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宝藏男孩之死,中美韩集体破防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故事,该从一场家庭舞蹈大赛说起。

    在未来,这些比赛都是线上进行,以家庭为单位,分为三人组和四人组。

    杰克一家参加的是四人组。

    爸爸、妈妈、哥哥、妹妹,成员齐集,恩爱完美。

    但 …… 等等。

    爸爸是白人、妈妈是黑人、两个儿女是黄种人?

    *(photo:MyZaker)

    这家庭成分够复杂。

    更复杂的。

    比赛结束,杰克一家落败。

    但,儿子(杨)的手依然停不住地挥动,挥动。

    *(photo:MyZaker)

    他居然 …… 死机了!!!

    没错,就是字面意思,儿子原来是个机器人!

    从跨种族到跨生物,Sir 愈发好奇,这个故事,到底会走向何处?

    杨之后

    After Yang

    *(photo:MyZaker)

    《杨之后》,A24 新片,改编自短篇科幻小说《向杨说再见》。

    杨,便是电影的主人公,一个被设定为中国男孩的机器人。

    美国电影,韩裔导演,中国主角与中国文化,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盛夏的果实》《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各种流行元素,随时梦回二十年前。

    表面上,电影说的还是机器人的故事。

    但在各种新元素的融合下,这一次,导演想表达的,远比 " 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 更多。

    01

    故障

    说回故事。

    杰克一家,都在为杨的死机而发愁。

    杨是这个家的 " 外人 "。

    当年杰克买下杨,是为了陪伴黄皮肤女儿米卡成长,让她不会因为和父母肤色不同而苦恼。

    ——米卡其实也是领养的。

    血缘的断绝与情感的疏离,让 " 家 " 这个词多出了更暧昧的含义。

    *(photo:MyZaker)

    多年来,杨教米卡中文,给她讲中国文化。

    而米卡,一直用中文称杨为," 哥哥 "。

    一家人对杨的依赖非常大。

    杨哪都好,就是质量不太行。

    说来也怪杰克当年贪便宜。

    购买杨时,他没有直接从官方公司购买,而是买自一个代理公司。

    意思是,杨不是全新的,是被返厂重修过。

    买家告诉他,杨只被使用过五天,但可以为他们家省下一大笔钱。

    *(photo:MyZaker)

    天底下哪有 " 免费午餐 "。

    果然——

    杨毫无征兆地突然关机。

    米卡哭着闹着要哥哥。

    杰克和妻子凯拉只好硬着头皮续命。

    *(photo:MyZaker)

    但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难。

    找到当年购买杨的代理公司,早跑路了。

    找到原产公司的官方维修点,人家说零件都正常,坏的是核心故障,修不好。

    *(photo:MyZaker)

    于是,杰克又寻找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越过一切法律形式与商业条款,求助机器人科研人员,以研究杨为条件,换取对他的维修。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他们想尽办法地拯救杨,同时,也是在拯救这个家庭。

    但,电影的片名,如你所知,叫《杨之后》。

    其实更准确的翻译是,《杨死后》。

    02

    秘密

    《杨之后》是一部非常软的软科幻。

    作为机器人的杨,既没有超能力展示,也没有炫目的科技体现。去掉人工智能这一元素,你甚至可以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

    这是导演有意为之。

    在 Sir 看。

    《杨之后》的底色,像一部被静静忧伤包裹的悼亡电影。

    电影的一开始,杨便死了。

    剩下的,只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photo:MyZaker)

    在很多电影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 " 套路 ",也就是越是熟悉的人,当他死后,我们才越能了解这个人,《海街日记》《漫长的告别》……

    《杨之后》也不例外。

    一直以来,杨是个完美机器人。

    他 " 智商 " 很高,能与人类自如交流;性格温柔,对家里人百般照顾。

    *(photo:MyZaker)

    知识储备丰富,就像一个行走的中华文化博物馆。

    *(photo:MyZaker)

    特别是杰克和凯拉工作都忙时,他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杨就像传统家庭里,那种任劳任怨,大家极度依赖的成员。

    可有一天,这个家突然失去他了。

    人人措手不及。

    杰克打开杨的记忆储存体,这里面,有他每天记录下的一段影像。

    像是进入一片秘密森林,不为人知。

    米卡的成长记录。

    *(photo:MyZaker)

    还有杨自己对着镜子的微笑。

    *(photo:MyZaker)

    咦?怎么还有一个陌生女孩?

    *(photo:MyZaker)

    杨星辰般的记忆片段,伴随着家人们对杨的回忆。

    他的形象也渐渐立体,复杂起来。

    原来,他们忽略了这么多。

    他会自我思考。

    拍全家福,杨摆弄好相机,看着家人呼唤他过来,杨突然有一瞬间走神。

    那一瞬,他大概在思考,自己对于这个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

    *(photo:MyZaker)

    杰克通过各种线索,找到了杨储存在记忆里的那个女孩。

    这时才知道,他会像人类一样,向喜欢的女孩子搭讪,和她约会,通话聊天。

    *(photo:MyZaker)

    再沿着更多记忆存储碎片抽丝剥茧。

    杰克发现。

    他是他们的杨,又不只是他们的杨。

    他经历过的故事,所拥有的情感,远比杰克一家想象中更复杂。

    杨,是个经历过好几代人的机器人。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大提琴版《盛夏的果实》,在一家人重新认识杨后悄然响起。

    旋律是伤感的,但这里,中国人更能感同身受。

    它的国语版歌词是多么切题。

    " 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

    " 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回忆里寂寞的香气。"

    表面上,导演在说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AI 有没有感情,人类还不够了解 AI 的秘密。

    但实际上,导演想借 AI 审视的,还是人类自身的意识与情感。

    当我们出于维护形象,组成家庭,融入大集体,那些隔阂真的消失了吗?

