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赵本山现状……一声长叹!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这个七月,范伟很忙。

    由陈思诚导演、他与黄渤主演的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就要上映,在电影的宣发阶段,他的参演片段活跃在各大社交网络,表现不俗,强势刷屏。

    在电影这个行当,范伟被称为娱乐圈最被低估的影帝。任何小人物的矛盾与市侩,范伟信手拈来,演得稳稳当当。

    这是在赵本山身边的那个范伟,梦寐以求的人生。

    而最近一次听见赵本山本人的消息,是在去年的12月份。

    有媒体爆出,赵本山退出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再往前,是2021年2月份的时候,本山传媒海南公司被宣布破产清算。

    2022年2月,赵本山的徒孙张玉娇又大张旗鼓地与本山传媒割席,公开叫板:"我是第一个跟赵本山对着干的人"。

    种种争议,赵本山三缄其口,没有回应。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如今,这座屹立在黑土地上的商业帝国,颓势也肉眼可见。

    遥想当年,从普普通通的东北农民到一呼百应的"小品之王",赵本山走了三十年。

    后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1962年,辽宁沈阳。

    工厂的烟筒翻滚着浓烟,这座从硝烟中走过的城市,正百废待兴。

    这一年,范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关系和睦,家庭美满。

    与荧幕上的憨厚爽朗不同,范伟私下里性格拘谨又内向,只偶尔做出点出格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蔫淘"。

    *(photo:MyZaker)

    范伟童年照(左一)

    11岁时,因为和哥哥姐姐吵架,范伟一气之下,扬言要离家出走。

    同学不敢收留他,他就躲进了自家屋后的皮鞋厂里。十月底的东北很冷,没多会儿,他冷得受不了,又偷摸回了家。

    范伟猫在自家后院玻璃上,看着妈妈独自坐在屋内抹泪,家里一片大乱。他有些得意,觉得自己无比重要。

    他又躲回了皮鞋厂,再出来时,迎面撞上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找了他许久,看到范伟囫囵出现在自己眼前,父亲又气又急,最后还是狠狠抱住了他。

    *(photo:MyZaker)

    范伟(右一)与哥哥姐姐

    范伟出生的这一年,在离沈阳60公里之外的铁岭,赵本山刚刚成为孤儿。

    这一年,赵本山5岁,一场肺结核夺走了母亲的生命,父亲赵德仁觉得老家实在太穷,想带着孩子逃荒到黑龙江。

    黑龙江天寒地冻,赵德仁看赵本山太小,估计去了也会冻死,就只带上了他的哥哥姐姐。

    赵本山被无情抛下,绝望时,是二叔赵德明收留了他。

    *(photo:MyZaker)

    赵本山二叔(左一)

    在赵本山的记忆里,他的童年很苦,但也能咂摸出几分甜。

    赵二叔是个盲人,但二胡拉得极好,只要有人哼出调,二叔就能用二胡拉出来。

    彼时,赵本山就是赵二叔的拐杖,他们一起在寇河边放马,在山坡上唱歌。

    赵二叔蹲在河边,用手分辨着片片野草,赵本山就站在水草丛中,用钎子捉蛤蟆。

    蛤蟆和野菜,是当时赵本山品尝过的最佳美味。除此之外,他吃的是村里人接济的百家饭,穿的是同龄人不要的旧棉衣。

    1996年,倪萍到赵本山的出生地采访,赵本山指着村头一间小破窝棚:

    "那就是我小时候的家。"

    *(photo:MyZaker)

    1991年,赵本山采访中提及乡亲落泪

    *(photo:MyZaker)

    赵二叔二胡拉得好,赵本山耳濡目染,自然也学到了精髓。

    年少的日子里,他混迹于村头巷尾的红白喜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1974年,17岁的赵本山,终于凭着一把手艺,进入了公社文艺宣传队。

