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皮影戏卡拉格兹 活在庶民生活中的文化遗产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ChinaTimes,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在安卡拉旧城区开工作坊制作木偶、表演偶戏的切廷(图)2月24日演出皮影戏「卡拉格兹」。他说,这出戏像镶嵌艺术(马赛克)般反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在安卡拉旧城区开工作坊制作木偶、表演偶戏的切廷(图)2月24日演出皮影戏「卡拉格兹」。他说,这出戏像镶嵌艺术(马赛克)般反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皮影戏「卡拉格兹」是土耳其通俗又深刻的无形文化遗产。即使在科技挂帅的年代,鄂图曼帝国时期的这项民间娱乐活动仍魅力不减,继续真切映照着庶民生活。

    巴西剧场大师波尔(Augusto Boal)曾说:「剧场艺术是我们自身的写照。」对土耳其观众而言,他们从卡拉格兹(Karagoz)里看到了自己。

    Karagoz是土耳其文「黑眼睛」之意。卡拉格兹是最具代表性土耳其皮影戏剧目的主角,庶民背景的他秃头圆脸、有一对乌黑大眼、留着浓密络腮胡。这个人物性格天真活泼、说话通俗幽默,代表没有受过教育、说话直白坦率的普罗大众。

    另一位主角哈吉瓦特(Hacivat)则是出身上流社会、有头有脸「大人物」的代表,外形和性格上也跟卡拉格兹形成反差和对比。哈吉瓦特长脸、尖下巴、三角眼、尖胡须,说话文诌诌,但是性格高冷。

    皮影戏「卡拉格兹」是土耳其通俗又深刻的无形文化遗产,主角卡拉格兹(前右)和哈吉瓦特(前左)互相斗嘴的桥段是这出戏最引人入胜之处。图摄于2月24日。(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皮影戏「卡拉格兹」是土耳其通俗又深刻的无形文化遗产,主角卡拉格兹(前右)和哈吉瓦特(前左)互相斗嘴的桥段是这出戏最引人入胜之处。图摄于2月24日。(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投射布幕上两个南辕北辙的皮影子互相斗嘴是这出戏最引人入胜之处。嘴上不饶人的哈吉瓦特老是找卡拉格兹麻烦,却总是遭到卡拉格兹以玩笑口吻和生动语言反脣相稽。有的演师还会即兴编词嘲讽现实生活,令观众们会心一笑。

    在安卡拉旧城区开工作坊制作木偶、表演偶戏的切廷(Sevket Cetin)经常演出卡拉格兹。他说,卡拉格兹和哈吉瓦特两个主角之外,这出戏的角色还包括生活在鄂图曼帝国社会中的不同族群,包括黑海人、库德族人、法国人、高加索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等。

    34岁的切廷已表演卡拉格兹17年。他告诉中央社记者:「所有角色都在卡拉格兹里。这出戏演的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像镶嵌艺术(马赛克)一般。」

    皮影戏「卡拉格兹」是土耳其通俗又深刻的无形文化遗产,主角卡拉格兹(前右)和哈吉瓦特(前左)互相斗嘴的桥段是这出戏最引人入胜之处。(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皮影戏「卡拉格兹」是土耳其通俗又深刻的无形文化遗产,主角卡拉格兹(前右)和哈吉瓦特(前左)互相斗嘴的桥段是这出戏最引人入胜之处。(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正直坦率的卡拉格兹总是那么机智地妙语如珠,吐槽高高在上的哈吉瓦特,这样的真切形象特别引起巿井小民共鸣,使他广受喜爱。他的名字在土耳其因此成为皮影戏的代称。

    「土耳其人将皮影戏传统从中亚传入安纳托利亚,卡拉格兹和哈吉瓦特两个角色的名字是16世纪以后才有的。」安卡拉的皮影戏大师于杰(Haluk Yuce)说。

    土耳其皮影戏大师于杰(后右)1月30日结束表演时带领团队成员与一群儿童观众合影。他受访表示,儿童「爱死皮影戏卡拉格兹了、真的爱、一直爱」。(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土耳其皮影戏大师于杰(后右)1月30日结束表演时带领团队成员与一群儿童观众合影。他受访表示,儿童「爱死皮影戏卡拉格兹了、真的爱、一直爱」。(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66岁的于杰在美国取得偶戏教育艺术硕士学位,已经操演卡拉格兹40年。他不但在自己创立的剧场和学校为小朋友表演、到大学为大朋友表演,更把卡拉格兹带到世界不同角落。布幕后方强光下的于杰赋予卡拉格兹生命力;卡拉格兹也让于杰用生命为传统文化散放光和热。

    对土耳其人而言,皮影戏和傀儡戏传统源自远东和中亚。于杰告诉中央社记者:「我相信亚洲是卡拉格兹传统的起源地。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它源自埃及,不过对我而言,这都不要紧。我喜欢卡拉格兹、喜欢演出卡拉格兹,以及带着角色们一起跟观众见面。」

    土耳其皮影戏大师于杰(图)已操演2009年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卡拉格兹」40年。他1月30日受访时强调,卡拉格兹将会「一直活在庶民的生活里」。(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土耳其皮影戏大师于杰(图)已操演2009年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卡拉格兹」40年。他1月30日受访时强调,卡拉格兹将会「一直活在庶民的生活里」。(图/ 中央社)(photo:ChinaTimes)

    採访当天,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20多位观光客专程来到于杰在安卡拉巿中心经营的剧院,为的就是亲自感受百闻不如一见的卡拉格兹魅力。

    于杰先以英语向外国观众解说,随即一人分饰多角,双手分别操纵木桿让皮影灵动,并且动嘴赋予皮影灵魂,还要在不同角色之间迅速变换音调和语气,有时也会唱歌或用声音制造特效。观众们聚精会神看着布幕上活灵活现的皮影、听着节奏紧凑的唱作俱佳,谁说一定得听懂土语,才能够玩味这种广受欢迎的庶民文化。

    尽管剧场艺人贬抑卡拉格兹表演,认为那只是「过度简单的原始艺术呈现」,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将「黑眼睛:土耳其皮影戏」纳入无形文化遗产,让卡拉格兹在土耳其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屹立不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称,卡拉格兹表演结合歌唱、铃鼓乐、诗歌、神话、绕口令和谜语,剧中充斥双关语和模仿其他地区口音,「卡拉格兹曾在咖啡馆、花园和公共广场经常性演出,特别于斋戒月和割礼期间」、「传统剧场加强文化认同感,以娱乐方式使人与人距离更近」。

    于杰指出:「成人和儿童都喜爱卡拉格兹,儿童尤其爱死卡拉格兹了、真的爱、一直爱。尽管有卡通影片,或者现在更有其他借助非常高科技辅助而完成的演出,它仍然是非常纯粹,却又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表演。」

    他相信卡拉格兹传统不灭,「它仍然『活着』,而且将会一直活在庶民的生活里」。(编辑:郭中翰)1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