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朝国庆热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九月王炸这个称谓,飘愿送给难得营业的王菲。

    刚献唱了大湾区中秋晚会主题曲。

    这几天,新歌《如愿》又炸场了。

    " 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

    空灵又有绵绵余韵的 " 菲式唱腔 " 一出,深情羁绊的画面就有了。

    *(photo:MyZaker)

    这是王菲继 19 年《我和我的祖国》后,再度为《我和我的父辈》开嗓。

    随着娓娓道来的吟唱,王菲以极具诗意的比喻,道出属于四个家庭的故事。

    被歌勾了魂的飘,提前看了试映。

    这每年一度的超强明星云集,没白期待。

    虽然片名说的是《我和我的父辈》,但细看下来,片中闪光的角色岂止父辈。

    *(photo:MyZaker)

    在这里," 父辈 " 二字,只是父母一辈的代称。

    上一代女性的光辉并未被遮蔽,反而有重新被发掘、再认识的精彩。

    *(photo:MyZaker)

    《我和我的父辈》四个故事里,另外三个都默契地以人物为题。

    章子怡执导的篇章,目光对准第一代航天人,要研制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

    关于星辰大海的征途,标题却最为抽象:《诗》。

    她饰演的母亲,聚焦的是片中最特殊、最不为人熟知的职业:火药雕刻师。

    *(photo:MyZaker)

    火药雕刻师,需要对火箭发动机的燃料进行整形,剔去多余的燃料,使其符合规范。

    它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值是 0.5 毫米,迄今为止,都无法用机械化替代,只能手工完成。

    要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态,稍有手抖便前功尽弃。

    *(photo:MyZaker)

    难,是这项工作的第一关。

    第二关,则是险。

    接触的几乎都是烈能性燃料。

    有毒的火药不仅气味刺鼻,而且操刀过程中一旦摩擦过度或触碰不慎,就可能随着药筒一起灰飞烟灭。

    所以,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那是与时间赛跑的急促,是在死亡线上游走的紧张。

    锤子落地溅起的些许火星,就能引发剧烈的爆炸。

    *(photo:MyZaker)

    航天工作者艰辛又异常危险的切面,在陌生情境却又充满生活化的还原中,借由孩童天真的视角,徐徐被揭开。

    它是简陋的沙地上,孩子们兴高采烈玩着就地取材的游戏。

    嬉闹的氛围突然被远方的巨响打断。

    大喇叭颤动着抖下尘沙。

    习以为常的孩子们却熟谙地爬上屋顶,欣赏远处升起的气浪云。

    *(photo:MyZaker)

    在人迹罕至的高原 " 绝境 ",他们住的是干打垒的土房子,主食是窝窝头及土豆。

    偶尔想吃点肉,得攒很久的票专门进城去购买。

    那个讲拼、讲奋斗的年代,小孩苦,大人累,要顶半边天的母亲更难。

    尤其章子怡饰演的母亲,下班后要做饭,要给孩子缝补针线活。

    丈夫黄轩逝世后,工作不能耽搁,此外还要撑起两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重量。

    *(photo:MyZaker)

    " 为大家 " 和 " 为小家 " 的两难处境下,哪怕面上伪装得再坚硬、再坚强。

    可身为人母,面对孩童稚嫩无邪的双眼,内心又怎能不抖震?

    自打夫妻俩选择成为航天人起,就做好了要和彼此告别的准备。

    唯独没准备好的,是当那一天到来时,该怎么对孩子说出真相。

    *(photo:MyZaker)

    因此,她一开始并没 " 实话实说 ",而是求大家帮她,一起塑造了个善意的谎言。

    可谎言终究是谎言。

    编得再好,也有被戳破的那一天。

    所以,有了雨夜里,男孩发现被骗后,愤怒地质问。

    大吵大闹的 " 不懂事 ",其实是害怕面对真相的伪装。

    *(photo:MyZaker)