    再往后,他被借调到西丰县剧团,没有正式的编制,主演二人转。

    赵本山二胡演奏《二泉映月》

    二人转,这个生长在黑土地上300多年的民间艺术,收留了赵本山孤荡的心。

    与此同时,60公里之外的沈阳,青年范伟开始在学校的文艺队里唱样板戏。

    在赵本山唱着《小拜年》、《月牙五更》,在乡间简陋的舞台上摸爬滚打时,范伟站在学校礼堂里,《红灯记》、《沙家浜》,他张口就来。

    范伟家里有个老舅在市文艺队工作,看范伟确实喜欢在舞台上表演,就给找了个音乐学院的老师,想点拨他几下。

    范伟当着老师的面唱了几句,又讲了段评书,老师直言:"你要是唱歌,一辈子都是业余的,表演倒还是那么块料。"

    1978年,16岁的范伟通过亲戚,找到了沈阳曲艺团的相声演员陈连仲,头一磕,入了相声这道门。

    拜师时,范伟当着师父的面,用农村土话说了个相声小段。

    陈连仲蹙着眉,摇了摇头:"孩子,你条件一般,我尽量教你,能教成我就带着你好好学。"

    *(photo:MyZaker)

    范伟在舞台上说相声

    四年之后,辽宁省举办了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

    25岁的赵本山捧着三弦翻着眼,将盲人张志演得活灵活现,一举成名。

    这一年,铁岭民间艺术团需要一位演员临时救场,因《摔三弦》初露锋芒的赵本山,被借调过来。

    *(photo:MyZaker)

    赵本山表演《摔三弦》

    吃晚饭的时候,赵本山拎着瓶铁岭老窖挨桌敬酒,敬酒词一套一套:"一杯生二杯熟,三杯四杯是朋友"。

    彼时,跟着老师来铁岭表演的范伟就搓着手坐在一边——他敬佩赵本山台上的惟妙惟肖,也羡慕他台下的八面玲珑。

    第二年,21岁的范伟考进了沈阳曲艺团,成了一名相声演员。

    *(photo:MyZaker)

    考进了体制内,不代表万事大吉。

    团里有十几组相声演员,却只有两个编剧。范伟置身其中,论资历不够格,论能力也不突出,哪有人专门为他写剧本。

    范伟想着,干脆就自己写本子得了。

    某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用日记结构写的小说,觉得新奇。他灵感迸发,挥手写出自己的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记》。

    这是一个失败的相声作品——因为全篇砸不出一个"包袱",范伟还被团里的同事起了个外号:悲剧相声。

    *(photo:MyZaker)

    年轻时的范伟

    好在命运眷顾了他。

    1986年,第一届全国相声大赛开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曲艺编辑来到沈阳曲艺团选作品,范伟的处女作也混入其中。

    初选时,团里的演员挨个给编辑念本子,因为本子是自己写的,范伟读起来抑扬顿挫,真情流露。

    这个编辑眼前一亮,对团长说:"这个小胖子读稿子感觉不错,分寸把握得好。这孩子会有点儿出息,你们得好好培养。"

    因为这句金口玉言,范伟被选上参加全国相声大赛,虽说没能得奖,但从北京回来后,范伟摇身一变,成了团里的骨干。

    *(photo:MyZaker)

    1986年,范伟(左一)演出相声

    24岁的范伟春风得意,与此同时,赵本山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人生高点。

    1986年,29岁的赵本山已经正式调进了铁岭民间艺术团,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正式搭档——潘长江。

    潘长江父母是铁岭县剧团评剧演员,潘长江也自小跟着学评剧。

    长大之后,因为身材的原因,潘长江考剧团,怎么也考不上,"演出时穿的道袍都撑不起来"。直到1984年,27岁的潘长江才被铁岭民间艺术团收纳,演的是丑角。

    一个是草根艺人赵本山,一个是梨园子弟潘长江,一个是"瞎子张志",一个是"关东丑王",两人一拍即合,演了出戏,叫《大观灯》。

    *(photo:MyZaker)

    潘长江(左)与赵本山(右)演出《大观灯》

    在戏里,两人一个瘸、一个瞎,一经推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那段时间,两个人从八点开演,一直演到晚上十一二点,吃饭都在剧场里,不知道外边黑白。

