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开战前 泽伦斯基会怎么选择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乌克兰在战争中落居下风了,显然宣传战的效果有限,没法靠它击败俄罗斯。(美联社)(photo:UpMedia)
    乌克兰在战争中落居下风了,显然宣传战的效果有限,没法靠它击败俄罗斯。(美联社)(photo:UpMedia)

    美苏近半世纪的冷战,结果苏联不但连国家都解体了,本来专制的共产党还在俄罗斯被宣佈为非法组织,真个是亡党亡国。

    苏联为何败的那么惨?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苏联的经济被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拖垮了,但也有学者主张美国的心理战与宣传战才是「苏东波」吹起与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所谓宣传战是形式,心理战是实质,互为表里;现在流行的用语则叫做「认知作战」,就是想方设法改变敌方阵营人士与旁观者的看法,进而争取最多人成为己方的帮手。

    咦?这不正是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开战以来天天都在做的工作吗?他的「工作绩效」如何?

    如果美国真是靠宣传战+心理战打败苏联,那应该有效,泽伦斯基确实募到很多武器弹药,让相对弱势的乌克兰与强大的俄罗斯对峙超过100天了。但是,同时,也造成更多自己人民的伤亡、更多的国土满目疮痍,这应该不是他要的绩效吧?

    泽伦斯基的演出极为卖力,演出机会也很多,但是现在看起来,乌克兰在战争中落居下风了,显然宣传战的效果有限,没法靠它击败俄罗斯。

    关键何在?

    泽伦斯基在上週末「香格里拉战略对话」会议中以视讯演说表示:「不要等到战争开打后才启动(外交手段),那时已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害。战争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除了部份人士的野心」。这段真心实意的「台词」其实就回答了「关键何在」之问:关键在情境,不同的手段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有效。

    美国当年的宣传战产生很好的效果,是因为双方一直没有真枪实弹的火拼起来,而是处于一种「僵持和平」与核武「保证相互毁灭」形成的「恐怖平衡」中,所以持续的心理战才发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关键情境是「不战」。一旦开火,情境就不同了,从「不战」变成了「战」,此时的主战场不在网路或社交媒体中,而在乌克兰的地理疆域内了,是为热战。

    乌克兰几百万流离失所人民的遭遇令人同情,不过泽伦斯基是经过民主程序选出来的国家领导人,这个民主程序的政治意涵就是大家以多数决共同做出选择,然后全体承担后果。被选出的是老道的政客、政治素人、或杰出的演员都有责任避免战争,而非无力阻止战争发生后才惊觉外交手段运用的时机,迟了就不行了。

    外交是与其它国家交往的准则,战略则是执行军事行动的准则,二者都必需服从政治,服从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利益的判断。泽沦斯基把俄语排除在官方语言之外,还想带领乌克兰进入北约,都是他对国家利益的政治判断,现在看起来结果远不如理想,未来是否坚持下去或谈判、甚至让步,也是他要做出的政治判断,不是发佈激动人心的演讲即可;后者是他擅长的专业,但前者呢?

    当然,前面以美苏冷战来类比俄乌对垒,有偷换概念之嫌,前者是两个超强的相残,后者是权力不对称的争斗,放眼全球,绝大多数都是弱小国家,所以,关注后者情境的国家数量更多。

    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与政治实体,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么会「演」的总统,但绝大多数都是小国,都做不到「自己的国家自己救」,都必需与强权打交道,是抗衡?避险?抑或扈从?不能等战争开打了才决定。泽伦斯基在香格里拉说的话表示他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只不过,他没在战争开打前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现在不但情境变了,也有点晚了,而且可能还由不得他了。

    但是,我们还是衷心祝福乌克兰人民。

    ※作者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