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品质静悄悄的「瑞典式」选举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在瑞典,人们知道贤与能不是选出来的,也知道国家经济景气跟着全球景气循环脉动,不是一个政党任期内可以「拚」出来的。(维基百科)(photo:UpMedia)
    在瑞典,人们知道贤与能不是选出来的,也知道国家经济景气跟着全球景气循环脉动,不是一个政党任期内可以「拚」出来的。(维基百科)(photo:UpMedia)

    在瑞典选战中,很少听到候选人强调:「我保证选上后一定会尽忠职守、正直清廉」云云。在激烈的政策讨论中,这样空口无凭,毫无内容的喊话,听起来简直就是儿戏。官员就像老师、护士一样,都是一种职业,履行职责义务是最起码的前提。在短暂的选举活动中,要选民判断哪一位候选人最「贤能」,是不合理的要求,更不是选举的重点。

    「选贤与能」其实是一个很老旧的用词,从封建时代世界上各政权都希望官员要「贤能」,但是千年来不管怎么甄选怎么考试,不管选民的双眼再雪亮,无能贪官仍然层出不穷。现代民主体制干脆以官员都不贤能为前提,设立各自独立、互相制衡的权限(check and balances),再加上在野监督,媒体看守,反而能让官员比较不敢不贤,不敢不能。

    在瑞典,人们知道贤与能不是选出来的,也知道国家经济景气跟着全球景气循环脉动,不是一个政党任期内可以「拚」出来的。不选贤与能,不拚经济,瑞典人要怎么选择政党?

    没有一个政党会故意让经济倒退,但对贫富分化却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瑞典人民更在乎「资源的分配」,也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这个词包含很多面向,而在瑞典主要用来探讨社会资源的运用和分配。总体来说,偏左赞成高税收高福利,政府要够大才能适当分配资源;偏右赞成低税收多奖励,政府要够小才能确保个人自由。瑞典各个政党都有很明确的党纲和党章(party program),每位学生也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上一一认识各政党的意识形态。

    瑞典选举前夕,民众都守在电视前观看政见发表会,这个发表会上的第一个问题,常是请各党代表在意识形态的光谱上为自己的政党定位。除了前瞻性的政见发表以外,瑞典媒体也为选民整理回顾各政党过去四年在议会中赞成和反对了哪些政策和法案。如果一个政党的党纲和行动出入太多,只会失去选民的信任。

    更深度的瑞典式「拜票」

    观察瑞典大选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冲击,大概是瑞典的选举活动很安静。没有造势晚会,没有巨大看板,没有疯狂播放候选人名字的宣传车,因为这些都是受严格规范或禁止的。

    但是如果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瑞典选举一点也不「安静」,只是从政者和选民的交流更精确深入。瑞典传统报章的版面大致分成两部分,一是报导,这部分新闻讲求忠于事实,完全不带任何个人或报社的感情和立场;二是评论,其中包括专业记者、编辑们发表的时事点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投书辩论版,这里是各界人士公开辩论的场域。在投稿辩论文章时,可以指定辩论对象,要求对方回答质疑。在瑞典各大报的辩论栏里,时常可以见到各部门官员、议员、甚至一国首相针对具体政策写的辩论文章,在选举期间更是如火如荼,精彩激烈。

    到了选举前一个月,各个市镇的广场上会架设一间政党小屋,民众可以直接前往和各政党的代表对话。小党候选人则会在家庭、社区里举行小规模讨论会。每所中学也会在校内举行模拟大选,邀请各政党的地方代表到学校进行辩论,也让学生把选举议题带回家和家人讨论。

    瑞典的选票是各个政党分开的,想要投哪个党,就拿该党选票投入投票箱。选票上除了党名,还有该党推举的候选人名单。如果有特别中意其中一位候选人,可以勾选他/她的名字,如果没有勾选,各党就按照这个候选人名单上的顺位推派议员进入议会。

    瑞典选民大多不会勾选特定候选人,而只选政党。既然每个候选人都是政党集体意识的体现,那么选哪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在台湾的选举中,让民众记住名字,似乎比了解政策立场还要重要百倍。于是候选人疯狂重复自己的大名,疯狂投资看板和传单。根据台湾印刷业界人士指出,每次选举都是印刷业的盛大嘉年华,而业界统计,投资在印刷品上的资金多寡,对选情结果的确有直接影响。而这些印刷品通常少有具体政见,大多是斗大的名字,或是攻击对手的黑函。台湾多少珍贵的民主资源,被浪费在昂贵又无意义的宣传活动上?

    每个民主国家对个人政治魅力和政党集体意识的偏重程度都不同,瑞典是一种极端,美国又是另一种极端,不管是哪一种,空泛、浪费、扰民的扫街拜票都是可以规范和避免的选举活动。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本文摘自《当个普通人也很自豪》/天下杂志出版/作者台大中文系毕业,瑞典隆德大学东亚所硕士,瑞典达拉纳大学中文讲师。偏左意识的洗礼和冲击来自北欧,而每一个省思和开悟都是以台湾为出发点。着有《幸福是我们的义务: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思辨是我们的义务:那些瑞典老师教我的事》、《上一堂思辨国文课:瑞典扎根民主的语言素养教育》。天下杂志独立评论、风传媒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