    《大观灯》连续在沈阳演了500多场,在黑土地上种下了姓名。

    因为这场戏,赵本山和潘长江还得了个俗名:一个叫"天下第一瞎",一个叫"天下第一瘸"。

    *(photo:MyZaker)

    1987年,时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姜昆,带团来到铁岭演出。

    这时候,姜昆已经担任了4届春晚的主持,更别说在这一年春晚,姜昆刚演完《虎口遐想》,可谓是全民皆知。

    结果姜昆在铁岭体育馆表演时,台下观众却表情冷淡,少有掌声。细问之下才知道,本地还有相当受欢迎的一喜剧人才,叫赵本山。

    姜昆慕名前去,被赵本山的《瞎子摸灯》拜服,决定要将赵本山推向春晚。

    *(photo:MyZaker)

    姜昆(右一)与赵本山(中间)

    *(photo:MyZaker)

    上春晚,可比上炕费劲。

    1988年,赵本山的节目被选上了春晚舞台,但要先在哈尔滨分会场试试水。

    消息一定,整个铁岭都轰动了,赵本山高兴坏了。这一年,赵本山31岁,似乎看到了人生巅峰。

    回到铁岭,迎接他的场面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谁知道除夕当天,全村老少爷们守在电视机前,一直到电视上打出"再见"两个字,连赵本山的影子都没见。

    赵本山感觉无颜见铁岭父老。

    身边人给他支招,"是不是没送礼啊"。赵本山眼前一亮,转过年,他搬着一箱茅台酒,又晃晃悠悠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他到处打听"这玩意儿给谁送去",没有人能给指出明路。

    最后,赵本山就躲在招待所里,一天一瓶酒,下酒菜是看不清的前路。

    *(photo:MyZaker)

    相声演员李金斗(左一)与赵本山(右一)

    赵本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北京乱撞的时候,范伟也忙,忙着相亲。

    相亲是从范伟的24岁开始的。

    那时候,范伟在曲艺团工作稳定,但因为"长得着急",迟迟找不到对象。家里人急了,开始给他张罗相亲。

    第一个姑娘是商店的营业员,两人相处了一个星期,无疾而终;第二个姑娘是工厂的技术员,两人接触了一个月,还是没来电;

    1988年,相到第三个姑娘时,26岁的范伟心动了。

    第三个姑娘叫杨宝玲,刚从学校毕业,比范伟小六岁。看着眼前青春靓丽的姑娘,"中年永驻"的范伟,突然开始自卑。

    *(photo:MyZaker)

    范伟谈自己长相

    后来在媒人的撮合下,两人多了个接触的机会,单独约在了沈阳的北陵公园。

    去约会之前,范伟局促不安,姐姐揽下了他的造型工作——紧身裤、费翔同款爆炸头,还顶着一个大脑袋。

    见面后,杨宝玲打眼一看,怎么看怎么难受。

    后来两人去吃饭,杨宝玲胃口小,饭剩了一些,范伟看着剩饭心疼,就端过来自己全吃了。

    杨宝玲这才认定这个男人:"这是一个朴实的人。"

    后来范伟提起两人约会的过程,偷偷笑了几声:"其实我媳妇当时近视,她要是戴了眼镜,估计就成不了了。"

    1990年4月10日,两人登记结婚,28岁的范伟,迈进了人生新阶段。

    *(photo:MyZaker)

    范伟夫妻与师父

    这一年,对赵本山来说,也是一场如约而至的惊喜。

    1990年,33岁的赵本山终于第一次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被连毙三次的小品——《相亲》。

    他一袭灰色中山装,戴着一顶青色小帽,蔫头巴脑,哏哏着脖儿,引爆了全民笑点。

    往后三年,赵本山连夺下三年的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

    赵本山的时代,开启了。

    *(photo:MyZaker)

    1990年,赵本山小品《相亲》

    当时,在赵本山这座高峰之下,仰望他的有许多,范伟是其中一个。

    1992年底,铁岭艺术团团长崔凯给正在北京演出的范伟捎了句话,说赵本山新小品中有个角色要换一下,想让范伟去试试。

    范伟连忙答应,跑去央视的排练厅,练了几天后,春晚总导演却始终不同意换角。

    为了不让赵本山犯难,范伟打了声招呼,离开了排练中心。这让赵本山高看了范伟一眼:"宠辱不惊,是个本性善良的人,也是个好搭档"。

    1993年4月,赵本山给范伟打来电话:"辽宁省艺术节有个小品缺个收费员,你有兴趣吗?"

