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岁还在脱衣卖肉?救命!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46 岁的言承旭翻红了,凭一部搭档 95" 糊花 " 的偶像剧。

    速度之快,几乎不可思议。

    中年男星喜迎第二春,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靠转型,重新带来新鲜感。要么是实力一直在,有一定受众,但差一部爆剧,一阵东风助他彻底红透。

    但要说这把年纪重操旧业,和小自己 21 岁的少女谈甜甜的恋爱,秀肌肉,洒狗血,光听听都想直接送去 " 东八区 " 去了。

    *(photo:MyZaker)

    ▲ 图源 l 夏花 下同

    "46 岁了还在卖肉?救命!" 也是这部《夏花》开播时最响的声音。可播着播着,观众的口风就变了,到前几天结局时,已经成了:请多拍点!爱看!

    是剧好?谈不上。

    《夏花》本身的确自带话题度,但怎么看都像反面典型。在偶像剧市场题材越来越卷、也越来越怪的当下,它稀烂的剧情,倒是有种久违的工整。

    狗血的要素实在太齐全了:女主白血病,男主老忧郁,女主逛了一趟原木风理发店,对 33 号托尼大叔一见钟情,开始了热烈的追求。

    这扑面而来的古早土味,实在让人惊讶 2023 年了还有人敢这么拍剧。

    *(photo:MyZaker)

    ▲ 韩剧 " 生死恋 " 必备构图

    画面好?见仁见智。

    担任过《影》、《李米的猜想》等多部大片摄影的导演陈宙飞确实用浓墨重彩的画面,给了这部低成本网剧别样的感觉。

    但觉得好的,赞一句色彩绚烂如剧名;get 不到的人直接——我在看 MV 合集?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要说它小火出圈、血洗 b 站的根本原因,还得细说下言承旭这个争议最大的男主。可以说他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夏花》。

    言承旭做对了什么?

    首先是一身比 22 年前道明寺时期,看上去更健美的肌肉。

    不信你瞧!这是 2001 的《流星花园》。

    *(photo:MyZaker)

    这是 2023 年的《夏花》。

    *(photo:MyZaker)

    手腕、上臂、胸肌、腹肌,镜头一处不落地细带出来,晃人眼睛。

    时时刻刻在提醒观众,就算被嘲 " 卖肌肉 ",也得有真料拿得出手才行。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何况这波肌肉秀得并不低级。

    一来剧情确实需要。能一句 " 水温够吗 " 就让女主回味无穷,回家还做了一场绮梦的大叔,男色确实是必须具备的,否则逻辑不成立。

    设想一下,男女主玩人体彩绘,不是言承旭这副身板穿这种老头衫,可有多寒碜。

    *(photo:MyZaker)

    这波肌肉秀下来,不仅让很少见到如此虎狼镜头的少女们春心荡漾——这真的是只充个会员就能看的吗?

    就连见证过 F4 当打之年,看《流星花园》成长过来的那批曾经的少女,都直呼脸红心跳,"20 年前他影响我学习成绩,20 年后,他影响我家庭稳定 "。

    *(photo:MyZaker)

    ▲ 图源 @博主 莴苣

    剧方号称 " 我们不是甜宠剧,是让人看了想还俗的文艺先锋片 ",先不先锋很难说,但起码还是做到了 " 让人想还俗 "。

    除了言承旭与同龄人拉开次元的色相状态,导演还十分注重男女主角之间的张力拉扯,这无疑也削减了观众对于男女主演年龄差距过大的恶感——

    正视女性的欲望,并无处不在地强调女主的主观能动性,故事虽是讲 " 少女恋大叔 ",却没有将女性作为客体意淫。

    反过来撩,立刻带感很多。而言承旭,不正是那个基因里写着 " 易推倒 " 的最佳大叔!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言承旭这一波翻红,其实也契合了人性对于 " 不变 " 的渴求。

