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内无神经,多数患者发现早已晚期! 8大关键前兆别忽略,医师曝1招最有效治疗方法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tormMg,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当患者因症状而产生警觉时,通常已是肿瘤长到相当规模。(示意图/取自photoAC)(photo:StormMg)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当患者因症状而产生警觉时,通常已是肿瘤长到相当规模。(示意图/取自photoAC)(photo:StormMg)

    肝癌居国人好发癌症第4名,更是十大癌症死因的第2名。在台湾,每年约有一万名新诊断的肝癌个案,其中约6成初确诊就已经是中晚期,不但治疗相对困难,存活也相对较低。不过,随着医疗与时俱进,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组合治疗有助突破晚期肝癌治疗困境,一线使用有机会提升肿瘤反应率、延长整体存活时间,且保持较佳的生活品质。

    骨痛、黄疸、腹水…6成肝癌确诊已是晚期

    肝癌一直是台湾的国病,到目前仍是癌症死因第二名,不过还是有许多民众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肝癌高风险族群,以致有6成的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台大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徐士哲表示,肝癌高风险族群主要是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患,其中国内大多是B型肝炎,约佔5至6成;C型肝炎则佔2至3成。虽然近年因为疫苗及药物的发展,让B肝、C肝患者人数下降,但是越多越多肥胖族群,也因为脂肪肝等问题,成为潜在的肝癌高风险族群。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当病友因症状而产生警觉时,通常已是肿瘤长到相当规模,治疗成效相对不好。晚期肝癌症状可分两个层面,一是肿瘤直接造成的症状,如腹痛或可能转移到骨骼(骨骼疼痛)、肺部(咳血、喘)等,二则是肿瘤造成肝功能失代偿造成的症状,如腹水、黄疸等。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晚期肝癌传统治疗有瓶颈,免疫组合治疗现曙光

    徐士哲医师分享,台大医院在去年(2021)期刊上发表的个案,是一位中年男性,过去曾因肝癌动过手术,但因为没有定期追踪检查,后来再因不舒服就医,才发现残余的肝脏长了相当多颗肿瘤。最大的肿瘤约15公分左右、在右肝下缘,另有一些较小的肿瘤分布于残余的右肝。

    这名病友后来接受免疫药物治疗合併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小的肿瘤都达到完全缓解,至于大的肿瘤,体积也有缩小。在治疗约40个礼拜后,治疗团队决定将这个大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迄今2年多没有再复发。

    过去肝癌有很长时间没有理想的治疗成效,只能进行支持性治疗,直到10年前出现第一线口服标靶药物,才开始慢慢可以控制病情,不过,第一代口服标靶仍有副作用,像是皮疹、疲倦、腹泻等,还可能发生肝功能恶化风险。

    现在晚期肝癌第一线治疗已有新的突破,与传统口服标靶药物临床试验比较,无论是治疗反应或是治疗存活都有显着的差异,透过免疫药物治疗合併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约7成病患可以控制病情,其中约3成病患的肿瘤可以缩小,甚至1成的病患可以达到肿瘤完全缓解,进而接受手术或消融治疗等治癒性治疗。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晚期肝癌第一线决战!免疫治疗+抗血管新生标靶新趋势

    徐士哲医师强调,若第一线选择相对效果没有那么理想的治疗,可能对肝功能造成影响,的确有些病人在治疗过程,因为肝功能恶化,或者病况的进展,无法再接受后续二线药物治疗,或者其他形式的肿瘤治疗,所以一开始使用比较能够快速打击癌细胞的治疗,对于治疗肝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策略!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不过,徐士哲医师也提醒,虽然免疫组合疗法已是晚期肝癌治疗指引中认可的第一线选项,但实际的治疗决策还是要视病友个人身体状况、疾病史做综合性评估。如果本身合併有自体免疫疾病且控制状况不理想,可能会加重自体免疫疾病的病况。肝硬化较严重的食道静脉曲张病患来说,需小心出血的风险。因此,建议病友治疗前仍需与医师充分沟通,找到个人最佳治疗策略。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本文/图经授权转载自今健康(原标题:肝癌确诊多晚期 免疫组合治疗抢先机助延命)

    责任编辑/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