    那部小品叫《走毛道》,自此,金牌搭档碰了头,春晚小品也有了新看头。

    这一年,赵本山36岁,范伟31岁。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1995年,33岁的范伟第一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那是小品《牛大叔提干》,范伟演一个机关秘书,精明又谄媚。

    彼时,范伟台词没多少,形象也一般,焦点始终在赵本山身上。

    *(photo:MyZaker)

    1995年,赵本山、范伟合作《牛大叔提干》

    下了春晚的舞台,范伟回到了沈阳,从火车站出来后,他打了个出租车。

    在路上,他一直等司机认出他来,聊了几句,司机无动于衷。

    他不死心,下车时还特意问师傅要了发票,两人四目相对,依旧没认出来。

    范伟日后讲起这个经历,说了句:"可能司机师傅太困了吧,大过年的",时隔多年,他依旧介怀。

    *(photo:MyZaker)

    而这样的情况,是早几年两人合作的常态。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众星拱月,范伟只是那颗星,暗淡无光。

    他是仗势欺人的司机,是精致妖娆的老师,是一本正经的乡长……没有人关注范伟是谁,只知道这是赵本山的搭档。

    范伟很憋屈,好几次和赵本山辞演:"哥你要不换个搭档吧,换个女搭档,光棍戏太难演了。"

    赵本山不动如山:"你别着急,你就跟着我走。"

    *(photo:MyZaker)

    1997年,赵本山、范伟合作《红高粱模特队》

    转机与千禧年一起到来。

    某天,编剧宫凯波和范伟讲了自己在医院里看到的几个真实的小故事,范伟听罢,特别喜欢。等到赵本山来了北京,三个人坐下来商量了一下,作品开始成型——《卖拐》。

    于是,在2001年春晚舞台上,范伟摘下了眼镜,剃成了平头,被人忽悠得一愣一愣。

    一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夫",成了范伟最佳的自画像。

    再往后,两人乘胜追击,卖完拐又卖车,卖完车又卖担架,《卖拐三部曲》口碑热度双开花,每年都把春晚一等奖捧回家。

    范伟终于火了,但危机与转机,往往相携而来。

    *(photo:MyZaker)

    2001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合作《卖拐》

    *(photo:MyZaker)

    范伟忙着在舞台上寻找价值时,早已功成名就的赵本山,回到了东北老家。

    2000年,赵本山应闫学晶夫妻俩的邀请,去剧场里看二人转。

    看着舞台上卖力演出的民间艺人,赵本山突然觉得,自己需要为二人转做些什么。

    他决定,要收几个二人转弟子,将二人转从东北这个小旮旯,推向全国的大舞台。

    *(photo:MyZaker)

    赵本山与闫学晶

    身边人都不解,觉得这是一条费力不讨好的路,明明凭借着春晚的名气,赵本山轻轻松松就能赚到盆满钵满。

    赵本山不听劝,只扔下一句:"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路"。

    赵本山将二人转比喻为冬天的一棵大葱:叶黄、根绿、心不死。要将这么一个日落西山的行当扶起,难度可想而知。

    他接手二人转的时候,这个行当乌烟瘴气,演员良莠不齐,表演的地点多是洗浴中心,唱的也都是些不入流的荤段子。

    于是,赵本山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改革,倡导"绿色二人转"。

    2001年,赵本山收下第一批弟子后,举办了"二人转本山杯大赛",开始搜罗和挑选东三省的二人转人才。

    只是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民间演员,向来不受规矩管束。刚一开始,他们就给了赵本山一个下马威——赵本山约开会,不来;赵本山安排工作,不去。