    你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清是哪里。

    或者说,哪里都是。

    03

    少数派

    美国人口普查局 2020 年的数据,3 亿多人口中,白人只占到了 53%。

    剩下的,有 18% 是拉丁裔、13% 是非裔 …… 而亚洲人,也占了 5%。

    名副其实,多元种族大熔炉。

    《杨之后》搭建的未来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多元化熔炉。

    除了主角一家,白人,黑人,华裔与机器人。

    以及,克隆人。

    电影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了各种身份的差异与隔阂。

    " 身份 ",是理解电影的钥匙。

    *(photo:MyZaker)

    两个情节意味深长。

    来自杨和 " 父亲 "、" 母亲 " 分别的对话。

    先是杰克和杨讨论中国茶。

    杰克说起品茶,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雨后的森林,场景全在一杯茶中。

    *(photo:MyZaker)

    他还教杨闻茶香,说从里面能够闻到历史。

    *(photo:MyZaker)

    想象,通感,好像都是人类才有的特权。

    但接下来,杨却以他 " 机器人 " 的视角,描绘出他眼中茶的另一番美。

    茶叶在水中绽放沉浮

    我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茶

    我希望我有一段关于中国茶的真实记忆

    *(photo:MyZaker)

    那一刻,似乎有些超出了杰克的认知。

    他下意识地问出了那个检验 " 你是人还是机器人 " 的基本问题:你快乐吗?

    杨答,我不知道这对我算不算问题。

    一段微妙的博弈。

    *(photo:MyZaker)

    另一个,是凯拉和杨聊死亡。

    杨说,就算生命结束之后是虚无,我也可以接受。

    凯拉显然也对一个机器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震惊不已。

    她也和杰克一样,问杨:你会感到伤心吗?

    *(photo:MyZaker)

    快乐,伤心。

    人总是用自己的情感标准,去衡量万物。

    就像杨 " 死 " 后,杰克问他的克隆人女友,杨有没有为自己是机器人痛苦过,有没有想要成为人类?

    *(photo:MyZaker)

    是啊,毕竟一直以来在人类的概念里,在无数关于机器人的作品里,他们都是想要成为人类,甚至取代人类。

    但女孩听完嗤笑一声:这一看就是人类问出来的问题。

    我们都熟悉中国传统,都知道 " 子非鱼 " 的典故,杨也一直说 " 庄周梦蝶 ",只是没人真的用心去体会这两个故事的含义。

    *(photo:MyZaker)

    表面上,这里探讨的是人类与 " 非人类 " 的身份问题,但实际上,生物辩证的外壳下,掩藏的却是现实里人人都有困惑。

    即:

    何为我?

    我们既想活出自己,但又常常物化自己的生命。

    借由财富,借由地位,借由学识,借由肤色。

    连机器人也不知不觉被奴役。

    电影中,杨经常问女友:

    自己是不是中国人?亚洲人有什么特质?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这是因为。

    他的妹妹,身为中国人的女儿,在学校里常被同学问及亲生父母,让她很受伤害。

    *(photo:MyZaker)

    亚裔与美国人,机器人与人,在这里设计的对应关系很清晰。

    说白了,就是在一个看似交融多元的环境里,亚裔仍旧是以一种弱势身份存在着。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少数派。

    拒绝标签,你也就被边缘化。

    但抹掉标签,投入主流,你可能也失去 " 自我 "。

    这恐怕也是作为韩裔导演的郭共达内心真正想表达的困惑。

    *(photo:MyZaker)

    后来杨想通了。

    不想活在别人完美的叙事里。

    他通过 " 嫁接 ",这项几千年前由中国人发明的技术,暗喻着这对兄妹的命运。

    一根枝条从一棵树上取下来,与另一棵树融为一体生长。

    一切就这么回事。

    *(photo:MyZaker)

    米卡脱口而出:

    它只是装成这棵树的一部分

    *(photo:MyZaker)

    杨却说,这样做可以创造新的东西。

    *(photo:MyZaker)

    一个近乎美好,而且奢求的希望。

    因为我们深知,在不同群体间愈发分裂与保守,误解与冲突激增的当下,美国的 2300 万亚裔人口依旧会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歧视。

    *(photo:MyZaker)

    △ 图片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不过,《杨之后》又相信希望。

    一家人在拯救杨的过程中,在对杨的重新认识中,最后还是达成了某种情感上的救赎与圆满。

    这是《杨之后》的可贵。

    它不是急匆匆地抹平差异。

    是诚实地告诉你,差异就在那里,隔阂可能也不会彻底消失。

    但那些最普世,最真挚的情感,永远是理解另一种语言,另一种存在的通道。

    就像米卡用稚嫩的中文来到杨曾经的房间,与他道别。

    *(photo:MyZaker)

    就像女友趴在杨的胸口上,仿佛他还拥有,也曾拥有过心跳。

    *(photo:MyZaker)

    你可以把他当作 AI。

    但如果轻轻念出来:

    是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 就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