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御俄罗斯入侵 芬兰在首都赫尔辛基兴建了地下城市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地下城的教堂和休闲中心等地。(联经提供)(photo:UpMedia)
    地下城的教堂和休闲中心等地。(联经提供)(photo:UpMedia)

    警笛唿啸、灯光闪烁、人们四处奔跑。在未来的场景中,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形,芬兰与首都赫尔辛基发现自己正遭受攻击与 (或)侵略,但芬兰人不会盲目逃往边界,因为有个精心布置、位于地下的庇护所正在等待他们。该处空间之大,甚至能容纳整座城市的人。

    芬兰人对他们的邻居如此慎防可说合情合理。1939年末至1940 年初,在被称为「冬季战争」(Winter War)的4个月中,两个主要参战者(俄罗斯,当时仍是苏联)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一些小规模冲突一同陷入混战。也许在俄罗斯和芬兰以外的地方鲜为人知,此事却在芬兰人的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甚至可说深深钻入国民心理之中。尽管苏联在芬兰边界方向1309公里部署了百万以上军人,想在邻国土地做出重大突破的意图仍然失败。这都多亏了团结且防卫心满满的芬兰人展现顽强、精鍊的战术,外加苏联做出不智决定,在严寒的北欧冬天发动如此大型的军事干涉。芬兰确实失去了一些领土,但国家绝大部分都倖免于难,整体并无受到侵略。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赫尔辛基地下城地图。(联经提供)

    战后年代,芬兰虽加入欧洲邻人的多边国际组织,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简称EFTA)和欧盟 (European Union,简称EU),却选择不加入更以军力为重点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简称NATO)。 反之,芬兰人决定在东与西之间的竞争力量中暂时作壁上观,即 使前苏联表示附近的波罗的海国家,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自愿签署NATO。因此,倘若俄国今日再次发起新一波入侵行动,NATO并不会自动作出即时反应,因此,理论上芬兰人不得不再次进行自我防卫。

    因此合理推测,在波罗的海边缘、芬兰首都的寒冷街道底下建一座巨大地堡该是多么诱人的想法。2000年初期,赫尔辛基都 市计画委员会及其他行政机构开始进行正式商议,讨论是否能就 1980年代起就在赫尔辛基下方,现存但相对小的地下空间进行扩张。随之而来的策略花费近十年进行规划,不过在2010年末, 赫尔辛基市议会终能揭露如今举世闻名的地下整体规划(Under - ground Master Plan),全世界第一个城市规模大小的地下结构, 包含200公里的通道、避难所和基础设施(如维生用水及网路设备),全部于岩床开挖,像盘义大利面那样从城市中心下方向外扩散,让整座城市超过60万名居民能在侵略发生时快速转往地下。

    这一切都让人十分兴奋,也具有头条新闻性。不过芬兰的地下城市不仅仅是个美化过的藏身处。在昇平年代──至今而言──这些便利的地下设施仅是复杂都市计画的一部分,目的是要将公共与私人设施(如店铺和教堂)移至地下,也有部分原因是要克服漫长的波罗的海冬天,在此时期,赫尔辛基每日仅能获得 6小时日照。同时也有许多首都地下都能找到的大众交通工具、排水系统和电缆。赫尔辛基埋在地下的设施还包括运动场和停车场等等大型开放空间,毕竟要在地面上找到空间,绝非易事。据估计,赫尔辛基地面每100平方公尺就有 1平方公尺的地下空间,而且还在持续扩大。当然,倘若出乎意料的灾难真的发生,许多空间都能快速调整用途,变为紧急避难所。

    ※本文摘取自《地底世界地图:陨石坑、萤光虫洞、皇陵、古城、隧道、防空洞、地下铁、藏宝库……探访埋藏人类历史与记忆的地下殿堂》,联经出版。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克里斯.费区(Chris Fitch)

    很会讲故事的克里斯・费区住在纽西兰,是一位作家及地理学家,及皇家地理学会发行的《地理》杂志的资深撰稿人。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希腊、澳洲、肯亚、加拉帕戈斯群岛,挖掘荒野、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故事。此前,他也待过所罗门群岛、韩国,并曾在台湾旅居四个月。他的处女作《蛮荒地图》(Atlas of Untamed Places)获得了2018年爱德华・斯坦福旅行写作奖的提名。 他的第二本书《全球化地图》(Globalography)也颇受好评。

    译者简介

    林琳

    淡江大学英文系毕。
    伪台北人,浮沉出版业。
    喜欢黑猫、慢跑,以及一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