:NYTimes)
    4月,东德里为新冠病人设立的火葬场。(photo:NYTimes)

    随着2021年世界谨慎地重新开放,我们的记者抓住机会,探索了那些充满惊奇、愉悦、刺激和启迪的故事。我们从喜马拉雅滑雪场的高处来到潜伏着温和巨兽的菲律宾海底;从一个仍以口哨为语言的崎岖岛屿出发,来到一个由机器人完成雕刻的意大利工作室。

    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让记者困在城市环境中,今年他们则得到了深入探索乡村地区的机会。我们在南非农村看到了一场(虚假的)钻石热,并与台湾的原住民猎手同行。我们徒步至加拿大的河狸坝,在以色列北部一条存在争端的河流中畅游,并回到了让时光倒流的托斯卡纳村庄。

    许多外派报道发自即使在最好的时代也难以到达的地方,从如今住着绝望和无家可归者的叙利亚古老废墟,到新几内亚附近一个满是战争遗迹和人类遗骸的岛上。我们还去到了巴比伦、苏里南、加里宁格勒、沙特阿拉伯、阿尔巴尼亚以及科索沃的“特朗普湖”。

    城市也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聚焦了开罗华丽又故障不断的电梯(以及那里的解放广场),还有将圣保罗变成露天艺术画廊的巨幅壁画。我们的故事从空荡荡的卢浮宫延伸到里约热内卢的廉价酒吧,再到香港近来人满为患的自然景点。加尔各答值得两篇报道:关于其童话般的有轨电车,还有咖啡馆,那是一切交谈发生的地方。

    虽然旅行变得容易一些了,但新冠病毒的阴影依然笼罩全球。我们的报道揭示了世界如何适应这种情况,从人们移居运河船上的英格兰,到封锁的巴黎,那里的法国官僚机构已不堪重负。我们分享了身处澳大利亚的隔离点和几乎空无一人的泰姬陵是何种体验。在墨西哥,我们花时间走访了这个国家苦难深重的皮纳塔制作者和乐观到出乎意料的疫苗接种中心。

    从被杀害的海地总统的故乡,到因叙利亚难民而恢复活力的土耳其边境,这一年的重大新闻催生了难忘而感人的报道。在阿富汗,我们的记者见证了前线的战斗和美军的最后撤离。

    以下就是2021年最受读者欢迎的14篇文章:

    4月,东德里为新冠病人设立的火葬场。(photo:NYTimes)
    4月,东德里为新冠病人设立的火葬场。(photo:NYTimes)

    “这是谋杀。”在印度,疾病无处不在。

    4月,印度遭遇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新冠危机,我们的记者描述了生活在一种以如此规模和速度传播的疾病中的恐惧:“火葬场堆满了尸体,就好像刚发生过一场战争。大火不分昼夜地燃烧着。许多地方进行一次几十具尸体的集体火化。到了夜晚,在新德里的某些地方,火光冲天。”

    ——撰文:Jeffrey Gettleman,摄影:Atul Loke

    在阿富汗拉格曼省的塔利班“红队”成员。他们所穿的运动鞋成为了暴力的代名词。(photo:NYTimes)
    在阿富汗拉格曼省的塔利班“红队”成员。他们所穿的运动鞋成为了暴力的代名词。(photo:NYTimes)

    在阿富汗,跟随白色高帮运动鞋就能找到塔利班

    对许多阿富汗人来说,带有黄绿装饰色的白色高帮运动鞋只会唤起一种情绪:恐惧。这是因为,作为身份的象征,这种鞋子受到了塔利班武装分子的喜爱,成为了暴力的代名词。

    ——撰文:Thomas Gibbons-Neff和Fahim Abed,摄影:Jim Huylebroek

    9月,巴黎里沃利街与塞瓦斯托波尔大道交汇处的晚高峰。(photo:NYTimes)
    9月,巴黎里沃利街与塞瓦斯托波尔大道交汇处的晚高峰。(photo:NYTimes)

    骑行者挤满大街,“巴黎仿佛进入无序状态”

    为了让巴黎成为骑行之都,一场具有生态意识的实验导致每天上百万人骑车上街——加剧了骑行者与行人的紧张关系。“全乱套了!”在玛莱区住了20年的莎拉·法默里叫嚷道,并冲着一堆自行车挥舞拳头。“连过马路都变得危险了!”

