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手撕”大众点评,其实跟大众没啥关系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MyZaker,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hoto:MyZaker)

    10 月 10 日傍晚,王思聪连发两条微博 " 手撕 " 大众点评,称其大众点评账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陌生人改绑手机号。

    王思聪保持着一贯的犀利风格,不仅提到了《数据安全法》规范行业的背景下,美团、大众点评作为万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不该出现如此大的安全漏洞,也痛批称大众点评只顾 " 恰烂钱做虚假分数 " 而忽略了账户安全问题。

    *(photo:MyZaker)

    王思聪发布微博后两个多小时,大众点评方面便到留言区致歉,称相关账号已在反馈后的第一时间内予以保护性冻结,并表示相关问题的核查已有初步信息,会通过私信与王思聪进行同步。

    吐槽事件发生后,随即引发舆论热议,有人支持王思聪发声,有人纯粹看热闹,也有人从技术层面分析原因。

    但其中最应该被关注的,是为何有同样遭遇的普通人,投诉无门甚至只能采取报警的方式来处理,而王校长两条微博便让互联网公司到评论区 " 上门 " 道歉。

    "如果是普通人,大众点评会道歉?"

    在王思聪微博的评论区,不少网友分享了类似的经历,但他们并没有像王思聪一样得到互联网公司的 " 上门致歉 " 并积极处理问题,而是不得不在与客服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报警处理。

    *(photo:MyZaker)

    这也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有用户直言这样的事件发生在王思聪等公众人物身上,才会得到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回复和处理,如果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很长时间连客服都联系不上。

    *(photo:MyZaker)

    这样的吐槽或许不是空穴来风,毕竟类似王思聪与大众点评这样的事件并非个例。

    例如此前明星万茜参与爆款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并最终成团出道后,网友们发现其知乎账号点赞了同为参与节目录制的宁静、郁可唯在知乎上的负面信息帖。

    *(photo:MyZaker)

    对于此事,万茜公开表示是其知乎账号被盗所致。很快便有微博大 V 发布知乎客服截图称,知乎账号的安全是值得信赖的,或许是万茜账号关联的 163 邮箱被盗了,才导致其知乎账号被盗。

    被 " 点名 " 后,网易邮箱官博迅速发文回应称并未接到万茜方面关于邮箱账号被盗的消息,已主动积极联系万茜团队。

    *(photo:MyZaker)

    事情最终原因是否与盗号有关或许并不重要了,关键在于万茜的一条微博,搅动了知乎与网易邮箱两大互联网平台,让两家迅速下场自证。

    再比如 2020 年 5 月 6 日,脱口秀演员池子曾在起诉老东家笑果文化时公开表示,笑果文化涉嫌在未经允许情况下查看了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2020 年 5 月 7 日凌晨,中信银行迅速做出回应并在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已按规定制度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彼时有法学专家就曾表示,个人银行账户历史交易事实属于交易人、账户开户银行知悉的事实,如相关交易不违反法律规定且未经公开,则属于隐私范畴,银行未经允许不得泄露或使用。

    但在实际落地层面,普通用户或许需要付出更大的维权成本。例如南都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案例,在员工小申与其任职公司的劳务纠纷中,某银行未经小申本人同意便将银行卡交易明细提供给了其所在公司。

    小申与银行沟通无果最终只能寻求法律帮助,在历时近一年的诉讼周期后,最终法院判决银行需要向小申书面道歉并作出经济赔偿。

    *(photo:MyZaker)

    回看此次账号换绑事件,ZAKER 新闻在黑猫投诉平台中也发现,普通用户的相关、类似投诉案例的确需要经历相对更长的周期。

    例如某用户 9 月 11 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中发起投诉,称其大众点评会员帐号无故被关联多个账号,无法正常使用且与客服沟通解决无效。

    在黑猫平台的分配下,大众点评与该用户当天进行了沟通处理。但 9 月 13 日该用户又补充投诉称,通知已解决问题后仍出现无故关联账号的现象,随即再度进入新一轮的投诉处理流程中。

    与普罗大众 " 投诉跑断腿 " 相对应的,是王思聪、万茜、池子等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平台吐槽两句,就能获得互联网公司 " 上门致歉并处理 " 的待遇。

    互联网公司这样不合理的区别对待行为,不应再继续下去。

    用户成了"惊弓之鸟",巨头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从技术和行业层面,王思聪手撕大众点评事件也值得说道说道。

    有媒体也援引微博网友爆料称,王思聪与部分用户的遭遇,或许是美团系统存在的一个漏洞,只需要知道用户的手机号和生日信息,就可以换绑手机号来进行登陆,从而看到该账号各类订单数据、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

    该网友也透露称,美团已经针对该问题调整了策略,调整为 " 暂只支持最近 6 个月修改过账号绑定手机号的用户 " 来限制用户换绑手机号,但仍未能确认漏洞是否被彻底修复。

    *(photo:MyZaker)

    除此之外,伴随着王思聪 " 手撕 " 大众点评事件而来的,是互联网漏洞集中爆发的 " 组合拳 "。

    例如有数码博主爆料称,在升级 iOS 15 后,美团在后台连续 24 小时进行了定位,在此之前,有网友发现微信在后台多次读取用户相册的问题。

    不仅如此,有媒体在汇总多位网友爆料信息后发现,微信、抖音、QQ、淘宝、美团、滴滴、微博等等,几乎所有的软件 App,都出现了在后台进行频繁定位和信息读取的现象。

    这引发了较大的舆论争议和用户恐慌心理。美团相关技术工程师对媒体回应称,这或许是 iOS15 更新的 App 活动记录功能软件所致。

    该工程师表示,经测试在相关权限开启且 App 后台仍处于活跃状态时,大部分主流 App 均会被该软件检测出频繁读取用户信息,且监测结果高度相似。

    简而言之,当用户选择了开启权限又没有彻底关闭 App 时,苹果系统会认为用户可能随时会使用 App 提供的服务,从而导致 " 频繁读取 " 这样的行为被误报。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关闭各类信息获取权限,来消除这个问题。

    *(photo:MyZaker)

    或许这次 " 频繁读取 " 事件是个误会,但该事件引发的舆论关注,还是说明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即用户在长期信息不透明之中形成的 " 大数据恐慌 "。

    实际上无论在移动互联网还是 PC 互联网发展阶段,数据、隐私、信息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始终关系着万千用户,即便屡次登上 3.15 话题榜,也还是一个老大难的领域,是一个值得互联网行业集体深思和解决的话题。

    " 自己不会制冷,并不代表不能评价冰箱 ",当然对于用户而言,完全无需纠结和钻研各类互联网安全问题背后的技术原理。确保服务的可靠性,保障用户体验及数据安全,原本就是互联网公司的义务所在。

    当然,这样的服务和保障也不应再存在区别对待的现象,毕竟互联网公司引以为傲的所谓 " 用户规模 ",绝大部分是你我这样的 " 普通人 " 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