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下行期,大厂员工期权变现越来越难了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JieMia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界面新闻(photo:JieMian)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界面新闻(photo:JieMian)

    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近日,一则微博前员工自曝与前东家因期权问题陷入纠纷的文章引发热议。

    这名员工发文称,微博公司分别于2020年8月和2022年3月起,对她授予了两笔分期发放的期权,授予价都在20美元以上。2023年做离职沟通时,HR告知她需要在三个月内行权(此前从未行权)。

    到了今年3月18日,该员工准备行权时才发现,因当时微博市场价不到10美元,低于授予价,导致无法在系统内正常行权。由于价格差距过大,按目前市场走势预估,在其期权有效期截止日(2024年5月1日)之前,微博股价基本都不可能恢复到授予价之上。

    据这位员工所述,其两次签署期权文件时,微博都没有提供副本,因而无法了解行权需满足市场价高于授予价的条件。微博HR则以“法律未规定公司有义务向您提供已签署的期权文件”为由,拒绝提供该员工签署过的期权文件。

    4月24日,该员工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已向微博方面发出律师函,要求微博向其提供签署过的期权文件,但微博方面并没有回复。

    界面新闻也向微博方面询问此事,截至发稿,对方未进行回复。

    在微博前员工看来,对于公司政策上没有任何明文规定的情况,出现问题理应协商沟通,不能因为公司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等而让员工单方面承担损失。况且,新浪微博的期权股票是对员工薪酬的一种补充,已经归属于员工的期权在有效期内因行权条件不满足而无法行权,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作为一个长期标榜负责任的企业,应优先保证员工的权益。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对界面新闻表示,微博公司的行为有明显的瑕疵。

    首先,拒绝提供期权相关文件,也就意味着员工不了解自己的期权内容。员工如果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当会要求公司向员工提供相应文件的副本。

    此外,既然微博不提供规则,也就是期权文件的副本,那在离职后90天之内要求员工行权的这样一个指示是否有合同和法律的支持,目前并不明确,其要求员工在90天之内行权,就没有适当的依据。

    但游云庭也指出,目前的问题是股价过低所以无法行权。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期权就没有价值了。

    对于这起纠纷,最值得互联网大厂员工关注的是公司期权授予的规则。

    上述微博前员工对界面新闻说,此前一直忙于业务,没有了解过期权行权的相关条件,认为期权和股票类似。遭遇期权行权的问题之后,她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也遇到了和自己类似的问题。

    据界面新闻了解,股票和期权都是互联网大厂激励员工的方式。但期权不同于股票,只是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比如,公司授予价为20美元,如果行权期内股价涨到了100美元,80美元的差价就是员工获得的收益。但如果公司股价跌至10美元,这些期权就相当于废纸。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提醒互联网大厂员工在入职新公司之前,需要了解清楚公司薪资总包的构成。最近几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都在下行,若公司股价低于行权价,这部分激励就相当于空设,即使走法律诉讼,也很难挽回损失。

    而据界面新闻从多个大厂员工处了解到,公司股票在行权期低于行权价的事近几年在微博、知乎等大厂都有发生。很多人从入职到离职,都未曾拿到期权激励,只能认栽。直接授予股票的公司情况相对好一些,尽管股价较授予时缩水不少,但至少可以当前股价出售,获得一部分收益。

    另一个值得大厂员工关注的则是期权的行权期。界面新闻获悉,互联网大厂在授予员工股票或者期权时,都有相应的归属期限,有的需要在职一年或两年才能归属,而字节跳动、阿里等部分大厂今年已改成按月或者季度归属。归属之后,员工需要在公司规定的窗口期行权。如果员工离职,大部分公司都规定必须在3个月内将已归属的期权或股票出售,只有字节跳动等少数几家公司允许继续持有。

    上述微博员工也遇到了行权期的问题。她称微博要求离职员工在离职后3个月内行权。其在今年3月15日离职,按照规定可以在5月1日行权,但实际上微博公司开放的窗口期只从3月15日持续到3月29日,时间很短。

    一位互联网大厂员工还提到,有一些公司的股票和期权需要员工花钱来购买,比如阿里每年可以让员工认购股票、字节每年可以用年终奖兑换期权等。但在市场下行期,员工购买股票和期权需要谨慎对待,否则亏损的风险只能自己承担。