    赵本山心里明白,"再聪明的头脑,也对付不过一个民间艺人",于是他想了个招,开始以情服人。

    谁需要钱,他给掏;谁家里孩子读书,他帮忙联系。大到公司战略规划,小到两口子打架闹离婚,事无巨细,他统统插手。

    渐渐地,徒弟们心服口服。

    "赵家班"演奏《赛马》

    赵本山忙着组建"赵家班"时,范伟也找到了新出路。

    2003年,41岁的范伟接到了冯小刚的邀请,出演电影《手机》,演一个河南农民。

    在戏中,他只有几句台词,说的是河南话。范伟心里直打鼓,总害怕自己说得不地道。

    剧组里有个河南人,范伟请他把这句话用录音机录了下来,然后捧着录音机来回地学——回家讲给老婆孩子听,结果还是有几个字带着点东北味。

    范伟急了,买了火车票去郑州。在路上,他看到一个农民,穿着背心叼着烟,舔着小肚往前走,范伟若有所思。

    到郑州后,他找了个当地的熟人,把人请到了宾馆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教,对方点了头,这才放下了心。

    不久之后,一个穿着跨栏背心,叼着烟,一嘴地道河南话的老农民出现在电影中,范伟把这个角色彻底演活了。

    2003年,范伟出演《手机》片段

    2004年,范伟又出现在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

    范伟戏份不多,但一句"IC,IP,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时至今日,仍有余音。

    电影这个行当的门,给范伟开了一道缝。门里的世界,比春晚舞台更让他游刃有余。

    *(photo:MyZaker)

    2004年,范伟出演《天下无贼》

    *(photo:MyZaker)

    很多事情,合久必分。

    矛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2004年,赵本山和范伟一起做客了访谈节目。有网友对范伟留言:"您可千万别离开本山大哥,没事多给大哥买几颗大中华。"

    两人听罢,乐不可支。

    *(photo:MyZaker)

    2004年,参加节目时的两人

    录这档节目时,正是电视剧《马大帅》的宣传期。也是这部电视剧,给了范伟一个至今都摆脱不了的经典角色——范德彪。

    在《马大帅1》中,马大帅是蔫的,范德彪是炸的,两人平分秋色,互相成就。到了《马大帅3》,范德彪这个屹立在辽北平原的"孤独巨人",完全夺走了属于主角的高光。

    甚至有网友说,续集不应该叫《马大帅》,而是叫《范德彪与他的姐夫》。

    *(photo:MyZaker)

    《马大帅》中,范德彪的"鹰爪挠"

    拍电视剧时,范伟与赵本山乐在其中。

    剧本只是个框架,更多的笑料,都是两个人在拍摄过程中撞出来的。

    范伟说:"那时候就演着玩,镜头开机了就演,演过瘾了就咔结束。结束之后到剪辑台,哪儿有点玩脱了,就剪一剪,哪儿好玩就留下。"

    但在春晚舞台上,范伟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在直播中说错一个字。只是越怕啥,往往越来啥。

    *(photo:MyZaker)

    2003年,拍《马大帅》时二人花絮

    2005年的春晚,范伟开头的第一句词,就错了。

    在小品《功夫》中,原词是"借我一双慧眼",范伟一张口,说成了"借你借你一眼慧眼"。他磕巴了一下,心想完了。

    《功夫》之后,范伟再也没上过春晚舞台。赵本山与范伟这对黄金搭档,也逐渐走失。

    2005年,赵本山、范伟合作《功夫》

    2009年,赵本山自导自演的《关东大先生》,是范伟和赵本山的最后一次合作。

    这部片的主演叫张小飞,是赵本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徒弟,范伟在其中客串一个角色,几个镜头,戏份极少。

    赵本山对媒体说:"你看范伟现在腕儿多大了,人家能来演就等于借人光了。"

    *(photo:MyZaker)

    因为赵本山这顿"夹枪带棒"的发言,两人的关系在外界看来,俨然起了嫌隙。

    范伟本人曾对媒体回应:"赵本山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他把所有难听话都说了,把所有好事都做了。"

