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诉韦德案」被推翻 「#MeToo」仍有待努力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美国关于「#MeToo」、女性权利、取消文化的争论并非今时今日才出现,各种意见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持续论辩。(美联社)(photo:UpMedia)
    美国关于「#MeToo」、女性权利、取消文化的争论并非今时今日才出现,各种意见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持续论辩。(美联社)(photo:UpMedia)

    美国知名双週刊《纽约杂志》(New York)6月20日发行的最新一期,封面插图是潮流艺术家 KAWS 绘制他知名的公仔角色。不过,这期杂志之所以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是因为这幅画作,而是其所搭配的文章,让「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再度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

    这篇标题为〈在17岁时「被取消」〉(Canceled at 17)的8千字封面故事,讲述一名男高中生,在未经同意下散播女友的裸照,因而遭到同侪排挤、失去朋友让他形同「被取消」。文章的结尾落在这名男高中生为此不出席自己的毕业典礼。但他仍参加了四场舞会。

    文章刊出后立即收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当中多数聚焦在作者放大男高中生「被取消」的受害者立场,忽略了那位女友实际受到侵害的事实;另一种批评则是从标题切入,质疑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偏差行为而遭遇种种「后果」,究竟能不能算是「被取消」。

    随着「#MeToo」运动的觉醒,全美各地的年轻人开始正视校园性别暴力问题,这当中通常更多的是指向校方对于类似事件处理的怠惰。从《纽约杂志》这则封面故事中,可以清楚看到本应保护受害者的大人们让她失望了,于是学生们被动用自己的方式声张正义。

    与此同时,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数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4的票数,推翻1973年「罗诉韦德案」以来所确立,受宪法保障的堕胎权,最新的这项裁定将赋予各州自行决定堕胎是否合法的权力。

    全美在这之前已有13州通过了「自动生效法」(Trigger Law),一旦联邦大法官做出裁决,一个月内将正式在州内启动堕胎禁令;另外还有至少9个州,预计也会在数週至数个月内全面或部分禁止堕胎。

    由此可知,现实中的美国绝非如《纽约》文章所暗示的那样──「#MeToo」运动失控、女性权利的主张太过激进。然而,当一份被视为亲自由派的主流刊物为了「平衡报导」,却淡化受害者的角色时,不仅将加速社会对女性主义的敌视,也将让立场更极端保守的媒体犹如拾获意识形态攻防的弹药。

    2020年7月初,美国文化杂志《哈泼》(Harper's)刊登一封由西方上百位着名作家、新闻工作者、学者联名的《一封关于正义与公开论辩的信》(A Letter on Justice and Open Debate),连署人包括左派大宗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和政治学者法兰西斯・福山等知名人士。公开信中表达了对「取消文化」的担忧,认为这个现象已逐渐发展成一种针对异己言论的极权主义,尽管主张可能是进步的,做法却带有反自由主义的倾向,美国政坛对于「取消文化」的正反意见更是打破党派分野的。

    〈在17岁时「被取消」〉中那位男高中生的遭遇,类似案例在世界各地校园中屡见不鲜,许多孩子甚至毫无理由就成了霸凌的箭靶。如今他马上就要前往别的城市就读大学开启全新的人生,但他对那名女孩所造成的伤害将跟随她一辈子。

    关于「#MeToo」、女性权利、取消文化的争论并非今时今日才出现,各种意见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持续论辩。无论持何种立场,对于「谁才是受害者」应该要能有基本的共识,否则再多的讨论都毫无意义。

    ※作者为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