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严格审查下,他们仍发声反战、敦促中国改变立场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NYTimes,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月,俄罗斯驻北京大使馆外。(photo:NYTimes)
    2月,俄罗斯驻北京大使馆外。(photo:NYTimes)

    上海一位具有政治背景的学者胡伟警告说,如果中国不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有遭到孤立的危险,这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口水战。

    胡伟的文章上周在网上广为流传,它受到一些读者的称赞,他们认为文中关于中国将被西方国家敌意新铁幕所孤立的悲观预言挑战了中国官方对普京总统侵略行为采取的软性姿态。但也有不少人谴责他是华盛顿的走狗,对俄罗斯的战争目标和前景提出了不适当的批评。首发该文的“中美印象”网站被封,文章也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删除。

    在中国,乌克兰战争“引发极大的分歧,支持者和反对者势不两立”,胡伟写道。他自己的立场很明确:“中国不能与普京捆绑在一起,需要尽快切割。”

    反对俄罗斯攻击一个独立的邻国,并指责北京不愿批评莫斯科的声音日益增加,胡伟的文章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

    在国内批评不断增加的同时,北京面临来自美国和欧洲政府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利用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帮助制止战争。周五,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拜登总统通话,美国领导人在通话中警告习近平,支持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将产生未明确说明的“影响和后果”。

    在中国,当局对网上和线下的言论实施严格的控制和惩戒,公众舆论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普京。

    然而,尽管存在风险,一些公民一直在发出批评意见——在社交媒体上嘲讽普京和他在中国的民族主义追随者;在网上对官方声明做出尖锐的评论;发表文章阐述这场战争在道德、政治和经济上的代价——不仅是俄罗斯付出的代价,还有其伙伴中国付出的代价。

    上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photo:NYTimes)
    上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photo:NYTimes)

    “我们从来没有哪篇评论文章受到这么多的关注,” 中美印象的主编刘亚伟说。刘亚伟在该网络杂志总部所在地亚特兰大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该文的中文版在中美印象网站上有30万的浏览量,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转发。

    “中俄伙伴关系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普京对乌克兰的战争也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他谈到中国的观点时说。“但政治、学术和经济精英的观点有所不同。他们有真正的担忧。”

    中国对战争持批评态度的人包括胡伟这样体制内的学者,他们通常不会受到最严重的压力。胡伟是上海党校的教授,也是国务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他拒绝接受采访。

    中国的审查机构一直试图扼杀最尖锐的批评意见。对这场战争表示反对者也受到来自当局的压力。

    一份反战请愿书的签名组织者、纽约退休商人鲁难说,最近几天,在这份请愿书上签名的约130名中国多所高校的校友中,许多人接到了来自中国官员的警告。请愿书宣称,俄罗斯的入侵是“对人类良知底线的挑战”。签署者中也有来自海外的校友。

    “所有人一个个都被喝茶的,”鲁难在电话采访中说,“喝茶”是一种常见的委婉说法,指的是被警方讯问。他说,中国政府很紧张,因为“它现在绑在俄国的战车上,自己知道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尽管如此,批评人士仍在大声疾呼,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战争感到震惊,以至于他们愿意违抗审查。尽管有审查制度,但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仍然可以看到大量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发表意见的人是政治自由主义者,他们也反对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不断深化的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

    还有一些中国的反战人士位于前线附近。一些身在乌克兰的中国民众正试图突破国内的审查,为同胞提供战斗生活的真实记录。

    周一,乌克兰基辅奥博隆区的一处公寓大楼因炮击而受损。(photo:NYTimes)
    周一,乌克兰基辅奥博隆区的一处公寓大楼因炮击而受损。(photo:NYTimes)

    王吉贤是这些视频记录者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在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他定期在自己的公寓或街头发布消息。他的帖子经常以空袭警报开始,提醒人们袭击如何将平民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王吉贤说,他每天花几个小时与微信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收看他视频的中国战争支持者们辩论。(周五,他的微信视频号遭到删除。)

    “我说这个战争不是我发起的,你要觉得那么正义,你来不是就完了吗?”王吉贤在公寓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你来这儿为普京卖命不是就完了吗?”

    王吉贤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评论能让一些中国人反对俄罗斯日益残酷的入侵。

    但另一位在乌克兰的中国视频博主赵睿(音)表示,在中国,人们的观点似乎很难转变。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在遏制中国崛起,他们将俄罗斯视为反对这一努力的强大盟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与普京的密切关系中投入了自己的声望。

    “中国一直把乌克兰当成失败者、淘汰者,”赵睿在电话采访中说。“到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支持普京的。”

    根据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家潘婕以及来自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在过去两个月,中国社交媒体服务微博上关于乌克兰的50万条评论中,约有一半将战争归咎于乌克兰、美国或“西方”。

    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指责俄罗斯或普京。

    不过,在中国,这个关键的少数群体包括学者和专业人士,他们的观点更有分量。来自精英的反对最终可能会渗透到政府的政策审议中,鼓励北京远离普京,尤其是在俄罗斯的进攻遭遇更多挫折的情况下。

    中国民众阅读官方媒体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报道。(photo:NYTimes)
    中国民众阅读官方媒体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报道。(photo:NYTimes)

    “当我与中国学者交谈时,他们尖锐地批评普京,他们批评俄罗斯,他们批评入侵,”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韩磊(Paul Haenle)说,他曾在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

    韩磊说,中国的“举动也许不能像他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与之保持距离”。

    五位历史学家发表公开信谴责这场战争。北京的国际关系学者吕晓宇在网上写道,俄罗斯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扩张,不是民族国家的自卫”。北京的另外两位广受尊敬的历史学家秦晖和金雁就危机的背景进行了网络讲座。

    “现在的局面不是冷战。但是有可能比冷战更危险,”金雁在最近一篇关于俄罗斯的文章中写道。“世界格局可能因为对俄立场再次处在两个阵营的划分中。”

    尽管如此,习近平似乎仍致力于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尽管中国一直试图撇清与乌克兰遭受袭击的关系。北京日益集中的决策过程意味着,即使是杰出的学者也无法像过去的领导人时期那样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

    中美印象的刘亚伟说,如果俄罗斯的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西方制裁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北京的领导人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中国学者的警告。

    “把自己吊在俄罗斯的树上,我认为这就像自杀,”他说,“至少是经济上的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