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球的爽片来了,全程手心冒汗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最近,有部电影疯狂刷屏。

    看过的观众几乎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

    双腿发软、手脚冰凉、脊背一麻……

    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跪求此片,只图一爽。

    究竟是怎样一部神片?

    别急,鱼叔今天就来说说它——

    《坠落》

    Fall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这是一部成本只有300美元的小制作电影。

    故事简单的出奇。

    一,爬塔。

    二,困塔。

    三,求生。

    主要人物,只有两个。

    *(photo:MyZaker)

    主要场景,一个小平台。

    *(photo:MyZaker)

    但,就是在这么简单的设定下,创作了一部新意十足的作品。

    而它最大的创意,就在于将一个恐惧点放大到极致——

    高空

    *(photo:MyZaker)

    在此之前,鲜少有拿高空恐惧做核心看点的惊悚片。

    比较相近的,可能是《地心引力》。

    *(photo:MyZaker)

    但《地心引力》的高度又太高了。

    它与《坠落》所关注的恐惧感并不一样。

    前者让人感到恐惧的是,无重力。

    后者却是,重力本身。

    太空的无重力离我们太远,难以感同身受。

    而《坠落》的重力感,却离我们很近。

    地面上,重力代表了安全感。

    到了高空,重力变成了「杀人利器」。

    *(photo:MyZaker)

    本片所制造的惊悚点,几乎都来自于此。

    主角试图攀爬的电视塔,全高将近600米。

    单看几个画面,就能让人隔着屏幕腿脚发软。

    一个仰拍,塔尖高耸不见顶。

    *(photo:MyZaker)

    一个远景,塔身四周无支撑。

    *(photo:MyZaker)

    一个俯拍,塔底遥望如深渊。

    *(photo:MyZaker)

    而这些镜头,在全片只能算是边角料。

    在展现「高空恐惧」上,电影可谓做到了极致。

    任你再困,瞟个一两眼,瞬间精神。

    *(photo:MyZaker)

    还有比高度更让心颤的东西。

    这座电视塔并不结实,是个危险建筑。

    年久失修,锈迹斑斑。

    整个塔身全靠三根巨型拉索固定,看着就让人很难放心。

    *(photo:MyZaker)

    唯一的楼梯轻轻一晃,就发出铁锈摩擦的声音。

    在高空大风的摇动下,像个迟暮的老人,艰难地喘气。

    *(photo:MyZaker)

    还有无数松动的楼梯、锈坏的铁架。

    *(photo:MyZaker)

    稍不注意,就会抓空一根阶梯。

    屏幕内外,皆吓出一身冷汗

    *(photo:MyZaker)

    这样一座高耸危塔,自然成了绝佳的「高空恐惧」载体。

    尽管有所预期,但当最担心的一幕发生时,还是禁不住脊背一凉。

    螺丝松了,楼梯落了。

    连主角都差点小命不保。

    *(photo:MyZaker)

    一瞬间,电视塔变成了一个光秃秃的滑竿。

    毫无立脚之处。

    该怎么下去?!

    *(photo:MyZaker)

    困在高空,想求救也是困难重重。

    打电话?

    高度太高,没信号。

    *(photo:MyZaker)

    无人机?

    背包落在了下面。

    *(photo:MyZaker)

    求路人?

    电视塔远离城镇,荒郊野岭,人烟绝少。

    偶尔碰上一个。

    结果距离太远,听不见。

    *(photo:MyZaker)

    除了这种高空中孤立无援的境地,电影里还「贴心地」将许多大家害怕的高空场景一一呈现。

    比如高空睡觉。

    夜里一个翻身,很可能就掉下去了。

    *(photo:MyZaker)

    再比如天气突变。

    狂风暴雨接连袭来,塔身摇晃,仿佛下一秒就要倒塌。

    *(photo:MyZaker)

    甚至还有空中猛禽。

    受伤的主人公身上散发着腐臭的气息,引得秃鹰寻味而来。

    看着那禽兽的眼睛,就像看到了自己生命无望的终点。

    *(photo:MyZaker)

    从第20分钟开始爬塔起,鱼叔的心就一直紧绷。

    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人说自己吓得扣出指甲印。

    还有人说吹着空调还看得冒冷汗。

    就冲让大家恐高这点看,《坠落》真的是做到了。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对于喜欢刺激的观众而言,《坠落》很对胃口。

    但不喜欢这部影片的,打一星差评的,也很多。

    这也说明了,本片的长短板都很明显。

    一方面,它将「高空恐惧」的氛围感做到了极致。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剧情上留下一些争议之处,引起观众议论纷纷。

    最大的质疑在于,两人求救方式上。

    *(photo:MyZaker)

    两人困在塔顶时,突然想起来,

    便试图将手机在发送信息的过程中,扔到地面上。

    她们将手机塞到一支鞋子里,并垫上魔术胸罩等东西用来防震。

    *(photo:MyZaker)

    无效后,女二亲身下到下面一层锅盖处,取得背包。

    想用无人机飞到附近的餐厅求救。

    结果电量不足,飞不远。

    *(photo:MyZaker)

    有不少网友,都对此举提出质疑。

    认为这简直降智。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松下塔去发信息?」

    *(photo:MyZaker)

    有人解释,是手机太重,而且不好固定。

    *(photo:MyZaker)

    也有人解释,是因为手机要用来操控无人机。

    *(photo:MyZaker)

    两女在一开始,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

    毕竟,要下到锅盖那里拿背包取无人机,具有很大风险。

    所以,就先尝试了扔手机的办法。

    而第二次,也确实没办法了。

    因为只剩一部手机,需要操控无人机。

    *(photo:MyZaker)

    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各种各样的情节争议。

    如,手机电量能支撑这么久?

