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科研暗助中国军方受质疑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2年4月3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附近的巴塔伊尼察的 米伦科-帕夫洛维奇上校飞行员 军用机场,塞尔维亚军队收到的最新武器--中国FK-3防空导弹系统。(photo:RFI)
    2022年4月3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附近的巴塔伊尼察的 米伦科-帕夫洛维奇上校飞行员 军用机场,塞尔维亚军队收到的最新武器--中国FK-3防空导弹系统。(photo:RFI)

    德国和中国在科学上有广泛的交流。德国大学深受中国访问学者的喜爱。但现在一份名为“中国科学调查”的国际研究显示,中国也将德中和欧中科研成果用于军事用途。一些中国访问学者回国后,服务于军工部门。

    研究报告还显示,在过去的22年里,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的欧洲和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近3000篇科学论文。研究工作涉及军事敏感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半导体、无人驾驶车辆和雷达技术。这些敏感出版物中,至少有349篇由德国参与出版。

    德国广播电台也参与了“中国科学调查”的研究。该电台报道说,太多敏感数据被发送到了中国。欧洲的大学与研究人员正在与中国军事机构合作。中国领导层也在利用合作中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军队的战略升级。

    该研究在德国引发多方反响。德国联邦教育部长 Bettina Stark-Watzinger认为,大学对此负有责任,因为合作是在大学层面上进行的。执政党之一绿党则呼吁在未来进行更仔细的审核。

    自民党籍德国联邦教育部长 Bettina Stark-Watzinger认为,德国大学在与中国进行这种可疑的研究合作时负有责任。德国大学以后应更敏感些。

    绿党外事政治家特里廷和科学与研究发言人凯格林共同表示:“中国的进攻性军事政策—尤其是对南海邻国—使在安全和研究领域的一些合作变得不可能。”与中国开展科学合作,保持交流渠道畅通是合理的。但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德国的技术主权和捍卫自己的价值观,人们必须“谨慎行事”。

    左翼党认为,这是政治失败。国家应该有强有力的民事条款,将民用大学的军事研究排除在外。但完全排除与某些国家的研究合作不是解决方案。

    德国媒体则呼吁改革和加强防范。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调查研究结果并不一定令人惊讶。这是长期以来对中国使用的标准与该国为自己制定的标准不相符的结果。欧洲的研究自由正在被中国的制度所利用。该制度一直让科学为军事服务。从欧洲的角度来看,科学知识是否也可以用于军事,并不总是一目了然。但研究报告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对风险表现出惊人的幼稚,甚至是疏忽大意。

    《斯图加特报》要求知识产权在德国受到更好的保护。“中国渴求知识。但不太愿意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别人。”德国有必要在本土上保护好知识产权。

    德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新的对华战略。根据绿党的消息,研究、技术和对外科学政策将在其中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