    之后章子怡两场催泪的哭戏,有压抑许久后的释放。

    有对孩子的不舍与心疼。

    还有不改初心的坚韧。

    她第一次把难以避免的死亡结局,道给十岁的孩子听。

    爸爸和妈妈都不一定有时间

    陪你们长大

    *(photo:MyZaker)

    孩子在那一刻被迫成长为大人。

    而总想要把他们护佑在羽翼下的母亲,也被迫要接受可能会天人永隔的结局。

    这个故事由章子怡来演、来拍,自此有了难以替代的共情与感染力。

    曾经的章子怡,模样清倔,个性要强。

    不服输,不怕苦,一心闷头往前冲。

    下水,拍打戏,吊威亚 …… 什么都不怕。

    有小孩当了妈后,她却说,自己最大的变化," 是特别怕死 "。

    *(photo:MyZaker)

    害怕,是生命中有了牵念后,母亲们最沉重也最甜蜜的负担。

    此后的漫长岁月,她的世界里除了自己,还要牵起另一双小手,帮他 / 她抵御外面的风风雨雨。

    似乎羸弱的畏惧,才是母爱最迂回的坚韧。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诗》里面飘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黄轩出意外次日,孩子问章子怡爸爸去哪儿了。

    饭桌上,章子怡听完问话,依然嚼着饭。

    语气一如既往,甚至扯起嘴角轻微地笑了一下。

    禁不住颤抖的下唇,却出卖了强压下的痛楚。

    *(photo:MyZaker)

    如她展示给男孩的孔明灯。

    母亲的细腻又强大的柔情,便是助推灯升空的那团火。

    点亮孩子们探索浩渺太空的梦想,是暗夜里燃起希望的引路人。

    第一次当导演的章子怡,还用不少抒情的笔触,刻画出独属航天人的浪漫。

    黄轩以 " 在天上写诗 " 形容自己的职业。

    望着长空的他,眼里有闪亮的深情。

    *(photo:MyZaker)

    相爱着的年轻人们,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献给那方星空。

    而他们彼此间的相知相恋,是低下头娇羞的笑,是临别前歪歪扭扭的回首。

    谁又能说这样静静流淌的父母爱情,不够轰轰烈烈、不够悱恻动人呢。

    *(photo:MyZaker)

    漫天黄沙中,《诗》赋予那段尘封往事的浪漫诗意,与母子主视角有关。

    与女性叙事(导演章子怡 + 编剧李媛)有关。

    也是章子怡特别感谢的,全女性班底带来的别样气质。

    另外三个男导演的篇章,则主要聚焦父子情。

    他们的镜下,却也不乏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

    比如徐峥执导的《鸭先知》,创作背景来到了 1978 年的上海。

    那些徐峥熟悉的童年回忆,从泛黄的黑白照片中跃上银幕,泛出神采。

    那一年,男人们习惯穿蓝灰布衣,骑着二八杠凤凰牌自行车,悠悠驶过正练功的人群。

    *(photo:MyZaker)

    女人们却在邓丽君 " 靡靡之音 " 的撩拨下,烫起卷头花,穿上花花绿绿的连衣裙。

    *(photo:MyZaker)

    宋佳饰演的妈妈韩婧雅,背着小坤包,身板挺得笔直。

    漂漂亮亮地领着儿子庆生,背后是《祥林嫂》《一江春水向东流》《追捕》和《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的手绘电影海报。

    *(photo:MyZaker)

    正如风貌各异的电影一样," 沪式 " 女人的面貌也是摇曳多姿的。

    在外要有面儿,回屋则要争个里子。

    关上门,宋佳就是指挥父子俩的大当家。

    她精于生活,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

    哪怕小日子被老公徐峥败得一塌糊涂,人前还要一家人有派头。

    *(photo:MyZaker)

    有个细节徐峥抓得好。

    因为夸了海口,家里积压了一堆卖不出去的药酒。

    宋佳嘴上不停抱怨,把徐峥赶出家门,甚至因此提出要离婚。

    但轮到年前回娘家,她还是挽着老公的臂膀。

    而且,还让他多拎上几瓶药酒给岳父。

    毕竟,好东西与其放着浪费,不如送给家人品尝。

    这就是上海小女人柔韧的脊梁,带着不折不挠的生活智慧——

    拒绝粗鄙,坚持要活得精致而漂亮。

    *(photo:MyZaker)