    他始终记得赵本山的恩情,只是道不同,终究不相为谋。

    *(photo:MyZaker)

    范伟真的离开了。

    离开春晚舞台之后,范伟把自己交给了电影镜头。

    2006年,44岁的范伟接下了文艺片《芳香之旅》,演一个公交车司机老崔。

    为了这个角色,范伟前期写了一万多字的人物笔记,又饿了自己整整三个月。

    他知道,自己的喜剧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想让观众不出戏,他得使上加倍的劲儿。

    这部影片在当年只收获了一百多万票房,却让范伟获得了当年开罗电影节的特别表演奖。

    在片中与范伟演对手戏的张静初说:"看到范伟,你就知道自己以后怎么走这条路了,他是个方向。"

    *(photo:MyZaker)

    2006年,范伟出演《芳香之旅》

    那段时间,范伟在各个电影里游荡:历史片中,他演两面三刀的间谍;生活片里,他演老实巴交的汉子。

    弱者的善良和单纯,小人物的矛盾与市侩,范伟信手拈来,演得稳稳当当。

    彼时很多人对范伟说,"怎么没在电视机上看到你了"。

    范伟也不慌张,只轻轻回了一句:"我在自己舒服的行当里多做点事,那个行当来不了了就少做点。"

    2005年,范伟出演《求求你,表扬我》经典片段

    在春晚这个五光十色的名利场,范伟果断地抽身而出,说放下就放下。

    但对赵本山而言,退场是一个缓慢而残忍的过程。

    春晚舞台上有一句话,叫"赵本山的小品成功了,春晚就成功了一半"。

    从1990年登上舞台,赵本山在春晚待了21年。看赵本山的小品,也成了观众持续20年的文化习惯。

    范伟退出舞台之后,接过赵本山搭档这一棒的,是宋丹丹。"白云"与"黑土"的组合,一度成为新的文化现象。

    只是仅合作了三年,宋丹丹也因种种原因,离开了春晚。

    2008年的《火炬手》,是宋丹丹与赵本山合作的最后一次春晚舞台,上台之前,赵本山浑身起了小米粒大的红疹,一直在打点滴。

    强撑着演完下了台,赵本山在后台憋不住眼泪:"太难了,这个小品演得太不容易了。

    身边的搭档渐渐离场,赵本山越来越孤独。

    *(photo:MyZaker)

    2008年,赵本山、宋丹丹合作《火炬手》

    2009年,52岁的赵本山带上了徒弟小沈阳和丫蛋,交出了一个不错的作品:《不差钱》。只是很多人都留意到,在表演过程中,赵本山几次压不住咳嗽。

    事情比想象的还要糟糕。下了春晚的舞台,赵本山打开攥在手里的纸巾,看到了痰上的血丝:

    "其实上台的时候,我就一直忍着,怕影响说台词,后来实在憋不住了,就咳出来了,真得对观众说声抱歉。"

    *(photo:MyZaker)

    2009年,赵本山与小沈阳合作《不差钱》

    祸不单行。这一年的9月30日,拍摄《乡村爱情3》时,52岁的赵本山突发脑溢血,被送到了医院。

    在病房时,赵本山依旧放不下心事,他把徒弟们叫到跟前,开始交代后事:

    一张银行卡给了前妻生下的大女儿,其他的留给了现任妻子,还嘱咐徒弟们千万不要分开。

    "只要你们都在一起,这个团就不会散。"

    *(photo:MyZaker)

    赵本山和徒弟们

    *(photo:MyZaker)

    赵本山的谢幕,来得很突然。

    2010年,53岁的赵本山获得了华鼎奖终身成就奖。赵本山很珍惜这个奖,因为华鼎奖代表着老百姓的口碑荣誉,"说实话,我赚的全是老百姓的钱,所以我要感谢他们"。

    而一个月前,他花2亿价钱购买的私人飞机"本山号"刚刚落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舆论的硝烟都还未散尽。

    赵本山自己也回应过:"中国人有个习惯,看你可怜非常好,看你太好了,心里别扭"。

    *(photo:MyZaker)