    ——撰文:Liz Alderman,摄影:Dmitry Kostyukov

    意大利蒙法尔科内港,一些前往威尼斯的游船停靠在了这里。(photo:NYTimes)
    意大利蒙法尔科内港,一些前往威尼斯的游船停靠在了这里。(photo:NYTimes)

    寻找圣马可广场?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到了一家造船厂

    在威尼斯游船禁令生效后的周末,一些游客停靠在了距离著名景点还有几小时行程的地方,这让他们惊讶无比。“这可不像威尼斯那样迷人,”正在度蜜月的维多利亚·康帕龙说,她从船舱里向外看——看到的并不是圣马可广场,而是高耸的起重机吊臂。

    ——撰文:Jason Horowitz,摄影:Giulia Marchi

    21岁的克里斯蒂娜·伯宁抱着她的奶牛艾莉,身边是她的姊妹席琳和米歇尔。(photo:NYTimes)
    21岁的克里斯蒂娜·伯宁抱着她的奶牛艾莉,身边是她的姊妹席琳和米歇尔。(photo:NYTimes)

    在这家德国农场,奶牛当家。或者至少跟当家平起平坐

    奶牛不需要产奶。猪睡懒觉。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过自己的安静日子——并引发关于人类饮食方式的疑问。“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生活,我们需要给动物一片清净的空间,”卡琳·穆克说,她在德国帮忙经营着一家由奶牛农场改造而成的动物养老院。

    ——撰文:Melissa Eddy;摄影:Lena Mucha

    在被塔利班占领前不久,阿富汗喀布尔市中心的一名果汁小贩。(photo:NYTimes)
    在被塔利班占领前不久,阿富汗喀布尔市中心的一名果汁小贩。(photo:NYTimes)

    告别曾经的喀布尔,告别一个希望的时代

    一位在阿富汗首都长大的时报记者在塔利班获胜前回到喀布尔,感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充满恐惧的开始:“在塔利班进入喀布尔、让20年来建设民主阿富汗的征途陷入恐惧和不安之前的几个小时,我走出父母家门,乘公交在这座城市兜圈。这不是外出报道。这是为了我自己。”

    ——撰文:Mujib Mashal;照片:Mashal Mashal和Jim Huylebroek

    海啸发生一个月后的气仙废墟,一户人家后院里脏兮兮的夹克衫。(photo:NYTimes)
    海啸发生一个月后的气仙废墟,一户人家后院里脏兮兮的夹克衫。(photo:NYTimes)

    具有千年历史的日本村庄消亡

    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啸摧毁了日本古老的村庄气仙。过去10年里,一小群勇敢的幸存者试图重建社区,但一个严峻的现实出现了:这种空空荡荡可能会永远持续下去。

    ——照片:Hiroko Masuike;撰文:Russell Goldman

    游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干净冰面上拍照。(photo:NYTimes)
    游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干净冰面上拍照。(photo:NYTimes)

    没了外国游客,贝加尔湖迎来“俄罗斯季”

    边境因疫情而关闭,大批俄罗斯游客将旅游目的地从热带海滩换成贝加尔湖冰柱覆盖的湖岸。是什么吸引着他们,尤其是当温度低于零度时?“感官会受到异乎寻常的冲击,”我们的记者写道。“每隔几秒钟,你周围的沉静就会被下面的裂缝打断——低吟声、砰砰声和怪异的类似电子乐拨弦的声音。往下看,玻璃般透明冰面的瑕疵像是闪闪发光的浅色窗帘。”

