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在伊斯坦堡地底下的宏伟皇宫 东罗马帝国的地下水宫殿(视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土耳其伊斯坦堡地下水宫殿位于街道下方10公尺,建于西元532年。(CC BY-SA 3.0 Dpnuevo)(photo:UpMedia)
    土耳其伊斯坦堡地下水宫殿位于街道下方10公尺,建于西元532年。(CC BY-SA 3.0 Dpnuevo)(photo:UpMedia)

    皮特鲁斯.吉留斯(Petrus Gyllius)是一名学者,热爱找寻周遭各种怪奇问题的解答。1545年,他探访伟大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名充满好奇心的旅人被城市居民流传的奇怪谣言引起兴趣:在咸咸的马摩拉海(Sea of Marmara)岸边,位于爱琴海与黑海之间,在地下室以下位置的洞里能装到一桶桶淡水。更了不起的是,桶中有时会出现淡水鱼,有些当地人甚至会放线下钓钩,抓鱼当晚餐。对于皮特鲁斯这样一名鱼类学家兼风土地志学家,这种谜团当然让他心痒难耐。挖了其中一个地下室后,他除了速写本和火把,还带上其他工具,发现了藏于街道下方10公尺的壮观地下构造。这里可以看到神祕的鱼类在巨大人工湖中四处悠游,周遭围绕上百根高耸大理石柱,一路延伸至上方的拱形天顶。

    这座令人惊艳的建筑建于西元532年,按照查士丁尼大帝一世(Emperor Justinian I)的命令建成,其目的是要储存淡水以供应他的庄严圣殿,也就是至今仍占据伊斯坦堡天际线的巨大圆顶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一切多亏了估计7,000 名奴隶的辛劳,完成占地9,800平方公尺的储水池──比国际足球场还大──坐落在现已拆除的教堂拱廊(Stoa Basilica)下方。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伊斯坦堡地下水宫殿平面图。(联经提供)

    由336根排成一列列的柱子支撑,每根9公尺高,回收利用前罗马废墟遗留下来的大理石材材料建造,内部储水池由20公里长的导水道引水填满。若装至最高容水量,将高达近80,000立方公尺,约30个奥运尺寸的游泳池,足以填满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厅。

    地下水宫殿可能是该时期建在君士坦丁堡下至少30个储水池中最宏伟的一个。这些池子大小各异,却个个有同样令人难忘的壮观气势,强壮的外部防御墙,高耸的拱形穹顶,反映帝王对这些水资源的重视程度。由于当时仍持续不断有来自侵略者的攻击威胁,以及不怀好意的野蛮民族或敌对军力,试图切断自然水源供应,这些储水池让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得以握有数月的干净水源。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雄伟的大理石柱点缀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堡)下方最大的储水池。(联经提供)

    君士坦丁堡经历变迁──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Sultan Mehmed II)和他的鄂图曼帝国势力在长达两个月的围城后最终殒落──成为现代化的伊斯兰大都市,是富饶的鄂图曼帝国中心,见证城市的激烈改变,诸如富丽堂皇的教堂重新变换用途,转为清真寺。不过查士丁尼宝贵的储水池待遇就没那么好。城市的新居住者对这种没在流动的浊水没什么兴趣,任凭它们逐渐沦为废墟。因此,当吉留斯终于踏入这个遭到遗忘的储水池,见到的是 一个装满废弃物残骸、野生鲤鱼甚至尸体的地方。

    不过,此时距离教堂和其他储水池的重建再生仍有数世纪之久。尽管最初各自在18和19世纪有过重建的意图,地表上城市成长的同时,这些辉煌建筑仍遭放置,迳自恶臭衰老。一直要到1985年 (在这座城市改名为大家更熟悉的「伊斯坦堡」数十年后),这个富有历史意义、位居地下的城市才终于修复、再度注入活力,并在 两年后重新对大众开放。现在它是伊斯坦堡首屈一指的观光胜地, 欢迎访客前来,从地表走下52级阶梯,一窥Yerebatan Saray──也就是土耳其文「沉没的宫殿」之意。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颠倒的梅杜沙头颅成为两根引人注目的柱子的基底。(联经出版)

    其中蕴藏诸多令人敬畏的宝藏里头,还有位于两根柱子基底的石制梅杜沙头像。她是满头蛇发的希腊怪物,能将人变成石头 (真是讽刺)。其中一尊梅杜沙侧躺,另一尊则完全倒了过来,让我们得知,这些罗马时代的建材对于建造储水池之人而言,只不过是某种毫无意义、可随兴置换的积木。这座储水池甚至跃上大银幕,出现在大预算的好莱坞改编电影背景中,如庞德的《第七号情报员续集》(From Russia with Love)与丹布朗的悬疑电影《地狱》(Inferno)。对一个消失于世好几世纪的隐藏储水池来 说,确实是个出乎意料的转折。

    替代文字

    替代文字

    替代文字

    替代文字

    替代文字

    ※本文摘取自《地底世界地图:陨石坑、萤光虫洞、皇陵、古城、隧道、防空洞、地下铁、藏宝库……探访埋藏人类历史与记忆的地下殿堂》,联经出版。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克里斯.费区(Chris Fitch)

    很会讲故事的克里斯・费区住在纽西兰,是一位作家及地理学家,及皇家地理学会发行的《地理》杂志的资深撰稿人。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希腊、澳洲、肯亚、加拉帕戈斯群岛,挖掘荒野、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故事。此前,他也待过所罗门群岛、韩国,并曾在台湾旅居四个月。他的处女作《蛮荒地图》(Atlas of Untamed Places)获得了2018年爱德华・斯坦福旅行写作奖的提名。 他的第二本书《全球化地图》(Globalography)也颇受好评。

    译者简介

    林琳

    淡江大学英文系毕。
    伪台北人,浮沉出版业。
    喜欢黑猫、慢跑,以及一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