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蓝毗尼──佛陀的故乡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inChew,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photo:SinChew)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photo:SinChew)

    风水兼具的蓝毗尼园区,出自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之手。(photo:SinChew)
    风水兼具的蓝毗尼园区,出自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之手。(photo:SinChew)

    公元前6世纪的某一年,在喜马拉雅山下的迦毗罗卫城(Kapilavastu),皇后摩耶夫人(Maya Devi)因梦见一只白象进入自己的右胁而怀孕。在回家分娩的旅途中,她与大队停留在一个苍翠蓊郁的池塘边歇息。

    在池中沐浴后的摩耶夫人,忽然见到茂密的娑罗树开满色泽艳丽的花朵,于是伸手想要摘花。就在她举起右手攀住一根树枝时,一个婴儿从她右胁出生了。刚出生的婴儿不用人扶,径自向四方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涌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宣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根据悠悠岁月所流传的说法,佛陀就这样降生了。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倡导和平的哲学与思想,而蓝毗尼,正是见证这一场盛事的不二地点。

    逾2500年以来,佛陀仍然慈悲地灌注着人们心中干渴的灵魂。(photo:SinChew)
    逾2500年以来,佛陀仍然慈悲地灌注着人们心中干渴的灵魂。(photo:SinChew)

    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的特莱(Terai)平原,距离首都加德满都280公里,离印度边境只有10公里。根据官方历史记载,公元前249年,印度阿育王(Ashoka)到访蓝毗尼,并在这里立下一根石柱;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曾经在公元635年亲眼目睹这一根石柱;1896年,印度考古团队成功挖掘出这一根石柱,从而证实了蓝毗尼的地点。

    玄奘雕像。(photo:SinChew)
    玄奘雕像。(photo:SinChew)

    佛陀诞生地

    抚今追昔,佛陀的诞生已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事。由于历史久远,再加上古迹保护不健全,蓝毗尼作为佛陀故里的身分,迟迟得不到官方的认证。一直到20世纪,在经过无数次的勘查和考证后,蓝毗尼才被证实是佛陀的故乡,乔达摩·悉达多确实在公元前563年在这里诞生,而悉达多诞生的确切位置,就在我眼前的白色建筑物──摩耶夫人寺庙。据悉,在整个考究与确认的过程中,两千多年前的阿育王石柱,成为了佛陀诞生在蓝毗尼的一大力证。

    摩耶夫人寺庙,佛陀降生的确切地点。(photo:SinChew)
    摩耶夫人寺庙,佛陀降生的确切地点。(photo:SinChew)

    这一根举足轻重的石柱,如今树立在摩耶夫人寺庙的西侧,柱上有古老的波罗米文(Brahmi),铭刻着当年阿育王颁布的敕文:“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亲自来此朝拜,因为这里是释迦牟尼诞生之地,一块石上刻着一个形象,并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这里降生;蓝毗尼村免税,只须付收成的八分之一。”这一根打磨光滑的棕色石柱,如同嵌镶在时间上的刻度,不仅让印度的一段古代历史有了准确的年代,也证实了佛陀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阿育王石柱上的波罗米文,是解译佛陀诞生在蓝毗尼的一大力证。(photo:SinChew)
    阿育王石柱上的波罗米文,是解译佛陀诞生在蓝毗尼的一大力证。(photo:SinChew)

    今天,摩耶夫人寺庙显得庄严简单,没有华丽堂皇盛气凌人的姿势,只因为它其实是一座考古遗址,承继着守护佛陀诞生地的使命。我循着栏杆走向正中央的平台,在人头攒动的人群里争相引颈目睹一块以玻璃框起来的石板──那是佛陀诞生位置的标志。石板上方,是另一块几乎被磨平的砂岩,摩耶夫人抓住娑罗树枝生下悉达多的场景被刻在砂岩上,勉强刻画着二千五百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故。

    从摩耶夫人寺庙出来,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静圣园,如茵绿草上,一泓碧水在一个被称为普斯卡里尼(Pushkarini)的方形池里微微波动。这里相传就是摩耶皇后当年分娩前沐浴的地方。如今,斯里兰卡和不丹国王据说每年都会前来这里取水回国祈福。

    距离摩耶夫人寺庙25步之遥的池塘,相传是摩耶皇后当年分娩前沐浴的地点。(photo:SinChew)
    距离摩耶夫人寺庙25步之遥的池塘,相传是摩耶皇后当年分娩前沐浴的地点。(photo:SinChew)

