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研究自己 把第一步步长增加了 8 厘米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文 / 音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今天聊的主题是中国乃至亚洲男人的骄傲——苏炳添。

    那天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苏炳添超水平发挥,跑出 9 秒 83 的新亚洲纪录,真是看得热血沸腾。

    然后有人就写了篇文章,说暨南大学从此成为独此一家的 983 高校。因为苏炳添是暨大体育学院的副教授。很明显,这文章是暨大的校友写的,满面生辉的感觉,983,有意思,985 减 2。

    我就想起当年的一位高中同学,也是体育生,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他要成为百米跑进 10 秒的第一个中国人。

    这么多年了,不知道当他看到苏炳添的纪录时,还会不会想起当年的豪言壮语。

    苏炳添作为大学教授,也没把学术给放下,在过去的几年里,他认认真真地写了几篇论文,主题就是研究下自己,为什么能跑得这么快。

    很有意思。

    譬如,在一篇文章中,苏教授说,2015 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改变了起跑脚,之前是右脚在前,属于跨栏起跑的动作,后来改成了左脚在前。这个改变有什么用,2014 年的时候,他跑百米用了 47 步,改了之后是 48 步。

    步幅变小,但是成绩却因此而提高。2015 年,苏教授跑出 9 秒 99 的成绩,2018 年,两次跑出 9 秒 91。

    换脚,是为了获得一个全新的节奏,想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打造自己的节奏。

    为了换脚成功,苏教授还做了个测试,怎么测,就是站在那里,然后让别人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推他,他发现自己第一时间出去的是右脚,所以改成左脚在前起跑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是按照此前的右脚在前,左脚先出去,那么就违背了自己身体的本能反应,而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力量才更顺畅。

    跑步中的腾空阶段,如何做到不减速?苏炳添认为,之所以减速,是因为腾空的时候腿抬起来后,不积极下压的结果。如果主动下压,身体重心会向前推。

    2018 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苏炳添在几乎全程领先的情况下,却在最后的 3 步中输给了英国选手。为什么会输?苏炳添自己分析说,当时感觉到对手在追赶上来,自己有意识地加大步幅加速,但是却输了。这说明这种有意识地较劲,却反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很用力,却反而降速了。

    在起跑反应训练中,苏炳添并不是训练听觉,而是身体反应。教练员会在喊出口令 " 预备 " 后,突然在身后拍打运动员,看他们的身体反应。用苏炳添的话说,听到枪声再跑就晚了,一定要用身体去感受。

    苏炳添还在文章里总结新时代中国男子百米短跑能够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其中,特别提到科学化训练理念,2017 年,苏炳添与来自美国的著名教练员 Randy 合作。randy 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照 " 冠军模型 " 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使得苏炳添在一系列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方面取得明显进步。这些参数细化到什么样的程度,譬如前起跑器距离从之前的 55 厘米调整为 58 厘米,预备起跑时前置腿膝关节角度从 84.6 度调整为 98.3 度,第一步步长从 1.07 米调整为 1.15 米。

    简直是叹为观止。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以为运动员训练就是在田径场上没命地跑,可实际上早已经是科学化、量化细节式的训练。

    看完苏炳添对自己的研究文章,你不由得他的佩服又增加不少,他不是一个只会凭蛮劲奔跑的人,而是充满智慧的跑者。

    文章的内容还有很多,都是满满的干活,这里就没法一一详细地说。那些想提高自己奔跑速度的朋友,可以找下这些文章来看看,试着练下,看能不能帮到自己。

    接下来,让苏教授亲口跟你说说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