    首先不变的是偶像明星的心理安慰作用。

    他依旧耀眼的外在资本,满足了人们渴望青春、恐惧衰老的本能需求。我们尽管自我安慰要 " 自然地老去 ",同时又始终难改对 " 不老男 / 女神 " 的狂热追逐。他们是我们平淡生命中的药,稍许服用,多少能够对抗几分生老病死的焦虑。

    另一种不变,是他与色气肉身截然相反的纯稚气质,人到中年,毫无油腻。笑起来,仿佛还是记忆中的少年,尤其眼神清亮是骗不了人的。

    *(photo:MyZaker)

    这又打中很多 " 老少女 " 的心——

    在告别青春、负重走了一长段路后,再次重逢,人们惊喜地发现,那个少女梦竟然又回到自己手里。

    不算高级,但还是那样的轻盈,鲜亮;没有深重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包袱,欣赏起来很轻松。

    他似乎是被偶像剧之神眷顾的男人,任何年纪、与谁搭档都有偶像剧粉色泡泡。

    *(photo:MyZaker)

    ▲ 图源 l《王牌对王牌》

    回溯言承旭的人生经历,会发现,他能够拥有并保持这种纯稚,是十分难得的;他并不是泡在蜜水里、没有任何经历、" 未启封 " 的偶像。

    出生于台湾桃园贫困的小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替人缝衣服赚钱。

    童年对父亲最深的印象是——因为家里穷,生病了都不会去医院,而是靠父亲自学的一点打针技巧治病。

    更是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开始打各种零工,补贴家用。

    *(photo:MyZaker)

    ▲ 《封面人物》

    撑起家庭,保护姐姐,甚至说过 " 其实一直都将妈妈当做妹妹看 "。

    *(photo:MyZaker)

    环境的窘迫,使他从未接触过任何方面的艺术熏陶。

    爆红之后,也长期处于一种自卑心态里,急于利用能够掌握的资源,去学习一些音乐、唱歌相关的技巧来武装自己。但他只有一腔 " 莽 ",欲速则不达,这种状况使他常常陷入 " 太笨 " 的自我怀疑中。

    他不是没走过转型的路子。

    2007 年,言承旭主演电视剧《白色巨塔》,该剧成为台湾剧史上第一部被日本 NHK 引进的作品,但言承旭个人的表现,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虽然他够努力,不仅请教前辈吴孟达,还跑去医院实习;然而最终呈现的结果却没有惊喜,甚至被爆一个镜头 NG20 多次,被导演臭骂 " 猪头 "。

    *(photo:MyZaker)

    *(photo:MyZaker)

    客观说,他的角色本身——代表着

    的苏怡华是适合言承旭的。因此在自身特质与人物共通性高的剧情里,他也还算勉强胜任。

    但这样一个因为一腔赤诚而一度被体制边缘化的人物,实际上反而会比许多代表 " 现实 " 的人物更具有单一的欲望感。

    这种人眼里应该是闪烁着偏执的精光——维持纯粹,并不代表孱弱,常常比屈从现实的人,更具备强大的力量。

    *(photo:MyZaker)

    ▲ 《白色巨塔》

    而在言承旭的眼神中,我们看不到这些,他也没有表现出来,因为这已超出他避世的性格本色。

    虽然早年有坎坷的经历,却只为言承旭铺垫了自卑的底色,吹鸭式的不得不长大,使得他过早挑起生活担子的同时,心里有个小孩一直没成长开,经历还没来得及转化为自身养分,就早早爆红,陷入更大的不安与自我审视中。

    过度的敏感,也让他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比较的圈子里,自己边缘化自己。虽然努力体察角色,却没有深厚的底蕴去消化,显得照本宣科、目的单一。

    *(photo:MyZaker)

    兜兜转转、转型失败,一把年纪打回偶像剧市场。言承旭选择《夏花》大约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自己可能也做好了接受嘲讽的准备。好在市场对于回忆杀有足够的宽容度,他也用颜值的实力撑住了。

    在万变的时代里保持一成不变,这真值得嘲讽吗?