    与之相对的,则是《乘风》与《少年行》里的两个女性角色。

    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冀中骑兵团的《乘风》,女性角色着墨不多。

    其中记忆点最足的,是张天爱饰演的军属。

    她身边带着个孤儿,亮相时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从头到尾,基本都是灰扑扑乌糟糟的样子。

    *(photo:MyZaker)

    她的亮眼,不在样貌,在脾性。

    由于害怕日军扫荡,村里剩下的人都躲进了地窖。

    一群老弱妇孺里,她站在了最前面。

    拿着丈夫留下的一杆枪保护大家,不顾自己是即将临盆、走路都不便的孕妇。

    长途转移中,在马背上颠得脸发白,她不喊疼。

    面临日军轰炸围剿时,她咬紧牙关,绝不愿成为众人的负担。

    *(photo:MyZaker)

    就像河北的省花太平花。

    不娇贵,耐寒耐干旱。

    众花尽时,她仍能怒放得漫山光辉,传承呼唤太平盛世的精魂。

    《少年行》里马丽饰演的角色,也是单亲妈妈。

    她名叫马黛玉,人却压根不见弱柳扶风的娇怯。

    大嗓门,大身板。

    打起孩子毫不手软,活像不讲人情的母夜叉。

    *(photo:MyZaker)

    片中有一段戏,沈腾用开心麻花式的荒诞戏谑,再现 " 虎妈 " 的凶悍。

    马丽在健身器材上做运动。

    可一般人是站着做,她居然是身体悬空,趴在滚轮上快速转动。

    一番高能的神操作,惊得来自未来的机器人沈腾目瞪口呆。

    *(photo:MyZaker)

    故事在夸张的人物演绎里,悄然埋了个扣儿。

    原来马丽铁人般的体格,背后藏着既当爹又当妈的艰辛。

    作为科研人员身后的 " 坚实臂膀 ",在老公离去后,她选择一人承受生活的重量。

    为多赚些钱,她不得不加班跑业务,陪客户喝酒应酬。

    为不让酒气熏到孩子,她局散后也不能马上回家休息。

    而是来到小区的健身场地,热汗淋漓地醒了酒,才与孩子见面。

    粗中有细的性格带出的,是舔犊情深的温柔。

    不屈的生命力,是片中女性共有的特质。

    不同历史坐标里,正因着她们挥洒青春与汗水,才有了下一代中国人平凡而伟大的一脉相传。

    每一朵 " 前浪 " 都曾是 " 后浪 "。

    可 " 前浪 " 曾经的姿态," 后浪 " 们知之甚少,也提不起什么兴趣去翻阅、去了解。

    终于,借着《我和我的父辈》,我们可以一窥陌生的过去,看见父母辈年轻时的模样,明白他们无言却隽永的爱意。

    这里有想为孩子造梦的黄轩,闲暇时愿意放下身段逗孩子开心。

    *(photo:MyZaker)

    这里也有传统的中国式父亲——嘴硬心软的吴京。

    身为一个老将,他已习惯枪林弹雨的沙场。

    浴血奋战多年,也习惯用严苛的态度对待儿子吴磊。

    父子俩的第一幕戏,便是对抗型的。

    吴磊未经他同意,骑走了吴京的战马。

    策马奔回后,吴京二话不说,就是冲屁股一踹,把儿子怼翻进水塘。

    *(photo:MyZaker)

    仿佛,面对的不是爱子,而是顽劣不服管的小兵。

    但你再细看,他在背后望向他的眼神,含着宠溺的笑意。

    似乎儿子的出现,照亮了他整个世界。

    *(photo:MyZaker)