    *(photo:MyZaker)

    塔顶真的可以用来充电?充电时间有那么快?

    *(photo:MyZaker)

    无人机飞去餐厅,为什么要飞这么低,找撞?

    *(photo:MyZaker)

    扔鞋子,为什么不绑好鞋带?

    等等……

    *(photo:MyZaker)

    当然,这些质疑,有的可以解释。

    有的也属于电影中难免的穿帮。

    就拿鞋带这个事。

    其实她们扔的时候,可以看到是绑好的。

    *(photo:MyZaker)

    结果镜头一切,鞋带突然松开了。

    *(photo:MyZaker)

    类似这种镜头穿帮,还有一些。

    比如女主摔下去的时候,包掉落的方向要朝外一点。

    根本不可能落在锅盖上。

    *(photo:MyZaker)

    换个角度一看,背包居然稳稳落在上面了。

    *(photo:MyZaker)

    这是一个镜头哦。

    让我们连起来看一遍。

    *(photo:MyZaker)

    剧情上的bug,鱼叔倒觉得不是很重要。

    在看这类电影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往往都处在上帝视角,所以能很快给出最冷静、合理的判断。

    但主角不是。

    在危机时刻,容易犯错十分正常。

    只是观众都下意识希望主角都能特别理智、聪明,是个完美主角。

    就像有人直接评价,两位主角就是「作死」一样。

    如果不去爬塔,就什么事都没有。

    这样的观点,无疑直接否定了她们所有的行动,也否定了这部电影。

    *(photo:MyZaker)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会

    断言:

    「极限运动等于作死」

    之前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上映时,也曾引起一些争议。

    亚历克斯只是无数热衷极限运动的人中的一员。

    十多年他来热衷于徒手攀岩,并将攀登酋长岩定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岩只不过是让那一天来得更快而已。」

    有人不解,认为他这是玩命。

    不仅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更是对身边人的不负责。

    *(photo:MyZaker)

    豆瓣上《徒手攀岩》底下的评论

    但是,在亚历克斯眼里,徒手攀岩不过是自己生命的重要一部分。

    他由衷地热爱这项运动,笃定这番热爱能让自己更幸福。

    所以在面对质疑时,他总能坦然地面对。

    因为只有在徒手攀岩中,他才能体会到那份独一无二的快乐。

    *(photo:MyZaker)

    放在本片中,原本就设定为攀岩爱好者的两位主角自然也是相似的观念。

    只不过,惊悚片不同于纪录片。

    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不可能完全还原现实中的专业攀岩者。

    因此,除了剧情上的bug。

    本片的专业性,也遭到不少诟病。

    有不少专业攀岩人士批评,两人完全不是攀岩爱好者的身型。

    随便找出真正攀岩爱好者的照片,对比一目了然。

    *(photo:MyZaker)

    Laura Rogora

    *(photo:MyZaker)

    再比如,

    直到爬塔前一天,居然连塔在哪里都不知道。

    这么点时间,更别说对塔体状况做安全评估了。

    *(photo:MyZaker)

    另外,也有人对塔本身是否合理提出质疑。

    这种细长高的塔是否真的存在?只靠三根钢索能支撑的住?

    其实在现实中就有原型。

    在美国北科达塔州特雷尔县,就有一座KVLY电视塔。

    高628.8米,塔中有升降机,至今仍在运作。

    *(photo:MyZaker)

    而且,现实中也真的有人像电影中两位女主一样去爬这种电视塔。

    油管上就有一段攀爬高475米电视塔的视频,近200万人看过。

    攀爬者不带任何安全设备,身着常服。

    看到他们这段视频,只让人感到双腿发抖,脚底发麻。

    *(photo:MyZaker)

    看过后就会发现,现实中的塔比电影中更夸张。

    他们最终到达的平台,比电影里的还要小。

    极其窄小的三角形区域,只能勉强站起坐下。

    *(photo:MyZaker)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者也提到,自己在攀爬前,需要做许多准备。

    他们前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稳定研究和训练。

    并且通过勘验,确定塔可以安全攀爬,自己能够攀爬。

    这么一对比,电影里的诸多行为自然显得过于儿戏。

    *(photo:MyZaker)

    大意:三个月的训练和考察,最终上去花了2.5小时,下来1.5小时

    总而言之,你不必对《坠落》这部小成本电影,太过较真。

    它能够在如此简单的框架和制作下,营造出极致的「高空恐惧」。

    仅这一点,就已经十分出色了。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当然,生存惊悚类电影,并非只有这一部。

    过去曾有不少电影,在小成本下,完成了惊人的创意。

    比如《鲨滩》。

    大部分时间,几乎就是主角独角戏。

    鲨鱼露面不多,但它带来的恐惧感却贯穿全片。

    短小精悍的篇幅,让海洋成为大家的恐惧。

    *(photo:MyZaker)

    再比如《127小时》。

    独行野外,右臂被巨石压住五天五夜,最终不得不断臂求生。

    主要聚焦的是,困于荒野的孤独,和求助无门的恐惧。

    *(photo:MyZaker)

    还有《活埋》。

    主角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埋了,求救无门。

    密闭的棺材,微弱的火光,没电的手机。

    堪称密室恐惧症人群的噩梦。

    *(photo:MyZaker)

    这类题材的电影,大多都不够完美。

    但,作为一部简单且低成本的惊悚片。

    它们无疑都是成功的。

    单一的空间、简单的故事、纯粹的刺激。

    为的就是给观众带来最原始的恐惧。

    *(photo:MyZaker)

    而对于所有低成本电影的创作者来说,这也是个很好的典范。

    因为《坠落》这类片子的成功,可以很好地拓宽思路。

    或许,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电影不用太多太大的野心。

    只需专注一点,做到极致。

    这,便是一种成功。

    *(photo:MyZaker)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