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清零」消音:专家钟南山、人大学者刘小兵文章被屏蔽(附全文)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身兼中国人大代表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2022年4月19日在微博建议科学防疫,呼吁缩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确诊或疑似便整幢楼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photo:RFI)
    身兼中国人大代表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2022年4月19日在微博建议科学防疫,呼吁缩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确诊或疑似便整幢楼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photo:RFI)

    上海封城乱象引发的民意反弹加剧,但中国当局的消音功能亦毫不逊色。身兼中国人大代表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昨在微博建议科学防疫,呼吁缩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确诊或疑似便整幢楼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另外,防疫专家钟南山指动态清零不能长期维持,中国需要有序重新开放的学术文章,亦遭学术期刊下架。相反,主流媒体连日报道为「动态清零」辩护的专家声音,防疫专家吴尊友昨更表明,要为防疫准备长期斗争,迎战可能出现的「规模化疫情」。

    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上海需要在今(20日)天之前达到武汉肺炎病毒不在隔离区以外传播的「社会面清零」目标,但该市昨天单日的新增个案虽跌破2万宗,但仍占了中国内地个案的九成半,达到18901宗,当中2494宗是确诊个案,16407宗则属无症状感染。而过去一日新增的7宗本土死亡病例更是全部来自上海,使中国因疫症死亡的病例累计增至4655宗。

    上海疫情未算受控,但已实行约三星期的封城措施已令当地市民相当不满,而批评和质疑防疫措施的声音更是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之后响起。继早前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缪晓辉质疑「清零」及封城政策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昨(19日)早亦发表题为《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国防疫工作科学性的建议》帖文,文章虽未反对动态清零,而是说要真正理解,但仍然不能过关,帖文当晚便被人发现屏蔽,点开后出现「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的字样。

    而据《明报》报道,刘小兵在文中指出,Omicron病毒潜伏期已缩至三到四天,但「封控期仍机械地照搬以往,有的部门还层层加码」;排队做核酸,导致病毒更易传播;一人确诊或疑似就对整栋楼、整个小区甚至整座城市封控,做法「加剧恐惧心理」,引发大量人道主义灾难。他更抱怨,「人们需要的紧缺物资送不进来,什么莲花清瘟却每户不缺送到,紧缺的运输力被其过度占用。」刘提出多项建议,包括重视防疫政策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赋予下级决策者和执行者因地制宜、权衡利弊的权力」、缩短封控期、优先采取抗原检测虐、对无症及轻症实施居家隔离、「严查发国难财的个人与组织及其背后的保护伞,阻止利益集团的形成,消除调整与改进防疫政策的障碍与阻力」。

    为终结清零铺路?钟南山质疑「动态清零」期刊文章下架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联同广州专家在本月上旬上架的英文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文指出,动态清零不能长期维持,中国需要有序重新开放,让社会及经济发展恢复正常,并适应全球重新开放。文章又为有序重开提出多项建议,包括以省时省力省资源的抗原快速测试作为社区检测的首选,以及加强全国疫苗接种率和加快研发针对性的药物等。

    有关文章被部分外媒视为是中国政府为终结「清零」铺路,但文章公开后,旋即被期刊下架。以时序看来,期刊文章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审阅期,有关文章可能是在党总书记习近平在3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针对这一波疫情重申坚持「动态清零」之前提交,刊出时成了与主旋律不同调而遭下架。习在会上强调,「坚持就是胜利」,要求当局采取更加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另一边厢,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他防疫专家连日为「动态清零」辩护,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昨天表示,部分人对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失去信心,但他认为,这政策符合中国实际,是「中国防控最佳选择」。他又说,中国各界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很有限,未来疫情发展方向非常复杂,「要从思想上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迎战可能发生的规模化疫情。

    替代文字

    刘小兵,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国防疫工作科学性的建议

    面对新冠病毒新变异株奥密克戎病毒在我国的传播,我国各地政府在中央的领导下沉着应对,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采取众多果断措施,尽力阻止病毒的扩散与传播,取得了抗疫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病毒并未消失,并有向全国扩散的可能;即使在疫发地区也未完全复原,仍有艰巨的工作等着我们。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防疫工作,减少次生灾害与人道主义灾难,有必要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高当下全国防疫工作的科学性提供指引。

    回顾近期防疫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出现的一些现象,切身感受到存在以下问题值得认真反思:

    1、奥密克戎病毒的潜伏期已缩短至3-4天,封控期却仍机械地照搬以往的办法,不仅没有根据病毒新的特征作出调整,有的部门还层层加码,作出要求前往封控区做志愿者必需先在隔离点观察7天的荒唐规定,徒增本就紧缺的抗疫资源不说,还耽误了抗疫工作。

    2、坚持集中排队做核酸,从不理会它会导致病毒更易传播,特别是在足不出户的封控期间它成为了最主要的传播渠道。

    3、在无条件保障情况下仍坚持集中隔离,特别是毫无道理地对已自愈转阴者仍要求强制集中隔离。

    4、违反集中隔离观察点设置标准,将方舱设在居民小区周边,也不管它是否会传染周边小区。

    5、明明抗原检测比核酸检测灵敏度更高且可分散自测,仍坚持以集中核酸检测作为主要监测手段。

    6、一人确诊或疑似,就对整栋楼、整个小区、整个单位甚至整座城市都实行封/闭/管/控,这种做法加剧了大家的恐惧心理以及人际间的相互防范意识,引发了大量人/道/主/义/灾/难。

    7、人们需要的紧缺物资送不进来,什么莲花清瘟却每户不缺送到,紧缺的运力被其过度占用。

    8、公共媒体对奥密克戎病毒危害和防疫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发了一些社会负面情绪,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9、对未发生的灾害以负不起责任为由采取严厉措施防范,对正在发生的次生灾害却视而不见;政策执行者只担心放松管控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从不担心严守死防导致伤害而被问责。

    10、各地出现疫情时没有很好地吸取过往疫区发生的惨痛教训,依然重蹈覆辙。

    替代文字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当下全国性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提出以下几点的建议:

    1、防疫工作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而不是相反。藐视,意即科学客观地评判疫情的危害,在全国性的宣传上不要妖魔化病毒;重视,既要重视防疫政策的执行力与执行者的权威,也要重视防疫政策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赋予下级政策决策者和所有政策执行者因地制宜权衡利弊的权力,同时对防疫过度造成重大次生灾害者进行问责,以避免防疫代价超过防疫成效的现象发生,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

    2、宣传与新闻报道工作要做到客观真实,疫情信息要公开透明,这是当下做好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明真相的群众”确实会给政府的防疫工作带来麻烦,但我们也应该反思群众为什么会不明真相。为了让大家能够真正齐心协力配合做好防疫工作,首先需要政府保障宣传与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使大家有能力识别谣言,这样才能让大家“不信谣”和“不传谣”。在这方面,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3、基于科学认知和真实宣传奥密克戎病毒危害以及总结过往防疫手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防疫措施和手段,及时叫停或完善那些明显自相矛盾、违背防疫目标以及次生灾害严重的手段。如有可能,可以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根据上面我们指出那些问题,这里提几条具体的意见:

    (1) 及时将现行的封控观察期调整为3-4天。

    (2) 调整集中核酸检测的做法,防止其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果要大面积检测甄别患者,建议先采取分散做抗原的办法,对抗原阳性者再进行核酸检测;允许抗原检测结果作为通行依据与证明。

    (3) 根据保障条件决定需要集中隔离的人群及其优先顺序,对无症、轻症及已自愈者实施居家隔离。

    (4) 集中隔/离/点避免设在居民小区等人口密集的周边。

    (5) 停止一人确诊或疑似就封/楼、封/小区、封/单位、封/城的过度防疫的做法;禁止各地各自为政,跨区域封控(如封路封高速)。

    (6) 因单个医院发现感染导致医院清理病毒不得超过72小时,绝对不允许同时关闭所有医院,保证紧急救助通道无条件开通。

    (7) 严查和严惩发/国/难/财的个人与组织及其背后的保/护/伞,阻止利益集团和链条的形成,消除调整与改进防疫政策与措施的障碍与阻力。

    从新冠疫情两年多的演变发展态势来看,除非出现像上次SARS病毒莫名其妙消失的奇迹,疫情很有可能会继续在各地陆续出现。为了避免今后再次出现过往已经出现过的那些问题,我们一定要真正理解“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政策的科学内涵,不要犯“在战略上重视但在战术上却藐视敌人”的错误,科学防疫,在避免产生重大次/生/灾/害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伤害。我们相信,在以 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的抗疫工作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也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