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勐升息怎不见经济衰退?克鲁曼:两发展没重演1980年代剧本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D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路透(photo:UDN)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路透(photo:UDN)

    今年美国经济令人啧啧称奇:人人都像「等待果陀」似的,剉咧等衰退降临,怪的是至今却久候不至。那么,为什么众人对经济展望几乎一致、失准地悲观?究竟这种悲观心态从何而来?

    负责制定美国联准会(Fed)货币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成员2022年底预估,到2023年底,失业率会升到4.6%,与民间经济学家预测的4.4%相去不远。不论是哪一套预测,都意味美国经济至少会经历一波「温和」衰退。

    然而,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美国6月失业率仅3.6%,持平在一年前水准,且就业持续成长不辍。若他们的预言成真,美国经济短期内非得坠落深深的悬崖不可。然而,目前为止,从数据看不出那种情境将会发生。

    错看经济情势 主要受1980年代印象误导

    这显示众多经济学家的「衰退」预言应是误判情势。为什么他们会看走眼呢?

    一种解释是,至少有些预测师受某种金融指标误导。这指标就是「殖利率曲线倒挂」,意指短期公债殖利率变得比长期公债殖利率还要高,这种反常现象过去都精准预告衰退将至。

    举例来说,一项常用的殖利率曲线指标,亦即美国2年期公债殖利率今年来一直比10年期美债殖利率高出大约0.9个百分点,上回曲线倒挂幅度这么大,是在1980年代初期。

    然而,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指出,殖利率曲线倒挂的意义普遍遭到误解,其实殖利率曲线倒挂并不会「造成」一波衰退,殖利率曲线倒挂只是隐含对Fed未来政策走向的预期--亦即预测Fed未来将大幅调降利率,假定是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加剧。也就是说,殖利率曲线倒挂其实不应当作「独立证据」,只不过反映「衰退将来临」的市场共识,而那种市场共识跟名嘴上有线电视节目七嘴八舌的说法并无二致。

    问题是,那种共识又打从哪儿来?撇开右派人士所谓「拜登社会主义击沉经济」的谬论不谈,多数经济学家似乎都採信一种观点:美国可能重蹈1980年代初期的覆辙。当时,Fed面对高通膨,不得不大幅提高利率,造成一波衰退;那波衰退确实把通膨压下来,于是Fed改弦易辙,转而调降利率。

    如今Fed再度大举提高利率压制通膨,但接下来的发展却未照着1980年代的老剧本演出,从以下两个面向来看尤其明显。

    今昔差别一:Fed勐升息打通膨但经济仍强韧

    第一个面向是,Fed从去年3月起大幅升息,至今不但尚未导致衰退,经济反倒显得出奇强韧。房贷利率过去一年半来随Fed升息扶摇直上,但失业率却几乎不动如山,令大多数经济学家意外。

    何以致此?一个解答或许是,2021-2022期间,住宅需求暴增,大致是远距工作助长需求使然,旺盛的需求于是削弱了利率升高对需求的冲击。这在多户住宅市场尤其明显--尽管借贷成本高涨,但租金居高不下,给开发商强烈动机继续大兴土木。

    另一部分答案或许在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半导体和绿能产业提供补贴,已掀起一波非住宅投资荣景,尤其是制造业。

    另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发挥影响力,例如在感染新冠肺炎的恐惧减退后,美国民众纷纷热中「报复性」旅游,带旺相关休闲餐旅业景气强弹。

    无论原因为何,美国经济无畏利率走高打击的韧性强得出乎众人所料。但那不就表示,Fed势必得把利率升得更高不可,毕竟1980年代的往例显示,唯有来一波衰退才制伏得了通膨勐兽?

    今昔差别二:未必要靠衰退才制伏得了通膨

    克鲁曼指出,这正是美国经济不照昔日剧本演出的第二个面向:尽管就业成长稳定,失业率持续偏低,美国通膨已逐渐降温。12日公布的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是最新例证,不仅整体CPI年增率低于预期,剔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CPI也大幅滑落,就连「超核心」指标如扣除住房和能源的核心服务通膨也趋缓。(克鲁曼个人偏好的「超核心」通膨指标则是剔除食物、能源、二手车和住宿项目)

    因此,从各种角度来看,怪事真的发生了。克鲁曼说,像现在这样全天下都认为衰退将至、预言中的衰退却迟迟未降临的情况,就他记忆所及,还真想不出史有前例。

    殖利率曲线倒挂的正面含意:软着陆

    其他经济专家认为,这回1980年代的历史可能不会重演,因为当前情况实在太特殊:经济正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复甦、失业率仍低,而且企业和消费者财务大致良好。

    Sit investment Associated资深投资组合经理人Bryce Doty就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非常异于常态。我认为,它(殖利率曲线倒挂)无法预测衰退,它反倒显示通膨降下来令人安慰。」

    换言之,据巴隆周刊(Barron's)分析,近来美债「殖利率曲线倒挂」可能有两种含意(至于何者正确,仍有待时间评断)。

    一种含意是投资人预料衰退将至:利率走高将压低经济需求,进而迫使Fed日后降利率。

    另一种解读则是:市场不认为Fed这波升息循环永无止尽。短期来说,Fed升息幅度可能已足以把通膨压到不至于压垮经济的地步,然后在日后找到降利率空间。这种情境对Fed而言正是所谓「软着陆」(soft landing),或称「完美的通膨减缓」(immaculate disinflation)。

    至于通膨要减缓到什么程度才算「完美」?克鲁曼6月上旬曾在纽时专栏指出,或许通膨降到4%仍太高;3%的通膨率则对一般大众而言几乎无痛感;但若Fed非得把通膨打落到2%的目标不可,恐得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