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研究生质疑包贝尔抄袭其毕设,现有信息是否构成抄袭?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益)2022 年刚开始,娱乐圈就爆了新瓜。演员包贝尔在某综艺中导演的短片作品《漫长的别离》,被一北电学生指出涉嫌抄袭,与其毕业作品《纸船家庭》存在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人物关系、场景、台词三个部分。包贝尔快速回应称,故事来自于编剧朋友的亲身经历。该学生也贴出了相关对比,让网友进行评判。

    *(photo:MyZaker)

    " 我的《纸船家庭》是两个女儿和一个癌症晚期的父亲,小女儿责怪大女儿不救父亲。《漫长的别离》则是两个儿子和一个癌症晚期的母亲,小儿子责怪大儿子不救母亲。" 该学生认为,从人物关系上来说包贝尔抄袭了他。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有看过两个片子的网友尖锐地指出," 故事和人物关系除了性别转换基本是复制粘贴。" 但也有网友认为," 发生类似故事的真实情景其实比比皆是,这并不是什么孤证,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北京隆安 ( 南京 ) 律师事务所律师庞龙认为,要从这一点上来判定侵权存在一些困难,如前述网友的分歧一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目前著作权法认定侵权的基本原理是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北京高院对《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条文解读中提到,被控侵权作品是否与原告的作品构成实质性相似,为此类案件审理中的重要问题。而在实质性相似的判断中要注意应将思想和表达予以区分。一般说来,影视作品的主题属于思想的范围,具体的语言表达肯定属于表达的范围。

    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姚兵兵介绍,人物关系、情节安排,一般从著作权侵权判断上,都属于思想的范畴。他举例说,职场里的人怎么表现、不同职业的人怎么表现,大家都能想到。另外像前两年反腐题材的作品,故事都是从现实中提炼的。到具体的作品中,要看具体的表现形式、表达的内容、情感。

    根据北京高院发布的《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判断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应比较作者在作品表达中的取舍、选择、安排、设计等是否相似,不应从主题、创意、情感等思想层面进行比较。一般考虑如下因素:

    (1)台词、旁白等是否相似;

    (2)人物设置、人物关系是否相似;

    (3)具体情节的逻辑编排是否相似;

    (4)是否存在相同的语法表达、逻辑关系、历史史实等错误;

    (5)特殊的细节设计是否相同;

    (6)两作品相似的表达是否属于原告主张权利作品的核心内容;

    (7)其他因素。

    台词打乱重组能否认为是抄袭?

    北电的这名学生认为,包贝尔将他原片中的台词分解后打乱重组,涉嫌抄袭。

    " 洗稿 " 对很多文字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这类涉嫌抄袭的行为也有一个名字叫 " 缝纫机 "。庞龙介绍,在一些案例中,有的人可能会这边抄点人物,那边抄点线索,那边抄点故事框架,杂糅在一起。像这样的官司挺难打,维权难度很大,往往耗费很多时间、精力、财力。

    他介绍,曾有一位律师在接手这样一起案件时,将涉嫌抄袭的作品中作者原创的部分一点点删减扣除,没有原创的部分留下,再把两部作品放到一起,发现讲的是一件事,故事的梗概一样,最后法院判为侵权。

    " 查重率 " 达到多少算抄袭?

    在论文的写作中,查重率达到一定百分比,往往就要打回重写。在音乐上也有一个惯例,每首歌曲里有 8 小节相同即可视为抄袭,如果 8 小节中只任意改动其中一个音符,也会被视为抄袭。那么,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著作权的红线在哪儿?重合超过多少就算抄袭侵权?

    庞龙介绍,百分比这这种算法不适用于法律的判决范围。" 一部电影 90 分钟,前 10 分钟抄袭,占比百分之多少?抄 2 分钟完全一样的可不可以?"

    " 没有这么简单,要根据作品的情况来具体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姚兵兵表示,判断侵权,最根本的是作品是否表达相同、实质相同,篇幅数量是参考因素。举证中,指控方需要证明,其作品创作在先,并且能够从公开渠道获得,涉嫌抄袭的部分的表现形式、文字表达存在相同或相近似之处标识出来。即被诉侵权作品与原告主张权利的在先作品的相关内容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被告在创作时接触过原告主张权利的作品或者存在接触的可能,且被告不能举证或者说明被诉侵权作品合法来源的,可以认定被告侵害了原告著作权。

    (编辑 范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