    光着脚漫步在不喧哗的圣园里,一棵遮天荫日的巨大娑罗树盘踞在水池旁,挺拔的树枝挂满五颜六色的灯笼,宽大的树冠留下一片树荫,披着橘色袈裟的僧侣在盘根错节的树根旁静坐,偶尔为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祈福,迎风的经幡在诵经的空气中不断飞舞,飒飒作响。

    盘踞在圣池旁的娑罗树,虽然灵气重重,却不是当年摩耶皇后分娩时随手抓住的那一棵。(photo:SinChew)
    盘踞在圣池旁的娑罗树,虽然灵气重重,却不是当年摩耶皇后分娩时随手抓住的那一棵。(photo:SinChew)

    11国建筑师合力建设蓝毗尼园区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时任秘书长路过蓝毗尼,见到如此重大及神圣的地方,却只是一个尘土飞扬、破败落后的村庄时,深深感到无比的遗憾与惋惜。于是,他下定决心觐见尼泊尔国王,希望将蓝毗尼建设起来。当时的国王虽然赞同,却囿于现实的经济困乏而无能为力,希望得到多国的帮助。最终,在多方的积极筹划下,11个国家参与了建设蓝毗尼园区的计划。

    今天的蓝毗尼,依旧是个尘土飞扬的村庄,穿过不起眼的大门,可直接到达蓝毗尼圣园。(photo:SinChew)
    今天的蓝毗尼,依旧是个尘土飞扬的村庄,穿过不起眼的大门,可直接到达蓝毗尼圣园。(photo:SinChew)

    我现在看到的,是占地超过500公顷的蓝毗尼园区,由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和规划。呈长方形的园区被划分为3个部分,由一条全长1公里半,两旁均有步行道的中央运河串连,以摩耶夫人寺庙为主的圣园遗址坐落在最南端,中部的运河两旁属于国际寺院区,运河以东分布着小乘佛教的寺院,运河以西则遍布着大乘佛教的寺院,世界和平佛塔位于园区的最北端,与摩耶夫人寺庙遥遥相望。

    平静的中央运河,把国际寺院区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photo:SinChew)
    平静的中央运河,把国际寺院区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photo:SinChew)

    世界和平佛塔。(photo:SinChew)
    世界和平佛塔。(photo:SinChew)

    位于园区中央的和平圣火,据说不曾熄灭。(photo:SinChew)
    位于园区中央的和平圣火,据说不曾熄灭。(photo:SinChew)

    佛教源头,全球各佛教流派大荟萃

    我在佛音袅绕声中一一拜访了这些以佛陀之名而立的寺庙,如泰国的皇家佛寺,缅甸的金庙、德国的荷花佛塔、中华寺、韩国寺、加拿大佛寺、荷兰佛寺、尼姑庵等。这里的每一座寺院都独具特色,无形中组成了全世界各种佛教流派的大荟萃,我就像是环游佛教世界般,深深感受到佛教对这个世界的深远影响。

    穿过茂密的矮树林,就是让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日本山妙法寺。(photo:SinChew)
    穿过茂密的矮树林,就是让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日本山妙法寺。(photo:SinChew)

    大部分寺院都附有简单的寝室,方便前来的访客或信徒借宿一宵。(photo:SinChew)
    大部分寺院都附有简单的寝室,方便前来的访客或信徒借宿一宵。(photo:SinChew)

    蓝毗尼在梵文里意为“可爱”。我走在这个很难让人可爱的净土上,没有玄秘也没有神迹,访客的脚步声不时划破静谧的落叶声,回荡在一潭幽幽池水与茂密的巨树光影间;贫穷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尘土飞扬的村庄洋溢着纯净的淳朴民风。一度杂草丛生、荒芜废弃的佛境之地,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断层后,再度被信仰连接起来。默默无闻的蓝毗尼,仿佛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重见天日,在世界的中心有了全新的面貌和身分。

    寻找佛教的源头,追随佛陀的脚步,感悟佛学的思想,是全球佛教徒毕生的愿望。贵为佛陀诞生之地的蓝毗尼,与佛陀成道的菩提伽耶(Bodh Gaya)、佛陀第一次弘法的鹿野苑(Sarnath),以及佛陀圆寂的拘尸那揭罗(Kushinagar),共同组成了佛教的四大圣地。

    荷花佛塔是蓝毗尼其中一间最精致的寺庙。(photo:SinChew)
    荷花佛塔是蓝毗尼其中一间最精致的寺庙。(photo:SinChew)

    蓝毗尼虽然是个佛教圣地,却也吸引了成千上万不同宗教与信仰的人前来。对于佛教,蓝毗尼有着极为神圣和重要的地位;对于佛教徒,蓝毗尼是心之所向的朝圣圣地,佛陀在世时曾预言,每一位佛教徒都会在有生之年,来一次蓝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