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无关接班 巴菲特现象不会划下句号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D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股神」巴菲特掌舵的波克夏公司,上周末已开过今年的股东大会,热闹情况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万千支持者蜂拥前往「朝拜」,希望可从他回答提问中获得一丝投资智慧。投资者同时也愈来愈关心巴菲特的接班人问题,今年93岁的巴菲特也不讳言死亡,他说「希望明年能再参加大会」,「我身体很好但我知道我正在打延长赛的一局」,甚至说:「如果我今晚去世,明天波克夏股价反而可能上涨。」

    人不能避免死亡,「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一旦去世,支持者必然悲痛,但股神留下来的投资智慧肯定不会就此消失,向「奥马哈预言」寻找智慧的现象也肯定不会从此划下句号。

    今年的股东大会,巴菲特回答了关于波克夏减持苹果股票的问题,透露出重要的投资智慧,值得细细咀嚼。波克夏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减持手中苹果股票13%,从去年底的9亿零500万股,减至7亿9000万股(占苹果全部股票的6%),所持苹果股票市值仍占波克夏全部股票的40%,总值1740亿,仍是波克夏的最大持股公司。

    但投资者想知道的是,巴菲特是否对苹果失去信心?巴菲特说,他对苹果的看法没有改变,减持苹果股票,是为了缴税;他认为美国政府为了减少赤字,将会提高公司税,波克夏与其将来支付高税率,倒不如现在减持股票,以较低税率缴税。这不是波克夏要避税,而纯粹只是考虑税率高低。

    数年前,波克夏所缴公司税的税率是35%,1960年代时的税率更高达50%。巴菲特说他不了解科技,所以向来不买科技股,但2016年开始买入苹果股票时,他不是将苹果看作科技股,而是将苹果看作消费产品公司。从消费者行为看,他认为 iPhone有史以来最佳的消费产品。他曾比喻说,不少美国人拥有第二辆汽车,如果要他们在iPhone和第二辆汽车之间放弃其中之一,他们会放弃3.5万元的第二辆汽车,而不会放弃1500元的iPhone。

    巴菲特还透露了当年决定买入苹果股票的关键。他向来主张投资股票,并不是买股票,而是投资一家公司。因此他主张,在决定买入前,必须深入研究有关公司,以达到确实的了解;有了解,才能作出是否买入的决定。

    但到底怎样才算是确实的了解?巴菲特说,他2016年决定买入苹果股票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或受了个别人或个别数据的影响,而是经过长时研究和了解,包括他曾经投资过数家消费产品公司所积累的经验。这一长期积累过程,终于让他触发和相信「iPhone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佳的消费产品」的想法。这种「相信」(believe)的产生,正是决定是否买入的关键。

    一般理财顾问,少谈相信和信念,因为这种观念,好像欠缺理性。但不少着名分析师却十分重视「相信」和「信念」(conviction)。例如Wedbush的艾夫斯(Dan Ives),最「相信」iPhone的10多亿的使用者,每次论到苹果推出新iPhone时,必仔细计算有多少亿的使用者已到换机之期,有大量人换机,新机上市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销售周期,销量也得到保证。艾夫斯也相信「AI革命」,相信这次的革命至少持续十年,目前还处于开始阶段,也因此相信辉达和微软将大有作为。

    传奇投资家和避险基金经理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也相信「信念」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今年70岁的德鲁肯米勒,年轻时曾师从索罗斯(George Soros),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工作12年,他认为索罗斯对「信念」有独到见解。德鲁肯米勒7日接受CNBC访问时表示,他直到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前一个月,才从一名助理得知AI的最新发展;一个月后,ChatGPT推出,平地一声雷,掀起巨浪,他立即看到AI的巨大前景,「相信」这是巨大机会,于是大举买入,当时的买入价只是150元,到今年3月卖出时,已涨至900元。

    一般理财顾问又通常必教人分散投资,但德鲁肯米勒认为,如果投资者「真的看到」一只股票的前景,确信真的有所了解,那么就不必害怕把全部筹码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过一旦作出这个决定,就必须加倍小心,留意这只股票的发展,一旦发现条件有变,就要作出修正。投资者必须向前看,至少看18个月后的股价,不能看眼前的盈收和股价上落,因为一年半后的价格,才是投资成败之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