    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近日,一则微博前员工自曝与前东家因期权问题陷入纠纷的文章引发热议。

    这名员工发文称,微博公司分别于2020年8月和2022年3月起,对她授予了两笔分期发放的期权,授予价都在20美元以上。2023年做离职沟通时,HR告知她需要在三个月内行权(此前从未行权)。

    到了今年3月18日,该员工准备行权时才发现,因当时微博市场价不到10美元,低于授予价,导致无法在系统内正常行权。由于价格差距过大,按目前市场走势预估,在其期权有效期截止日(2024年5月1日)之前,微博股价基本都不可能恢复到授予价之上。

    据这位员工所述,其两次签署期权文件时,微博都没有提供副本,因而无法了解行权需满足市场价高于授予价的条件。微博HR则以“法律未规定公司有义务向您提供已签署的期权文件”为由,拒绝提供该员工签署过的期权文件。

    4月24日,该员工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已向微博方面发出律师函,要求微博向其提供签署过的期权文件,但微博方面并没有回复。

    界面新闻也向微博方面询问此事,截至发稿,对方未进行回复。

    在微博前员工看来,对于公司政策上没有任何明文规定的情况,出现问题理应协商沟通,不能因为公司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等而让员工单方面承担损失。况且,新浪微博的期权股票是对员工薪酬的一种补充,已经归属于员工的期权在有效期内因行权条件不满足而无法行权,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作为一个长期标榜负责任的企业,应优先保证员工的权益。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对界面新闻表示,微博公司的行为有明显的瑕疵。

    首先,拒绝提供期权相关文件,也就意味着员工不了解自己的期权内容。员工如果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当会要求公司向员工提供相应文件的副本。

    此外,既然微博不提供规则,也就是期权文件的副本,那在离职后90天之内要求员工行权的这样一个指示是否有合同和法律的支持,目前并不明确,其要求员工在90天之内行权,就没有适当的依据。

    但游云庭也指出,目前的问题是股价过低所以无法行权。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期权就没有价值了。

    对于这起纠纷,最值得互联网大厂员工关注的是公司期权授予的规则。

    上述微博前员工对界面新闻说,此前一直忙于业务,没有了解过期权行权的相关条件,认为期权和股票类似。遭遇期权行权的问题之后,她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也遇到了和自己类似的问题。

    据界面新闻了解,股票和期权都是互联网大厂激励员工的方式。但期权不同于股票,只是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比如,公司授予价为20美元,如果行权期内股价涨到了100美元,80美元的差价就是员工获得的收益。但如果公司股价跌至10美元,这些期权就相当于废纸。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提醒互联网大厂员工在入职新公司之前,需要了解清楚公司薪资总包的构成。最近几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都在下行,若公司股价低于行权价,这部分激励就相当于空设,即使走法律诉讼,也很难挽回损失。

    而据界面新闻从多个大厂员工处了解到,公司股票在行权期低于行权价的事近几年在微博、知乎等大厂都有发生。很多人从入职到离职,都未曾拿到期权激励,只能认栽。直接授予股票的公司情况相对好一些,尽管股价较授予时缩水不少,但至少可以当前股价出售,获得一部分收益。

    另一个值得大厂员工关注的则是期权的行权期。界面新闻获悉,互联网大厂在授予员工股票或者期权时,都有相应的归属期限,有的需要在职一年或两年才能归属,而字节跳动、阿里等部分大厂今年已改成按月或者季度归属。归属之后,员工需要在公司规定的窗口期行权。如果员工离职,大部分公司都规定必须在3个月内将已归属的期权或股票出售,只有字节跳动等少数几家公司允许继续持有。

    上述微博员工也遇到了行权期的问题。她称微博要求离职员工在离职后3个月内行权。其在今年3月15日离职,按照规定可以在5月1日行权,但实际上微博公司开放的窗口期只从3月15日持续到3月29日,时间很短。

    一位互联网大厂员工还提到,有一些公司的股票和期权需要员工花钱来购买,比如阿里每年可以让员工认购股票、字节每年可以用年终奖兑换期权等。但在市场下行期,员工购买股票和期权需要谨慎对待,否则亏损的风险只能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