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德、美研究机构「助中国发展军事科技」 专家吁画红线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LT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东风41型飞弹。(美联社档案照)(photo:LTN)
    中国东风41型飞弹。(美联社档案照)(photo:LTN)

    〔编译管淑平/综合报导〕曾在美国多个联邦部门任职、专注中国技术发展的「研究安全与诚信中心(CRSI)创办人斯托夫(Jeff Stoff)12日发表报告,披露西方学者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研究,间接协助中国军事科技发展。

    美国《新闻週刊》和《德国之声》报导,斯托夫发表的这份「民主国家是否应该在与中国的研究合作上画红线」研究报告,检视2016年到2022年5月间发表的4万3000份报告,找出835份由德国、有时有其他盟国的研究员,与中国军方合作发表的论文。

    这份报告主要聚焦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重要盟友德国,但是也揭露其他西方国家研究机构,和与中国军方有关联之研究人员的合作规模,比先前所知的还要大。当中涉及的中国军事相关单位如研究核武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高超音速武器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几乎德国的所有主要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一些政府研究单位都被这份报告提到。

    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中心(BAM)人员曾发表7篇有关多种混合物质的燃烧和爆炸表现,研究人员包括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军方机构人员。BAM被询问此事时说,BAM「不进行军事研究」,并依照德国国家科学院的指导方针,该7篇论文中,2篇与BAM没有直接关系,另外5篇是民用领域。不过BAM也说,「鑑于中国当前政治发展趋势」,正在检视与中国机构的研究合作案。

    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TB)人员曾发表一篇报告,研究赞助者是中国中央军委,共同作者也来自和中国军方关系密切的机构。PTB说,涉事论文并非合作项目,中国资金也未流向PTB,报告列名的中国作者只是访问学者身份研究可用于建筑的隔热物质,因此研究主题被列为「没问题」。不过斯托夫的报告说,该项研究指明首要应用领域是航空技术。

    斯托夫说,「我实在很惊讶看到和中国军方机构合作研究的规模之大持续未减」,「这应该是给欧洲和美国政府与有意无意赞助了涉及中国国防研发研究的基金会,一记警钟」,他说,「与中国的科学合作,越来越有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风险」、「就算是在基础科学研究范畴内,我们和谁合作也很重要。」

    斯托夫的报告举出另一个例子,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2020年发表论文的机器人鱼研究,军事评论家颜文德(Wendell Minnick)说,该报告看来「非常先进」,机器人鱼可用于娱乐,也能当作具有军事用途的水下无人载具,「能协助中国海军测绘潜舰战时隐藏地」。

    斯托夫说,「科学需要透过在与中国的军事敏感研究上画红线来回应」,中国对美国和像台湾、德国这种民主盟邦构成庞大威胁。