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熊猫外交”前途无量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I,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法国报纸摘要(photo:RFI)
    法国报纸摘要(photo:RFI)

    法国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目光瞄向私立院校,而政府支持高等教育学徒制培养人才模式的政策却令大型私人企业受益,相关趋势引发质疑;云集在加莱地区的非法移民有增无减,他们渴望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英国,各方救援志愿者急需付出更多努力;欧洲国家政府借贷利率飙升,各国央行极力遏制通胀;乌克兰被占领地区举行入俄公投,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普京提前纳入俄罗斯;这是9月28日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关注的新闻焦点。

    此外,《解放报》刊出两篇报道,分别披露了印度与台湾合作共同生产电子元件以及中国继续展开“熊猫外交”的消息。

    中国的“熊猫外交”前途无量

    2022年世界杯赛将于11月下旬在卡塔尔展开,这是世界杯首次在卡塔尔和中东国家境内举行。籍此之机,中国准备向卡塔尔赠送两只大熊猫以示纪念。《解放报》刊出消息指出:从唐朝开始到毛泽东时代,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熊猫外交”始终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占有突出地位。

    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宋雅兰(Elena Songster)在其所著《熊猫之国》一书中表示:熊猫外交政策是中国在软实力方面取得的最大 “成功”之一。这一政策得以令中国在二十世纪末重返世界前台时,呈现出一个崭新的、更具热情的国际面孔。

    从1957年到1982年,中国共向九个国家赠送了二十三只大熊猫。不过1984年开始,中国停止了捐赠政策。而是以租借的方式取而代之。多名研究人员在《环境实践》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认为,租借熊猫凸显了中国打算与相关国家建立“深厚与忠诚的贸易关系”的愿望。2012年,中国再次向法国租借大熊猫时,阿海珐签署了一份向中国提供铀的巨额合同,相关分析似乎得到了验证。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在北京寻求增加对外伙伴关系之际,种种迹象表明:熊猫外交“前途无量”。

    印度视半导体为“新石油”

    面对全球芯片短缺局面,印度矿业集团韦丹塔(Vedanta)与台湾制造商富士康达成200亿欧元协议,决定在印度合作生产电子元件。

    《解放报》注意到:这是最近数月来出现的第三个类似项目,也是投资数额最高的一个项目,表明印度政府汲取了中国与台湾半导体短缺的教训。韦丹塔与富士康准备在印度建立大型工厂开发半导体元件。相关工厂将设在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工厂在未来两年有望生产出首批由印度制造的半导体产品。

    此前,新加坡芯毅科技集团(IGSSV)和以色列-阿联酋国际半导体公司(ISMC)分别表述类似意愿,各方投资约达30亿欧元。

    最近两年来,新冠危机封城限制导致主要来自中国和台湾的全球半导体供应中断。许多消费国决心通过创建自身产业以减少对中国与台湾半导体产品的依赖。

    作为在半导体领域只有组装厂的印度而言,表现尤为脆弱。因为该国13亿人口正面临电子产品消费全面爆发局面,另外印中两国还存有边界争端。因此中国产品的进口越来越不可靠。

    报道指出:印度尝试在本土开发此一产业并非首次,但之前纷纷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原因是印度的生产力低于中国,从而导致半导体产品价格更加昂贵。该国的基础设施也往往不能满足相关生产的需求。但是,新冠疫情引发的健康危机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制造商和各方买家希望通过迁往其他亚洲国家来降低“中国风险”。而印度政府则正在提供包括支持基础设施等措施在内的极具吸引力的各项政策吸引投资。

    下一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集聚足够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另外,在公共援助结束后,印度如何维持半导体产业继续蓬勃发展,则是又一个关键。为了摆脱依赖外国技术,印度必须开发自身的半导体技术。为此,印度政府正在努力应对:从今年一月开始启动的援助计划,通过报销公司费用的办法,对一百家地方半导体开发企业提供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