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没有恐惧的7个星期” - 吴仁华口述“六四”史(5月13日)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1989年5月13日,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开始绝食,要求与中国政府对话。(photo:RFA)
    1989年5月13日,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开始绝食,要求与中国政府对话。(photo:RFA)

    1989年5月13日,北京高校学生坐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美联社)(photo:RFA)
    1989年5月13日,北京高校学生坐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美联社)(photo:RFA)

    绝食宣言当中就说,“为了抗议政府对北京学生罢课采取的盲目的态度,为了抗议政府拖延与北京高校对话团的对话,为了抗议政府一直对这次学生爱国运动冠以动乱的帽子,以及一系列歪曲报道,我们宣布绝食。我们的要求是,第一,要求政府迅速与北京高校对话代表团进行实质性的、具体的、平等的对话。第二,要求政府为这次学运正名并给予公正评价,肯定这是一场爱国的、民主的学生运动”。绝食请愿就是两条诉求。在这之后,陆续就有人到天安门广场加入绝食。

    到了当天晚上10点钟左右,绝食请愿的学生人数已经接近2000人。绝食学生就组成了绝食请愿团,柴玲担任请愿团的总指挥。

    中国官方对绝食的反应是非常的快速。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国务院总理李鹏紧急商讨,对学生绝食请愿运动要做什么反应。他们三个人的紧急会议做出了几项决定。

    第一:当天晚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代表中央与高校的师生座谈;

    第二:如果座谈没有大的效果,那么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 北京市长陈希同等人要到天安门广场劝说学生回校园;

    第三: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将欢迎戈尔巴乔夫的仪式由人民大会堂东门外改在首都机场举行。

    另外,中国官方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跟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紧急通知北京高校学生对话团,中国官方愿意跟他们进行对话。这是第一次中国官方表示愿意跟北京高校学生对话团进行对话。

    5月13号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中共中央统战部阎明复受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他们紧急商量,决定授权他跟北京高校的师生进行座谈。当天晚上8点钟,有20多名北京高校的老师还有学生代表,另外几名不是高校师生的青年知识分子 ,就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进行座谈。官方的人员有阎明复,还有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共青团中央书记刘延东等人。学生代表有北高联的王超华、王丹、吾尔开希、柴玲、马少方,还有绝食团的代表。 知识分子有民办的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王军涛跟闵琦,还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青年学者李肃和郑也夫,政法大学青年教师陈小平,北师大的青年教师刘晓波,还有北大青年教师,四通公司的周舵这些人。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人说服广场上绝食请愿的学生,让他们为了戈尔巴乔夫能够平稳地访华,中苏两国高层会晤能够平稳地举行,让学生顾全大局,撤出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学生明确的两条要求阎明复是知道的。这两条如果不答应的话,学生很难撤出天安门广场。他为了座谈会有好的结果,他在座谈会之前还特意给李鹏总理打了电话,希望李鹏能够对学运改变强硬的态度,就是在动乱的定性问题上有所退让。这样的话就让他在跟高校师生座谈的时候就有周旋的空间,能够说服师生。但是李鹏坚决不同意。所以因为李鹏没有同意,阎明复在这个座谈会上也没办法回应高校师生要求平等对话,要求承认学运是爱国民主运动不是动乱的要求。所以这个座谈会实际上没有达到任何效果。

    5月13号,在民间方面,在当天晚上10点钟的时候,北大贴出了著名的教授季羡林等226名知名教授给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公开信,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人应该尽快与高校学生对话团进行实质性的对话,妥善的解决问题;

    第二:应当尽早地对这次学运的性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安定民心,不应该采取拖延的政策;

    第三:应当高度重视这次学生绝食请愿活动,要以认真谨慎和人道主义的态度采取措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这应该是北京高校的教授跟老师第一次集体对这个学生运动表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