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情资:俄驻中人员调动 莫斯科恐图谋台海有事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EtToday,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EtToday)
    *(photo:EtToday)

    ▲欧洲国家情报界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今年夏季派赴驻北京大使馆的官员可能图谋台海有事。(图/CFP)

    文/中央社记者陈韵聿伦敦29日专电

    一名欧洲国家情报界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今年夏季派赴驻北京大使馆的一名高阶官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蒐集情资、研究台湾海崃潜在冲突因素,以在适当时机催化局势升高。

    这名人士告诉中央社,莫斯科试图以隐讳或间接手段(包括借第三方之力)刺激、操纵或迫使北京认定,为「保护中国自身利益」,不得不在台海採取更激进的举措。莫斯科的最终目标是促使美国因为不得不因应「台海有事」,而无力有效应对俄方在欧洲等地持续破坏和平稳定。

    根据情资,俄罗斯相关驻中官员为中国事务专家,曾在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局长纳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麾下工作多年,且派赴中国前,曾在亚太地区不同国家活动,以外交人员身分为掩护。

    情资显示,有一组人员受这名驻中官员指挥,其中有人以记者头衔为掩护。

    关于俄罗斯寻求借机在台海生事以及北京受莫斯科影响加强行动的可能性,有数十年中、港、台事务经验的前英国外交官彭朝思(Charles Parton)认为,可能性不高,北京尤其不会受莫斯科影响。

    彭朝思向中央社指出,中共专注于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莫斯科如今在俄中双边关系已实质退居「小伙伴」角色。作为「小伙伴」,莫斯科无力说服或迫使北京採取有违中共利益的举措,而对中共来说,「巩固政权」是最重大核心利益;台海冲突衍生的国内外负面效应无论从政治或经济角度而言,都对中共长久掌权不利。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事研究所」(RUSI)国际安全研究计画主任麦尔文(Neil Melvin)则告诉中央社,尽管俄中持续强化双边军事合作,且自去年2月全面侵略乌克兰以来,莫斯科较以往更公开积极支持北京对台湾的领土和主权主张,俄方迄今实际上尚未就北京对台动武表达强力支持。

    麦尔文分析,莫斯科了解亚太区域爆发战争足以对领土横跨欧亚的俄罗斯构成负面影响;此外,莫斯科不会乐于直接涉入美中军事冲突。

    不过,一旦台海爆发军事危机,麦尔文指出,研判中方将寻求俄方支持,但恐怕不会是直接的军事支援,而是预期莫斯科将「在太平洋北方採取更强势独断的作为,以牵制美军」,或者强化俄方在欧洲的活动,以降低西方阵营支援太平洋战场的可行性。

    此外,北京会预期莫斯科在情报、外交、能源和经济领域提供支援。

    尽管多位专家认为台海冲突对莫斯科弊大于利,原因包括一旦中国经济遭遇重大冲击,这对受国际制裁影响而在经济层面日益对中依赖的俄罗斯恐怕不是好事,部分专家另有不同看法。

    集权政权及其社会对「国家利益」的定义与自由民主政权往往有明显差异,由此衍生对何谓国家「合理行为」及如何进行「风险管控」有不同认知。

    尽管误判乌克兰的抵抗意志与能力,并按过往非法占领、实质控制和兼併乔治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等周边国家领土的经验判断西方将再度「软弱」,面对西方国家一再警告将实施强力制裁,莫斯科去年在决定发动全面侵略之际显然未将本国民众福祉纳入考量,更对自身突破、抵抗经济制裁的能力具十足信心。

    历史经验显示,在特定情境与当权者操作得宜的情况下,西方的反制措施恰好可坐实集权政权当局的「反西方」及「受害者」论述:「西方就是要和我们作对、见不得我们强大」。

    一名熟悉俄罗斯安全及外交单位文化的消息人士表示,莫斯科已多次在国内公开宣称俄罗斯正在与所谓全体西方阵营、而不只是与乌克兰作战。台海情势一向是俄驻中使馆关注议题之一,而随着去年2月以来俄罗斯对外军事与外交战线扩大,考量台湾是国际冲突潜在热点,莫斯科确实可能加强驻中相关人事部署。

    另一方面,有鑑于俄罗斯安全情报和军事单位之间长期以来的权力斗争,SVR或许有意借台海议题凸显自身「用处」,以提升影响力、争取更多预算等资源。

    一如部分俄罗斯中国事务专家的看法,这名人士认为北京对莫斯科的真实态度可以「蔑视」形容,莫斯科难以对北京发挥影响力。尽管如此,这不必然意味莫斯科没有借机生事的意图、泱泱大国长期维持「小伙伴」地位显然也不会让莫斯科感到光彩。因此对于区域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各界仍不宜掉以轻心。

    受国际制裁影响,能源大国俄罗斯日益依赖对中国出口天然气等石化燃料赚取收入。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近日援引俄方消息人士说法报导,中方不愿投资连接俄中的新天然气管线「西伯利亚之力2号」(Power of Siberia 2),并建议俄方自行负担所有建造费用,金额以数百亿卢布计。此外,针对既有的天然气交易,中方向俄方要求更大幅度的折扣。

    消息人士告诉「南华早报」,北京十分清楚自己可以大开条件、明显较莫斯科具谈判优势。

    路透社9月援引俄罗斯政府财政内参资料报导,透过2019年启用的「西伯利亚之力1号」管线供应的天然气今年对中国的平均售价预计为每1000立方公尺297.3美元,明年更将下降至271.6美元。

    相较之下,同样的供应管线,欧洲国家和土耳其的平均採购价格今年和明年预计分别为501.6美元和481.7美元;中国的平均採购价不到欧洲的60%,採购量却至今不超过俄罗斯对欧输出高峰期的15%,难以弥补俄罗斯在欧洲市场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