    ——撰文:Anton Troianovski;照片:Sergey Ponomarev

    以色列海法,一头野猪过马路。以色列于2019年禁止射杀这种动物。(photo:NYTimes)
    以色列海法,一头野猪过马路。以色列于2019年禁止射杀这种动物。(photo:NYTimes)

    野猪占领街道

    在以色列海法,成群结队的野猪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人觉得有趣而另一些人感到害怕。“这已经变得像一种生活常态,”一位厨师说,他让他的狗和在城市公园游走的野猪玩耍。碰上一头野猪“就像看到一只松鼠”般平常。

    ——撰文:Patrick Kingsley;照片:Dan Balilty

    乔·加拉格尔在爱尔兰奥法利郡的普洛为一名男子进行“偏方治疗”。(photo:NYTimes)
    乔·加拉格尔在爱尔兰奥法利郡的普洛为一名男子进行“偏方治疗”。(photo:NYTimes)

    神秘咒语和第七个儿子:在爱尔兰,“偏方”大行其道

    一种民间医学将家庭药剂与迷信、宗教和魔法交织在一起,在爱尔兰一些地区,对这种偏方的笃信仍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相信奇迹,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希望有奇迹,”爱尔兰民俗学教授说。

    ——撰文:Megan Specia;照片:Paulo Nunes dos Santos

    黄昏时刻,一组研究人员捕捉从考冲帕兰洞穴飞出的蝙蝠。(photo:NYTimes)
    黄昏时刻,一组研究人员捕捉从考冲帕兰洞穴飞出的蝙蝠。(photo:NYTimes)

    泰国洞穴吸引了数百万只蝙蝠(现在也引来了科学家)

    泰国一座寺庙的洞穴群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游客、朝圣者和鸟粪收集者。现在,科学家们来到这里寻找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线索。“我担心有一天我们只剩下蝙蝠的传说,”附近寺庙的一位僧人说。“如果我们失去了蝙蝠,我们就会失去让我们与众不同的东西。”

    ——撰文:Hannah Beech;照片:Adam Dean

    艺术家艾琳·加西亚-伊内斯和旅店老板耶稣·哈托与他们的驴子奥斯卡一起在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上。(photo:NYTimes)
    艺术家艾琳·加西亚-伊内斯和旅店老板耶稣·哈托与他们的驴子奥斯卡一起在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上。(photo:NYTimes)

    在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上,就连驴子奥斯卡也是一位朝圣者

    一位艺术家和一位旅店老板希望通过驴子的帮助,将西班牙古老的朝圣路线传统从大众旅游(和自拍)中解救出来。“失去这些传统,就好像说,如果我们失去了金字塔怎么办?”一位朝圣者说。“我们非常重视纪念碑,但不够重视这些小事。”

    ——撰文:Nicholas Casey;照片:Samuel Aranda

    在卢旺达基加利的一家牛奶吧。(photo:NYTimes)
    在卢旺达基加利的一家牛奶吧。(photo:NYTimes)

    在卢旺达最受欢迎的酒吧,不点啤酒:来杯牛奶

    牛奶是卢旺达最受欢迎的饮品,牛奶吧供应大量新鲜或发酵、热或冷的牛奶。“当你喝牛奶时,你总是头脑清醒,想得明白,”一位顾客说。

    ——撰文:Abdi Latif Dahir;照片:Jacques Nkinzingabo

    78岁的全宋子、77岁的洪锡顺和85岁的罗正顺。她们乘坐的出租车只需要花非常少的钱。(photo:NYTimes)
    78岁的全宋子、77岁的洪锡顺和85岁的罗正顺。她们乘坐的出租车只需要花非常少的钱。(photo:NYTimes)

    “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改变韩国农村的“百元出租车”

    在韩国的偏远村庄,无车老人难以出行,一个郡政府为此提供的帮助计划广受欢迎,并复制到韩国各地,彻底改变了农村的公共交通。“我可能比别人更了解这些老人,因为我每星期都要载他们两三次,”一位百元出租车司机说。

    ——撰文:Sang-Hun Choe;照片:Jean 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