    未必。

    首先,看够了 " 内向有罪论 ",人们愿意宽容一个人的内向。听多了 " 走出舒适圈 ",人们最终往往会发现一个人还是在他舒适圈里,最有力量。

    而这次翻红后,还有一个被高频用来描述言承旭的词——脆弱感。

    很多人认为,他依然保有着一种脆弱感,像易碎品,让人想捧着,又想摔碎。我倒觉得,与其说他这种味道是如今已被饭圈滥用的、模板化的 " 脆弱感 ",不如说它是更切实一点的 " 虚弱 "。

    这种虚弱甚至是 F4 集体共有的。是他们在当打之年就有、且长久有着的同一种表情。

    这虚弱的构成,是珍惜,彷徨,恐惧和危机感,是对自身内核不够强大的焦急。

    要更好地解释它,或许就是前队友周渝民那段话——

    " 我是演员吗?是歌手吗?这些当然我都做过,但我可以说,我就是吗?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就是一个很红的东西。"

    *(photo:MyZaker)

    ▲ 《康熙来了》

    它源于一种羞耻心,是少年们对于突然降临的爆红的感激、惊惧,急于寻求定义却始终无法自我定义,在漫长人生中长久怀抱着的一种没着没落。

    既怕人看出,却又明白地写在脸上。

    " 因为跟人家比,你真的少太多了,这是真的,我不是谦虚。"

    *(photo:MyZaker)

    保持一定的 " 虚弱感 ",远比 " 脆弱感 " 更切实。因为它并不只是审美层面的感受,更多是精神上的可贵。

    它表现在脸上时,是真诚的、谦卑的,并且是有敬畏的。

    他们无法心安理得,他们需要价值肯定。

    即使在爆红时,言承旭和主持人一起吃饭都会突然感叹——应该有很多人等着看我们 F4 怎么下去。

    *(photo:MyZaker)

    他们爆红的那个时代的路口," 偶像 " 的概念并不那么细分、那么具体,也不够普及。

    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还没了解什么是偶像,怎么去做偶像,偶像的价值是什么,我的价值又是什么——

    接着,几乎每个人都走上了害怕被质疑、要证明自己的道路。

    他们中了一种 " 偶像 " 的魔咒。而能够破除偶像魔咒的唯一出路,竟然是自己重新喝下这樽魔法药水。

    回归参加男团节目,在里面慢慢学着打开自己,再次拥抱划时代偶像团体的称号,唱起曾经一度很抗拒再唱的《流星雨》。

    *(photo:MyZaker)

    ▲ 图源 l《披荆斩棘的哥哥》

    又以一部浓艳的、意义不大却足够人精神小憩的偶像剧再次爆红,没有复杂的道理教给听了太多道理的成年人;没有一脸 " 赢很大 " 的来自成功人士的冒犯;没有油腻多余的施魅,来膈应女性。

    现在的言承旭无疑比以前更懂得做偶像,也更坦然去做偶像。

    *(photo:MyZaker)

    ▲ 图源 l 见采访水印

    如果说当年闯入大众眼帘的少年,自身就是一场少女梦,却未必懂得是为什么;那经历了半场人生,还能编织、托载一场少女梦,确实是一种玄妙能力。

    二十年前,摸索中做偶像,稀里糊涂。

    二十年里,想摆脱偶像,想砸碎偶像。

    二十年后,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偶像,发现了属于这一定位的光,对这一定位有从未有过的安心,坦然去展现魅力。

    曾经定义了 " 偶像 " 一词的人,终于能够与 " 偶像 " 一词和解;而曾经同样一脸迷茫的少女们,也多少找到了一些自己人生的答案。

    不再会仰头期待着偶像:除了这些,你还能带来什么新鲜的内容吗。

    而是突然回头发现,原来你当初的样子,就很可爱,后来再没看到过你这样的呢。

    *(photo:MyZaker)

    ▲ 图源 l《流星雨》mv

    作者:青的针。公众号 " 我是艾小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