    但好景不长。

    2011年的春晚,演完小品《同桌的你》之后,赵本山一下了舞台,就进了医务室吸氧。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这是赵本山的最后一个春晚舞台,他留下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此处省略一万字"。

    一万字的故事,说不尽他的辉煌,也道不清他的离场。

    这一年,赵本山54岁,"小品王"在春晚的奇妙旅程,走到了终点。

    *(photo:MyZaker)

    2011年,赵本山《同桌的你》最后一个镜头

    在赵本山与名利较劲的那些年,范伟反而在娱乐圈"藏"了起来。

    不炒作、没绯闻,对能迅速引起关注度的综艺,也从不参加,"我觉得我演戏会给大家带来快乐,生活之中的样子会让大家失望"。

    那些灯红酒绿,光鲜亮丽,乃至蝇营狗苟、活色生香,与他都没有关系。

    他只是演戏,闲下来了,就回家做饭,"别人做的都没有我做的好吃"。

    *(photo:MyZaker)

    二十年影视生涯,范伟出演了一百多部影视作品,作品的质量飘忽不定,范伟的表演却挑不出错。

    2016年,54岁的范伟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夺得了影帝,颁奖词中评价他"秉持静水深流的意境,把善恶与媚俗,做了细腻的诠释"。

    范伟上台领奖,态度谦卑,他说:"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电影,我们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

    2021年,他又凭《一秒钟》,拿下了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

    流水的恬淡,终将汇聚出宏大的力量。

    范伟角色剪辑

    *(photo:MyZaker)

    2012年,赵本山讲到徒弟时,信誓旦旦地说:"除非我撵他们走,我撵他们都撵不走。"

    10年后,赵本山的徒孙"娇娇"在直播间公然叫板:"我是第一个跟赵本山对着干的人。"

    这几年来,赵本山本人渐渐淡出大众视野,而他引以为傲的"赵家班",却状况不断。

    先是刘小光(《乡村爱情》中赵四的扮演者)在直播中发牢骚,嫌弃公司抽成的佣金太高;又是唐鉴军(《乡村爱情》谢广坤的扮演者)被人爆出婚内出轨,众说纷纭,一笔糊涂账……

    在赵本山风头无两时,他的拥趸们一呼百应;而当他不再辉煌时,猢狲们也散得像阵风。

    这是赵本山任何一个作品的结尾,都写不出的无情与落寞。

    *(photo:MyZaker)

    2020年,赵本山出演《刘老根3》

    这些年,也总有人问范伟,还会不会参加春晚,范伟话没说死:"看作品,你要是没有好作品的话,自己也难受,观众也失望。"

    但当主持人问他梦想是什么时,范伟不假思索地开口:"当一个好演员"。

    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

    *(photo:MyZaker)

    2008年,范伟出演《耳朵大有福》

    时间回到2020年,《刘老根3》开播,范伟的回归客串,成了这部剧最大的看点。

    昔日的搭档相逢一笑,范伟的意气风发和赵本山的老态龙钟撞在一起,心酸且刺目。

    赵本山说,你一走就是十七八年,连个招呼也不打。范伟回他:"这不是你一句话,你说回来我就回来呗。"

    而现在,2022年都过完一半了,在岁月的流逝中,走散了很多人。

    有缘分的人,还会再重逢吗?

    *(photo:MyZaker)

    部分参考资料:

    1、辽宁日报|赵本山:从黑土地走出去的奇迹

    2、辽宁日报|赵本山首谈退出春晚:力不从心 谢幕是最好开始

    3、人民文娱|专访范伟:社恐心社牛演技

    4、新浪网|赵本山、范伟聊《刘老根》、《马大帅》

    5、《男人装》|"小人物" 范伟

    6、《名人面对面》|范伟:我也曾盼春晚一夜成名

    7、《名人面对面》|本山江湖

    8、《鲁豫有约》|范伟·戏里人生/范伟·我是悲剧性格

    9、《鲁豫有约》|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

    图片来源:网络、节目截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