    只是为父的爱,总是过于沉默而内敛,总是曲曲折折隐藏得很深。

    才导致孩子看不见父亲那份,因他而骄傲并喜悦的心。

    让孩子急于证明自己,质问父亲 " 你是总觉得我怕死是么 "。

    *(photo:MyZaker)

    这才有了战前的父子二人相对的夜话。

    为将多年的吴京卸了硬壳,首次在儿子面前展现出他的柔软。

    他怕的,不是儿子怕死。

    而是,儿子不怕死。

    是怕儿子愣头青地往前冲,反而死在他前头,辜负妻子的委托。

    *(photo:MyZaker)

    纵然保家卫国的使命在前。

    可怜子如何不丈夫。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个父亲所能做的,只是尽量护儿子周全。

    他可以做岳飞,但他小小的私心却希望,儿子千万不要成为岳云。

    战争年代,小家要面临的抉择往往是残酷的。

    到了和平年代,父爱相对是轻松的,所以徐峥和沈腾都用喜剧方式来呈现。

    《鸭先知》这个片名,来自徐峥饰演的赵平洋教育孩子时引用的古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

    *(photo:MyZaker)

    头圆,身子圆,眼镜都是圆圆的徐峥,看着有种笨拙的憨态。

    他偏生又有草根的智慧与草莽的勇气。

    " 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

    *(photo:MyZaker)

    而做第一,意味着敞亮的成功。

    也意味着尝到失败的几率,要大很多。

    所以他成为儿子的骄傲。

    也成为儿子的耻辱。

    *(photo:MyZaker)

    然而,是父亲不怕失败的坚持。

    是儿子对父亲固执的相信。

    才让父子二人联手起来,孕育出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吹响改革开放的前哨。

    那些听起来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靠着一个个敢为人先的 " 鸭先知 ",才落了地,成了真。

    *(photo:MyZaker)

    父子追梦人的主题,到沈腾这里,有了更具象征性的表达。

    它套了个《终结者》般机器人穿越过去的壳。

    有鼓励孩子别害怕失败,不要放弃梦想的直抒胸臆。

    *(photo:MyZaker)

    还在爆笑的段子里,设了两个可堪回味的动作。

    一个,是托举。

    故事里,设定为机器人的沈腾,屡屡靠铁臂,支撑起男孩。

    逗他开心,救他脱险。

    *(photo:MyZaker)

    另外一个,则是笑。

    机器人的设定里,是不会笑的。

    所以他在运动会上玩得再怎么高兴,也都死板着脸。

    是男孩让他学会,什么是笑。

    也是男孩让他笨拙地懂得,何为人类的情感。

    *(photo:MyZaker)

    他们没有血缘上的关系。

    甚至不是同类。

    但有了深层的情感勾连,便建立起 " 不是父子胜父子 " 的关系。

    所以片名里的 " 父辈 " 二字,其实勾连起的是不同代际的桥梁。

    作为国庆档的第一 IP,飘猜不少人和飘一样,三年下来,都有了固定的观影习惯。

    2019 年看 " 祖国 ",2020 年看 " 家乡 ",2021 年看 " 父辈 " 这句话,并不夸张。

    相比起前两部,飘私心更喜欢这一部。

    不光因为它的导演个人风格发挥得最极致。

    更因为它跳出了 " 祖国 " 与 " 家乡 " 的宏大叙事,从更为渺小的亲子关系切面入手。

    国庆档里这涓涓细流的合家欢电影,更容易勾起个体的生命与情感体验。

    所以看它时从前两者的催泪,到后两者的好笑,情绪波动起伏间,飘始终带着几分感慨。

    比起独自唏嘘,飘更希望那一刻身边有家人相伴。

    它戳中的那柔软,会让平时和爸妈甚少沟通的我们,突然间就通了心意,观照进彼此的天地。

    恰似王菲推广曲《如愿》所唱:"你是我之所来,也是我心之所归"。

    它是后辈人仰望星河,献给上一代人的赞美诗。

    让上一辈人得以从中,再回首他们的青春。

    它也是后辈人骄傲的承诺,用年轻的眼与手," 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